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
如果要问,什么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东西,许多人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养生”。你看,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每天都能看到养生者的身影;报刊几乎期期都有养生的栏目,电视广播更是天天有养生的讲座。
这不奇怪。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人们就很自然地想到健康长寿,想到提高生活质量。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养生呢?
“养生是指根据人体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身心护养活动”。显然,养身是基础、养心是导向,两者相辅相成。进一步说,养生不仅是指生理上、医学上的养身,更是心理的、精神上的养心。养心是更高境界、更高层次上的养生,是健康体魄的灵魂所在,也是养生的精髓。古今中外,那些养生大家和高寿者,无不与他们的注重养心有关。
现在的问题是:养生虽热,却多在养身而忽视了养心。一些人过多地依赖原有的养生方式,一说养生,就是吃保健品,就是进健身房,就是听养生讲座……虽然吃了不少药,花了不少钱,可养生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幸福感、快乐感未见增多,慢性病、富贵病未见减少。
养心从何处入手?
一曰“厚德”。“厚德载物”。唯“大德……必得其寿”。所以我们要靠“德”字立身,让“德”真正起到统帅作用。二曰“远志”。志存高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三曰“达观”。达观者,豁达也。平常时,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危难时,“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古代先贤先哲的养生经验也很多。道家讲“天人合一”,倡导“三去”:去甚、去奢、去泰。去甚,即不要追求过分的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去奢,即不去追求奢侈浪费的生活。去泰,即不要享受过分安逸舒适的生活。《黄帝内经》中讲“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庄子的《逍遥游》《养生主》,儒家养生思想,都含有许多养心的成分,吸取这些有益的东西,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启发。
一九一七年也就是近百年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曾作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倡导。那么,今天身心兼修的养生是不是可以看作这一倡导的延续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