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组学习 >> 学习书单
共和国一代的家国大义

  金一南

  这本《家国大义——共和国一代的坚守与担当》,让人蓦然想起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毛泽东说了这句话。那场“赶考”已经过去了67年,斯人已逝。考试仍然在这块土地上继续,一代又一代人,都在做出自己的回答。

  ■十几亿人对未来的自信与憧憬,是支撑国家发展的资本和能量

  其实当年中共那场“赶考”,外界并没有多少人真正重视。不论考得好与不好,中国都不是世界性话题。尽管美国一些人因为“谁丢失了中国”吵得脸红脖子粗,也主要是为了在政党争斗中多捞几张选票。世界的中心在欧美,他们心目中那个“远东”且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虽因政权更迭带给他们极大不快,不久也就会被用惯了瓷器、茶叶、烟花、丝绸带来的欢愉和温柔所掩盖。“马照跑,舞照跳”,世界格局、权力中心、财富分配,不会因中共“赶考”不“赶考”、成绩及格不及格而发生丝毫的偏转或位移。

  谁也没想到,第一张考卷就写出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大手笔。大跌眼镜的,决不仅仅是被撤职丢官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其实,以这种方式让世界第一次认识“新中国”,对刚刚进城“赶考”的共产党人来说实属无奈:国家百废待兴,本想集中精力于经济建设,但人家一直逼到了家门口。虽然反复警告对方不要过线,但其就是置若罔闻。于是这些不被看好的“赶考者”们,只好以这种方式,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把对方脑海中任人践踏的“东亚病夫”变成了咄咄逼人的“红色中国”。不打不成交。此后对方的结论倒也清晰明确: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这一结论一直支撑着新中国前期的安全,直到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才算最终承认这个被他们包围了20多年、内心里实在不愿意承认的国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考卷的内容已完全不同。如果说过去的“赶考者”解决了“挨打”问题、“挨饿”问题,那么当今的“赶考者”要解决的就是“挨骂”问题——充分阐明中国道路的正当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7年间,我们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们实现了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中最大规模的脱贫致富。我们持续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的面貌、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做一个调查,询问世界各主要国家普通民众对未来的预期,人们会发现,中国民众对未来预期的正面比例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俄罗斯等绝大多数国家。十几亿人对未来的自信与憧憬,是支撑国家发展雄厚的资本和巨大的能量。世界因中国而改变,西方世界没有想到,东方世界也没有想到。

  ■不知困难,不识挑战,不思忧患,无法写出合格的答卷

  前人交出了合格的答卷,现在轮到共和国一代了。“赶考”从来不是一场万众欢愉的“春晚”,不知困难,不识挑战,不思忧患,无法写出合格的答卷。正因如此,我要特别列出书中的一些观点:

  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方式,从另外的起点和路径,同样走近了世界文明的制高点。

  近30多年来,关于中国发展、变化和现状的解释、论述多如牛毛。但这些论述很多都存在两个局限:在分析工具上,多沿用从西方历史情境中提炼出的既有理论和方法,少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创新;在观察立场上,囿于西方“普世价值”观念,惯于从个人与政府对立的角度出发,罕见对中华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维护与坚守。

  解决“挨骂”问题,绝不是在思想和文化层面向别人求饶,在价值和制度层面缴械投降,而是要向世人证明中华文明本来就有的正当性,让世人看到和认可中国道路的正当性。

  我们太相信市场了,以为市场真的能搞定一切。我们现在还没有从这个偏向走回来,这是下一步发展最需要警醒的。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社会建设。共产党和政府最该作为的是在民生领域,因为市场在这里是失灵的。

  中国是单一制统一的多民族大国,周边有多个大国或多种其他宗教文明的力量,还有其他远道而来的大国的手臂。他们都不希望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崛起,即使不能直接干预,也想借助各种力量、通过各种渠道促使中国分裂——这是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如果我们采取多党制或全面的直接民主,将会有极大风险。很多政党都可能变成外国势力的代理人,国家就可能分裂,陷入战争。

  “一带一路”战略的制定,表明中国正在全球战略层面建立一种对冲格局。中国过去不是没有对冲,但规模有限,未形成全球战略层面上的对冲态势。这个局面在过去几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有明显的改变。

  中国的战略原则应该是,狠下内功,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目前最重要的,是丢掉春天很快就会到来的幻想,做好应对危机冬天的长期打算和准备。主要是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自信,二是内修民生,三是外引资源,四是制造为本。

  社会革命先于经济革命、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建设,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共同经验,是中国道路成功的一个秘诀。历史和现实都证明,社会主义是中国最大的软实力,是新中国后来居上的法宝,是共产党凝聚人心的旗帜,也是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人间正道。

  中国是个大国,特别是有文明传统的国家,应当志存高远。要有参与重建全球秩序的抱负和行动,要有与我们的文明规模、历史规模和人口规模相匹配的大国地位和世界影响力。

  ■赢得未来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精神

  提出这些观点的专家学者,都是“共和国一代”。他们出生在新中国,经历了新中国的各种艰难、曲折和个人的种种挫折,也见证了这个国家创造的奇迹和带来的沧海桑田般的变迁。在他们关于中国道路、关于可持续发展、关于军队建设、关于大国外交、关于高铁战略、关于依法治国、关于民生保障、关于文化强国、关于理论创新的思考之中,最触动人的不单单是精辟独到的分析和尖锐犀利的观点,更是这些分析和观点背后折射出的国格与人格,以及由国格和人格支撑起来的一代人的坚守与担当。

  共和国一代已经在担当国家大任。2015年3月17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北京对习近平主席说了一句话:“真不敢想象,中国终于有一天能够与美国一起讨论整个世界未来的和平与进步了。”作为历史见证人,基辛格眼前走过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赶考者”。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距基辛格所说的还有一段距离。但长江后浪推前浪,共和国这一代人必须为填补这段距离做好准备,付出努力。赢得未来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精神。

  (作者为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本文根据《家国大义——共和国一代的坚守与担当》一书的序言编辑)

上一篇:《见证——中国乡村红色群落传奇》
下一篇:大白话讲大学问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