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坛
《觉醒年代》背后,共产党先驱们的真实故事


  ■徐光寿

  日前,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的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徐光寿为大家讲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与建党精神”。

  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我们要勇敢接过先驱们的接力棒,接续前行,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性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而不懈奋斗。 ——徐光寿
  今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铸就的,是在建党过程中形成并完善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这些先驱一般指哪些人?主要包括党的创始人、党的早期领导人以及民主革命时期英勇牺牲的烈士。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北李”,也就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为建党作出重大贡献的还有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此外,还有一些早期共产党人,他们虽然没有参加“一大”,但同样为建党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陈望道、俞秀松、邓中夏等,也被纳入党的创始人之列。党的早期领导人,除了陈独秀、李大钊之外,还有蔡和森、邓中夏、瞿秋白、罗亦农、陈延年、赵世炎、张太雷、张闻天等人。至于牺牲的烈士,数量就更多了。
  这里仅讲述几则彰显早期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故事。
  “三贴三放”的陈独秀
  先说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
  陈独秀是安徽安庆人,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他17岁时考中安庆府第一名秀才。当时的安庆是安徽的首府,能考取第一名秀才,可见陈独秀天分之高。他的家人希望他走一条从秀才、举人到状元郎的旧路,可他走上的却是一条从“康党”(参加和赞成康有为等发动变法维新的人)到“乱党”、再到共产党的新路。
  “五四”前后,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来,陈独秀是一个法兰西迷。1915年9月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创刊号上第二篇文章就是《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他指出,“近世三大文明”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都是由法兰西创立的。因此,陈独秀对巴黎和会寄予很高的期望。然而,巴黎和会的黑暗内幕传到国内,对陈独秀是个巨大打击。而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其内政外交令人耳目一新。陈独秀的目光开始从法兰西转向了苏俄。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始终走在最前列。虽然五四运动的爆发地在北京,但让陈独秀看到希望的是上海,因为上海爆发的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的“三罢”斗争,给了北洋政府以沉重的打击,不仅迫使北洋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而且最终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1920年2月,陈独秀被迫离开北京来到上海。他开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工人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此行上海,他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按照与李大钊之约,创建中国共产党。
  作为社会名流,陈独秀不仅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也有优厚的经济待遇。然而,为了建党伟业和革命大业,陈独秀“三贴三放”,即贴金钱、贴住所、贴自由,放弃高薪、放弃家产、放弃地位。
  贴金钱。他用自己的稿费充作党的经费,并为武汉利群书社和长沙文化书社等进步团体提供借款担保。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时的月薪高达300块大洋,此外他还兼任《新青年》主编,最高峰时,该刊发行量达16000份,收入非常可观。当时,1块大洋可买10斤猪肉或40斤大米,一般工人的平均月工资为7块大洋。但在创建共产党成为领导人后,他放弃了这些职业和高薪,而接受共产国际每月40块大洋的生活补助。除此之外,他的主要收入就是稿费。1920年,陈独秀为来上海拜访他的青年毛泽东和恽代英向亚东书局分别担保了300块大洋的借款。后来,为筹集党的经费,陈独秀把自己从《新青年》创刊以来发表的文章交由亚东书局编成文集出版,以稿费和版税补贴党的经费。
  贴住所。陈独秀把自己在上海的寓所作为《新青年》编辑部,其实也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成立地。陈独秀返回上海不久,就搬入老渔阳里2号。当时,老渔阳里2号是进步青年心中的圣地。许多进步青年走进老渔阳里2号前,心里充满困惑和迷茫,出门时却是心情舒畅、精神振奋,青年毛泽东就是其中一员。老渔阳里2号的楼上是陈独秀一家四口的卧室及书房,楼下两大间,一间是《新青年》编辑部。当时,担任《新青年》编辑的是陈望道。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由于《星期评论》停刊,陈望道暂时赋闲,陈独秀就邀请他住进自己家里编辑《新青年》。此外,在老渔阳里2号居住过的还有张国焘、张申府、李达以及第一个工人党员李中等。
  贴自由。为了革命,陈独秀一生8次遭通缉,5次被捕,4次关押。1919年6月,他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的传单第一次被捕入狱,度过了98天铁窗生活。1932年10月,陈独秀第五次被捕,被国民党政府关押了4年零10个月。
  陈独秀一生光明磊落,待人坦荡。鲁迅评价他“表里如一,内外无别,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邓小平评价他“不搞阴谋诡计”。2019年陈独秀诞辰1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在权威期刊《中共党史研究》第十期发表长文《纪念陈独秀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对陈独秀作了高度评价:“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李大钊是河北乐亭人,出身耕读之家,比陈独秀年轻10岁。他有一个突出的品质,就是担当使命、不负人民。这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一部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座右铭是他最好的写照。李大钊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之前,很多人都宣传过马克思主义,但没有一个人公开宣称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第一个明确表示自己信仰布尔什维克主义。
  李大钊的另一个崇高精神就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他在所写的《牺牲》一文中说:“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1927年4月28日是李大钊英勇就义的日子,面对敌人的绞刑架,他无所畏惧,第一个走了上去。
  李大钊还具有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的精神品质。他收入不低,却一直家境贫寒。李大钊牺牲后,一些反动军警带着记者去他家中抄家,本以为他家一定很有钱,因为李大钊不仅长期担任北大教授和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还是国民党北方执行部主任,但去了后才发现,他家简直一贫如洗。李大钊经常接济穷困学生和同志,《李大钊全集》中就收录了他1919年9月为北大学生刘仁静“学宿等费”给校会计科提交的担保。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他还掏出自己的薪水充作党的经费。据当事人回忆,1920年9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时,李大钊当众宣布,每月捐出个人薪俸80元作为各项工作之用。这超过了李大钊薪水的半数,以致北大校长蔡元培出面干预,他关照北大会计科:今后大钊先生的薪水只准领走一半,另一半由大钊夫人领回家用。
  李大钊敢作敢当,光明磊落。陈独秀出狱时,他写下热情洋溢的《欢迎独秀出狱》三段长诗,情真意切,并且几度发表,表达了对陈独秀和战友们的深情厚谊。
  李大钊是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典范。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3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高度评价李大钊“是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表率,是坚守初心、为民造福的表率,是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表率,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表率,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表率,是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表率”。
  早期共产党的青年骨干
  早期共产党人中的青年骨干是党的主体力量,其代表人物有毛泽东、陈延年、蔡和森、周恩来、俞秀松等。
  毛泽东毫无疑问是这批青年骨干中的佼佼者。建党前后,青年毛泽东身上显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求真务实。他放弃去法国勤工俭学,选择留在国内,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的现状。求真务实的作风还使他在党的“一大”后,深入工矿和农村发展党团组织,壮大革命力量。尤其是1922年,由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壮举。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党的“三大”上,陈独秀在工作报告中唯独表扬了湖南,称“只有湖南的工作可以说做得比较好”。正是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才使毛泽东后来引领中国共产党从城市转向农村,从工人转向农民,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新的道路。
  陈延年是陈独秀的长子,早年从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4年陈延年从苏联奉派回国后,不久担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领导了省港大罢工,发展壮大了广东的党组织。陈独秀对这个长子从来没有什么照顾,而是把他放在最艰苦甚至最危险的地方。1927年4月,陈延年赴武汉参加党的“五大”时,中央任命他接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他当即转赴上海。不久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陷入白色恐怖。陈延年不顾个人安危来到上海,寻找失散的同志,恢复和重建党组织,积极开展斗争。6月26日,陈延年不幸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敌人对他用尽酷刑,但他坚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6月29日夜,他在上海枫林桥畔英勇牺牲。
  俞秀松也是这批青年骨干中的代表。在早期共产党人中,如果说李大钊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楷模,那么俞秀松就是年轻一辈中的楷模。作为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的8名发起人之一,他不仅担任了首任书记一职,积极指导各地的建团工作,还参与创建了外国语学社,为我党培养了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俞秀松不仅对党忠诚,而且还重友情、重亲情、重爱情,堪称早期共产党人道德品质高尚的典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无精神则不兴。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全国共有4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但最终脱颖而出的只有一个政党,那就是中国共产党。这是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而且以建党精神为源头,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涌现出各种积极进取、奋发昂扬的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每一种精神品质,虽然是特定时代背景和环境的产物,但它们都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

  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我们要勇敢接过先驱们的接力棒,接续前行,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性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而不懈奋斗。 

  (记者:徐蓓)

上一篇:中国大运河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下一篇:在新征程上书写“最恢宏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