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坛
在新征程上书写“最恢宏的史诗”

在新征程上书写“最恢宏的史诗”

——郭庆松教授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演讲

       作者:郭庆松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出版著作30余部,8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今年7月1日,我受邀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当天上午的天安门广场,红旗招展、鲜花绽放,氛围十分热烈、欢快。作为理论工作者,能够在现场观看我们党的百年庆典、感悟我们党的百年辉煌,既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荣幸,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发自心田的欢呼声就是最好的例证。可以说,城楼上下融通起真情交汇的心桥,广场内外汇聚成欢歌笑语的海洋,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共同祝愿祖国和世界的明天更加美好。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我们党走过的100年,是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失误后拨乱反正、探索中收获成功、奋斗后赢得胜利的100年,可谓恢宏史诗,必将载入史册;我们党迈向的新征程,必然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抓住机遇中奋勇前进、在应对挑战中趋利避害,可谓任务艰巨、前景光明。
       对理论工作者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历史地位、重大意义以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提炼出来、阐发清楚,深化理论研究、加强理论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将对精神的深刻领悟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属于思想层面的灵魂:高举真理的旗帜,才能明确前行的方向;高举理想的旗帜,才能坚定前行的脚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属于价值层面的宗旨:不忘初心,才能赢得民心;牢记使命,才能砥砺前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属于精神层面的品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品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属于行为层面的情怀,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要求与为民情怀。伟大建党精神是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要素的有机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不仅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说的,也是对全世界说的——任何试图阻挡、妨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来势力都不可能得逞,而一切理解和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步力量都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获得发展机遇。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夯实了“不可逆转”的根本基础

       一系列科学论断,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坚毅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提出了一系列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科学论断,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毅前行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认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精辟概括更加深入人心。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集中体现为“三个深刻改变”,即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让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从此,中国人民开始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得到彻底扭转。
       同时,中国共产党把和平、发展、合作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由此可以说,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人民。
       第二,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的认识,“四个伟大成就”精准概括引发人们共鸣。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这“四个伟大成就”,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伟大功绩的真实写照,也为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进一步来看,我们党百年历史的主流本质还可以概括为“五个史”,即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
       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给人以奋进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经历无数枪林弹雨的战斗、付出壮怀激烈的牺牲,让人们深受精神洗礼、获得心灵震撼;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折射出人类理性智慧的光芒;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彰显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和鲜明底色,由此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不动摇,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三,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和实践启示的认识,“九个必须”精确擘画、催人奋进。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一个重大结论就是“九个必须”。它既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又是开启新征程的实践启示;既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国之大者”,又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
       第四,深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大意义的认识,“最恢宏的史诗”历史结论得到高度认同。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一重大成果,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最恢宏的史诗”的历史结论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同,也启示人们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我们党已经创造了非凡的历史、不朽的业绩,接下来还要创造新的历史、创造新的更加辉煌的伟业。
       第五,深化对夺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胜利的信心和决心的认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豪情壮志激发精神动能。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继续书写“最恢宏的史诗”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才能有“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豪情壮志。
       从创建时的50多名党员,通过浴血奋战、不懈奋斗,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将昔日贫穷落后的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前提和基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统筹“两个大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创造新的伟业、铸就新的辉煌,这是“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逻辑延续。

       一系列新提法新概括,既造福中国又惠及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只有7000多字,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其中一系列新提法、新概括,值得我们深入学习领会。
       一是伟大建党精神。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精神源头和精神谱系是源与流的关系,是源远与流长的有机统一。
       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属于思想层面的灵魂:高举真理的旗帜,才能明确前行的方向;高举理想的旗帜,才能坚定前行的脚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属于价值层面的宗旨:不忘初心,才能赢得民心;牢记使命,才能砥砺前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属于精神层面的品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品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属于行为层面的情怀,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要求与为民情怀。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是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要素的有机统一。
       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这一庄严宣告不仅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说的,也是对全世界说的——任何试图阻挡、妨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来势力都不可能得逞,而一切理解和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步力量都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获得发展机遇。
       应当看到的是,“四个伟大成就”阶段性地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奠定了经济社会基础、积攒了精神文化力量等,由此形成了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递进的历史链条。
       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夯实了“不可逆转”的根本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与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不可逆转地开启了当代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一道,形成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逻辑。
       三是“两个结合”。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论述,旗帜鲜明地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在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此进程中,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不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是全过程人民民主。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时,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的论断。自此,“全过程民主”概念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与深入思考。
       在此次“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断,将“全过程民主”进一步规范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并且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立场上来看待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是一种新型民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群众、为劳动者服务的民主,具体生动地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各环节。
       在操作上,社会主义民主不仅体现在完整的制度程序上,还体现在完整的参与实践中,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
       五是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形态多种多样,现代化道路千差万别,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面向。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世界意义之后得出的基本结论。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促进物质丰富又增强精神力量,既造福中国又惠及世界。下一步,要进一步协调实现物的全面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除此之外,关于“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关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关于“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等,习近平总书记都有精彩论述,值得我们深入学习领会。

上一篇:《觉醒年代》背后,共产党先驱们的真实故事
下一篇:百年大党何以常青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