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传奇的书店
莎士比亚书店
地点:法国巴黎
开业年份:1951年
莎士比亚书店诞生于一战之后,主要以出售英文书籍为主,当时在巴黎的海明威、费兹杰拉德、斯坦因等“迷惘的一代”都是书店主人西尔维亚・毕奇的座上客。二战中这个书店由于受到纳粹的骚扰而关闭。
1951年,一位叫乔治・惠特曼的美国人在巴黎圣母院对面的比舍利街37号开了一家卖英文书籍的书店。之所以在巴黎开一家英文书店,是他认为一家具有自由思考精神的独立书店非常重要。
像西尔维亚・毕奇一样,他把书店的二层辟为图书馆,书堆间还有床铺。书店成了文人聚会、甚至临时的栖居地。当时,有很多年轻作家借住过书店,其中有艾伦・金斯堡、格雷戈里・柯尔索、亨利・米勒、威廉・巴勒斯……他们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有着热爱流浪的躁动的心和用自己的文字征服巴黎的远大抱负。书店成了从英语国家初到巴黎、怀揣文学梦却不名一文、还在迷惘的创作初期的年轻作家的栖身之处。
上世纪60年代,惠特曼征得毕奇小姐的同意,正式把书店更名为莎士比亚书店。
莎士比亚书店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在拥挤的书店里挤出地方,放下几张单人床,专门为背包旅游的年轻人提供免费住宿,代价是整理书店藏书。惠特曼戏称他的书店是“滚草旅馆”,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惠特曼还要求来这里住的人,都要在3天内交出一篇自己的自传,然后把它们印成册子。现在店里已经有很多本这样的册子,记载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和他们的故事。人们在这些高高的书架小床上栖身,再把莎士比亚书店的故事带往天涯海角。
热门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更增添了莎士比亚书店的温情色彩。电影里,落日黄昏的巴黎,阔别九年的男女主人公就是在这家到处堆砌着各类旧书籍的二手书店里相遇的。
最小的书店
森冈书店
地点:日本东京
开业年份:2015年
森冈书店位于东京银座的铃木大楼。这座1929年建造的大楼,散发着浓浓的昭和风情。当你路过铃木大楼时,可能会瞥见一个透着温暖光线的房间,透过落地的玻璃窗看到一个秀净姑娘,手捧着一本书,正在低头认真阅读。
当你走进去,你会发现这家店只有几平方米大小。里头没有陈设书架,只有一本书,墙上倒是挂了几幅画。屋子里唯一的家具便是兼任书店收银台的桌子。
其实,这家店的老板森冈督行在此之前开过一间50平方米、有200多本书的店,不过生意冷清。老板发现选择书是件异常痛苦的事情。少到极致,问题就好解决了。于是,就有了这家“一室一册・森冈书店”,意思是“一间房,一本书”。
森冈书店每周只卖一本书,在这里,读者没有挑选的余地,只能选择买或是不买。但通常情况下,踏入书店的人,走的时候都会带走这本书。
起初,森冈督行提出一周只卖一本书的想法时,遭到了周围朋友的嘲讽。然而森冈督行并不为所动,他在银座租下了这个店面,并组建了一支“搜索”团队,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分析用户的社交数据上。他们每天看大量的书,然后找出版社的出版信息、书店的销售信息、用户的读书兴趣等等,罗列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书籍和他们认为值得推荐的书籍。
现在,森冈的读者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开业仅半年,书店就开始盈利。许多出版商和作家都找上门来,请森冈书店组织一些活动来推荐他们的新书。
最大的二手书店
史传德书店
地点:美国纽约
开业年份:1927年坐落于纽约曼哈顿百老汇大道和14街街角的史传德书店,被许多读书人奉为阅读圣地。史传德书店内书籍覆盖面之大、之广让其坐享世界最大二手书店和独立书店的美誉,而它所处的黄金地理位置又让全世界的游客趋之若鹜。
书店是本・巴斯于1927年在纽约创立的,当时有数十家同类书店在和史传德竞争,最后统统关门大吉,只有史传德存活下来。
这家书店是几代读书人的天堂。以《玫瑰的名字》、《昨日之岛》等书蜚声国际的意大利符号学大师兼畅销书作家翁贝托・埃科也曾表示,史传德书店是他在纽约最爱逛的地方,每次到这里都会有新发现。
在史传德书店,不乏世界各地历史、哲学、文学、地理、宗教、天文、数学等方面的书籍。它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它也大量收购“评论样书”。
简而言之,就是出版社在书正式出版前,先印出来供作者送人、写书介的试阅本。这种书在作者或评论者于书正式发行后,再低价卖出去。史传德书店购得后,以比原书低很多倍的价格拿出来卖,颇受需要此书的读者欢迎。
史传德书店总藏书量高达两百五十万册,每日的吞吐量五千至一万本。文学批评类在地下室,一楼是小说、历史读物,二楼是艺术史、建筑、摄影画册等,古旧珍本在三楼。一美元一本的图书有数千种之多,其中不乏文学经典和学术专著。据说,在书架上,偶尔还可以发现中文书籍。
2010年,书店的图书空间增加到了“18英里”,意思是如果将书店中的书一字排开,将长达18英里(约28.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