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坛
科创赛道上,强强联合跑出加速度

科创赛道上,强强联合跑出加速度

——陆雄文教授在202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的演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在刚刚闭幕的上海两会上,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打造创新型经济,激发创新活力,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一个基本共识是,要增强对高层次人才、全球性资金、前沿性科技的磁效应、场效应,促进高端要素资源不断优化组合、产生化学反应、孕育新生事物。

同时,搭建资源配置的市场、编织科技攻关的网络、畅通资金融通的渠道、提供走向世界的跳板,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更好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通过强化功能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导权,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控制力形成、规则话语权提高、市场定价权增强等方面取得新进步。

过去大半年,我同十几位教授走访了30多家科创企业。这些企业覆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新材料等颇具代表性和科技含量的领域。我们深深地被企业家的科创热情所感动,也激发了大家的深入思考。

在不同的赛道和领域里,很多原创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科技成果一旦被产业化、商业化,不仅能够给所在行业带来革命性影响,形成上百亿元乃至上千亿元的产业规模,而且这些技术成果的应用会很快溢出产业边界,带动其他行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有力带动更多领域的科技创新。

所有这些都将成为中国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新动力。这次演讲,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科创事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两项重大经济贸易协定,为全球经济带来新气象

2020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回望这一年,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到骄傲。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且整体经济规模突破100万亿元,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特别是,对外签订了两项重大经济贸易协定,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新气象。

2020年11月,中国同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个协定影响会非常深远,因为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也最具潜力的一个自由贸易区。

紧接着,在中欧双方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历时7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这个协定极具历史意义:不仅突破了传统双边投资协定的范畴,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争端解决等方面内容,而且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带动世界经济秩序的调整、改革、重塑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间窗口,让我们有机会同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欧盟形成面向未来的战略合作关系。这将对稳定世界经济秩序,推动世界经济重新回归原则、规则,回归更加合理、公平的竞争和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末达成的这两个协定,增强了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信心,对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塑以及全球经济重回正轨具有积极意义。这既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对全球经济稳定作出的应有贡献和担当,反过来也能让中国更多享受到全球经济合作的益处。

在中国的经济成绩单上,科创表现也很抢眼。国家科创战略持续推进并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超过200家,为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提供了大量融资机会,缩短了科创企业的成长周期,加速了科创企业的发展壮大。

在这一过程中,长三角科创共同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重要的科研资源集中地、高校集中地,长三角可以扮演好引领全国科创战略的关键角色。

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多领域、多赛道竞相迸发交织

无科创,无未来。没有科创的突破,产业升级换代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没有科创的发展,就很难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占据先机。

当前,中美关系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前景依旧不明朗。在这一大背景下,科创对于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中美博弈的本质是国际秩序转型与治理结构变化。作为一个曾经的贫弱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积极融入全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工业制造能力、科技研发能力大幅度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不可避免地引起美国一些政客的警惕和担心。

中美博弈能不能达成一种均衡乃至一种竞合仍需观察。但中国进一步发展硬实力,特别是科创战略的实施、科创硬实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实践反复证明,经济竞争、军事对抗的基础是科技。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但仍不算发达。发达的制造体系需要发达的科技和装备来支撑,在这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短板。

特别是,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还没有创造、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关键材料、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同时,中国仍然面临欧美发达国家的管制审查,乃至被“卡脖子”。

只有发展科创事业、掌握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可控性,中国制造的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整个传统产业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这一轮科技革命与前几轮科技革命完全不同,它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具有颠覆性、原创性,且不再是单一技术领域、科学领域的突破,而是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多领域、多赛道竞相迸发,然后相互交织、交叉影响、不断融合,进而形成聚合效应。

这一轮科技革命引发的工业变革,将更大程度地改变和重塑传统产业面貌。我们预计,制造业、服务业等很多产业都可能会被重新定义,与之相伴的是贸易规则的改变。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贸易规则都是为有形商品流动而制定的,将来会有更多无形商品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交易。因此,相关规则需要调整完善。

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我们不能够深度地、广泛地参与这一轮科技革命,掌握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恐怕会很难在未来二三十年实现赶超,甚至很难在贸易规则、金融规则方面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员工的认同与协同,决定创新的产出数量和质量

与这一轮科技革命相伴随的,还有企业形态的改变。

在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的物理边界、组织边界、产权边界不断地被打破,又随时随地进行新的重组。这让科创企业有机会变得更加灵敏,也更加容易去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进而为研发、供应链体系、生产制造和分销等提供支持。

然而,国内不少科创企业的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经营策略等,依据的管理知识体系还是建立在过去几十年实践基础上。这种管理知识体系在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时要有根本性的变革和突破。

现有的管理知识体系如何更好地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哪些过去所积累的管理知识可以延伸、运用到今天的科创企业?哪些又必须去创新和升级?如何探索更有效的支持科创事业发展的管理体系、管理规则和管理方法?经过大半年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得出了一些观点:

首先,科创企业在股权激励方面总体上缺乏合理的结构。

科创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套用一个确定的股权结构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不合理的。因此,要设计动态的股权结构来有效适应科创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

其次,很多科创企业不太懂现代公司治理逻辑和规律,也缺少对大的商业模式的思考与规划。

科创企业大多从事原创研究,风险大、成功率低,且科学家各有各的才能、各有各的特点,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来提升团队合作的效能。如何组织、管理这样的研究队伍,如何建立一系列科创研发管理的流程、标准、评价和控制体系,需要更有针对性的知识支撑。

再次,科创企业的文化建设、塑造能力以及危机、冲突管理能力还比较欠缺。

实践反复证明,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如何让科创企业的员工认同企业的使命、愿景、目标、价值,从而形成协同创新的氛围,往往决定着创新的产出数量和质量。

面对外部挑战,我们的科学家、企业家还缺少足够的准备。比如,怎么去融资,怎么同中介机构进行沟通并获得有效支持?有些科创企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却没有获得相应比例的回报,有时候甚至被误导,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又如,如何去跨行业整合资源,如何去获取政府的支持,如何去拓展销售渠道?

总的来说,多数科创企业的公司治理、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经营策略、研发管理、人才激励等管理体系,需要有根本性的变革与突破。

推动知识技术相互交流渗透融合,形成聚合效能

在科创发展方面,高等教育资源的潜在优势还没得到充分发挥。尽管我们有聪明、勤奋的一流学生,但他们所积累的原始好奇心、探索心不足以支撑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

这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性问题,甚至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瓶颈。因此,在教育体制、科技创新体制等方面,全社会需要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发力。

最关键的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扩大开放。科学无国界。我们要同全世界先进的国家交流科学技术,交流先进的思想和知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应该有更多的交流和互鉴,共同引领人类社会走向进步,这应该真正成为一个全球共识。

就大学而言,要同全球先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开展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同它们展开合作研究。当然,别人可能会给我们设置很多障碍、限制,但我们要努力去获得别人的理解,推动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这也是自信的表现。

除了对外开放,国内同行之间也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要打破旧有观念,努力推动同行在同一个赛道上尤其是基础研究方面实现强强联合。

在资源有限、资金有限、人才有限的前提下,如果各种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能够有效聚集起来并产生积极的化学反应,就可以加强基础研究、拓展市场资源。由此,科创效率将得到大大提升,科创成功机会也会大大增加。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没有一个科技领域是可以单独发展的。要推动不同赛道上的专家、知识、技术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聚合效能。

科创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大幅上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我们在专利保护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将有力推动科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唤醒企业家精神也十分关键。因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能够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领导力。企业家精神包括哪些要素?首先要创新,这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其次,执着是一个共同特质,一个人能够做成大事,一定是付出了持续的努力;再次,懂得看大势、顺大势,甚至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谋划事业。

总之,中国在未来发展中,只有抓住科创的机遇,认真反思不足并予以改进,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负责任的经济大国。

(作者:陆雄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主任。整理人:周丹旎)

上一篇:十二生肖:为什么牛排名第二
下一篇: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插上法治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