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信息碎片化时代如何读书

   作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周小李

  碎片化信息是指网络、微信、QQ等新兴即时通讯媒体催生的快餐式、条目式、海量信息。而被这些碎片化信息所裹挟进入的时代就是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打开手机、电脑,被铺天盖地地碎片化信息所包围,往往会忘记自己本要用手机、电脑的初衷,诚如纪伯伦所说,我们走得太远,已经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信息碎片化时代的信息如同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如果不善于躲藏,我们就会被淹没在各种各样的“信息弹”中无法自拔,庸度了宝贵的生命。利用假期闲暇,通览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彭小奇主编的《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丛书》,深感毛泽东读书要钻、要恒、要疑、要多、要访、要实、要用的读书观对处于碎片化信息时代的我们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读书要钻。读书要有钉子精神,懂得“挤”和“钻”。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童年里,他总是在忙农活、放牛时挤着看书,晚上用被子遮住洋油灯光,背着父亲看书。即使病倒在去毛儿盖的担架上,他也坚持读完了《反杜林论》《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等。老年时,身体不好,视力减退,不能看书了,就请人帮他念读,或凭借放大镜阅读。读书要钻,可以克服碎片化信息的浅陋之不足。

  读书要恒。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写了一副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一生读书未断,不管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热火朝天的革命建设时期,他都没有间断过读书。读书要恒,可以克服碎片化信息瞬息万变之弊。

  读书要疑。晚年毛泽东曾说:“读书,一要读,二要怀疑,三是提出不同的意见。”在读书中自由翱翔,并独立思考,学思结合,是毛泽东获得特有高超军事、政治、人生智慧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时代,面对各类信息,我们也要会思考会辨析,不被他人言论所左右,呈现自由个性,做独立个体。读书要疑,可以克服碎片化信息虚实难辨之困。

  读书要多。一是读书数量多,“博览广收”;二是一本书的阅读次数多,“三复四遍”。毛泽东一生读书之多,涉及面之宽,无法统计,光1959年12月30日毛泽东外出视察,他要求随时携带一百多本书,遍涉马列经典,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野史杂文等。其中,毛泽东对有些好书是百看不厌,次次看都有新收获。如他看《共产党宣言》不下百次,看《资治通鉴》有17次,说《红楼梦》没看过3次者没有发言权。读书要多,有助于提高碎片化信息大潮中明鉴是非之能。

  读书要访。要读人生有字之书,也要读人生无字之书。毛泽东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毛泽东主张教育要坚持开门办学理念。开门办学就是走出学校大门,到生产第一线去办学。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是他开门办学思想的见证。他认为学习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再到实践去,到群众中去。读书要访,有助于置身碎片化信息大潮中不做围观从众之徒。

  毛泽东还认为读书要实,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用,知识和运用就是箭和靶的关系;读书要诲,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读书要深,做到“系统而不是零碎”;读书要立志,“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

  信息碎片化时代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巨大挑战,也带来巨大机遇。我们可以从毛泽东的读书观中获取读书智慧,把握好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的各种有益信息和读书便利,反复阅读经典著作,形成每个个体强大的知识体系。同时,我们也要克服信息时代的“信息弹”干扰,拨开各种碎片化信息的迷障,钻到系统地学习中,投身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甘之若饴,安之若素。

上一篇:习近平的阅读观
下一篇:养生=养身+养心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