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党建、政治篇)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人类社会制度文明贡献出怎样的中国智慧?对于《决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应如何正确把握和理解?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教授王向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王玉强为您解读!

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它的意义是什么?

王向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也是我们继提出要在我国实现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四个现代化”之后的又一个现代化目标。

任何一个国家、政党、一切社会组织要保持有效的运行,必然要构建起一整套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其核心内容就是确保组织运行的制度构架以及由这一整套制度体系所体现出的具体的执行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其总体的制度设计及该制度所表现出的执行力如果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确保国家和社会的科学发展与长治久安、确保国家和社会发展充满活力、确保人民福祉,这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制度建设从来都是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固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互作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过程。但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则是社会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为中国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的伟大成就。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经70年的风雨走到今天,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能够带领一个14亿人口的中国不断地向前发展进步的。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所充分证明了的。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何亮点及创新?

王向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具有开创性、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的召开,特别是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历史眼光和战略担当。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是惊涛骇浪,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应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次《决定》的核心词就是“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出现了77次“制度”这个词。它从国家根本制度建设的高度为我们指明了当下和今后我们在国家各项制度的构建上应该坚持什么、巩固什么、完善什么?具体表现为两个“第一次”:“第一次”以中央全会的重大形式来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作出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决定。所以我们说,这个会议是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系统描绘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不是抽象的,它作为一个制度体系涵盖方方面面,《决定》将其概括为13个方面。其中最关键的,最根本的就是党的领导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统领了其它的12个方面。

《决定》的又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重大判断,具体表述为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所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新中国70年来走过了很多发达国家用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路,取得了世所罕见的巨大成就。在这样一个巨大成就的背后,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制度做支撑,是绝对没有办法取得的,这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充分证明的。第二,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是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也就是说,新中国70年来我们所进行的关于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切探索和实践,都是基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根本来进行的。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丝毫不会改变、动摇和削弱这个根本制度。第三,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从古到今,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社会组织的运行和发展,一定要通过一种具体制度体系及由此实现的具体的执行力来体现。70年来,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凸显了强大的执行力。譬如,我们党的领导制度所体现出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动员力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中都是绝无仅有的。我们今天的治理体系真正是能够确保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

《决定》的再一个突出亮点,对我们未来的整个发展目标路线图作了一个非常清晰地勾勒。总目标三个步骤,第一步就是到建党100年的时候,我们就要在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基础上取得明显成效;第二步就到2035年,各方面的制度就要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第三步就是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前后,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际上我们看到这次这个制度体系的构建,和我们十九大提出的,我们在本世纪分两步走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是完全吻合的。也就是说,要在2035年你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那么你得有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本现代化,给它做支撑。到2050年,我们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就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那个时候我们也将会同时构建出更加完善的、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对于《决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应如何正确把握和理解?

王玉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决定》在第一部分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有哪些主要考虑,这是我们正确理解其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的金钥匙。

第一,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就团结带领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日趋成熟定型。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是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全会对此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

第二,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年辉煌历程。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但是,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新期待,相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尤其是相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改革开放、应对风险挑战,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就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在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背景下,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王玉强: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党的领导制度处于统领地位。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摆在首要位置,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中全面体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决定》明确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着力点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决定》突出强调:要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令行禁止。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形成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决定》抓住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突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突出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突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根本保证。

《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怎样看待当前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机遇和挑战?

王向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从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去把握的。所谓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实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它的政权是掌握在谁的手中,政权是为谁服务。它的政体就是国体的表现形式,比如我们很明确地讲,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是人民民主的国家。所以,人民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主体,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但人民当家作主不是抽象的,它要通过一定具体的制度表达,这就是政体。这个政体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按照《宪法》的规定,是我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怎么体会它是最高权力机关呢?我们各级行政机构的领导人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决定任免,而人民代表又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是通过广泛的从基层选举,一层一层选举产生的,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这个制度的设计真正是体现了我们的国体,而且它本身又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它和西方的议会制、多党制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这个制度,一方面能保证最大限度的代表人民利益。在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很多事情我们采取共同协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样就使得我们国家的决策和办事效率,特别是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的执行力就有了完全不同于其他一些国家的一种卓越的表现。我们整个国家的组织动员力、社会组织力等等,应该说都是世所罕见的。

我们注意到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也是制度之间的竞争。我们这个制度,为什么说现在它有优越性呢?举例来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发生了严重的“苏东剧变”,1992年美国一个主流学者福山写了《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宣称人类历史已经终结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是一个最好的制度了,到这儿一切都结束了,社会主义完蛋了。但是,在福山写这本书之后的20多年间,坚定地走在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正在迅速发展,今天正以无可阻挡的气势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同样是这位福山,他在22年后的2014年,在美国最权威的一个政策杂志《外交》杂志上,发表了《衰落的美利坚——美国政治制度衰落的根源》这样一篇引起轰动的文章,福山哀叹,我错了,历史没有终结。美国的政治制度正日渐腐朽,已经越来越不能代表美国主权公民的意志。与之相反,“苏东剧变”20多年来,中国不但举住了、举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并且把科学主义提高到崭新的阶段。这个事实充分说明我们的制度真是极具优势的。在十九大报告里有一句话,正是中国的发展,我们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的路径依赖。美国忽悠大家,你要发展要跟我走一样的道路。但事实上不是这样,中国保持了自己的自身独立,又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可见,我们这个制度本身是最大限度的来保证了人民的福祉,它是真真切切的通过我们经济发展,使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这个制度应该充满信心。

在当今世界不同制度的竞争环境下,对中国这样一种社会主义制度不理解,甚至是像一些敌对势力,充满着仇恨,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对于这样的一种来自外部的挑战,我们只有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我们的制度,我们相信从时间的轴来讲,最后这个制度的优势和胜利一定在我们这边。

《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推动全民增强法制治观念和规则意识方面,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加强?

王向明: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标的时候,提出了两个法治的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次《决定》进一步提出来要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里我想特别说一下里面的辩证关系。我们讲一般的逻辑顺序,比如说法律应该是学法放在第一位,但是现在要意识到,我们现在把遵法放在第一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在我们的理念上树立一种对法治的高度敬畏和尊崇,这是第一位的。比如,所谓不知者不为过,在法律问题上是不成立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在对待法律的问题上面,尊法是第一位的。我想这是一个重大的理念,作为一个公民,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律体系,你必须要无条件的自觉遵守。首先有了这种高度的遵从,你才能自觉学习它,从而在行为上你才会真正做到守法、护法。所以,这次《决定》当中,应该是很有新意的提法,就是把尊法放在了首位。

我们国家的法律,还有一个辩证关系,叫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这当中,党的领导是根本,党是代表和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这个制度的本质,而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方略,也就是说党和人民的意志最终要通过法律来体现。所以,它是一个非常辩证的统一关系。党代表人民,依靠人民来制定法律,而法律又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一旦法律制定出来,任何人,不管是领导人还是每一个干部公民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特别是在宪法的范围内来活动。所以,我们注意到,在去年宪法修正案中,《宪法》的第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就意味着党对一切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我们法律的一个最高规定,任何人必须无条件遵守。所以,我们在法律上,要做到尊法、守法、学法、护法。

《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基础和重点是什么?

王玉强: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为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战略谋划,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集中体现了这方面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决定》要求:第一,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保障党员监督权利。重点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巡视巡察整改、督察落实情况报告制度。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第二,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坚持权责法定,坚持权责透明,坚持权责统一。第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决定》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方面的重大决策和顶层设计,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指明了方向。

如何深入学习和贯彻《决定》的精神?

王向明:《决定》深刻阐述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13个“坚持和完善”,深刻回答了我们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纵观100多年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力量可以做得到。再譬如,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家的所有行政机关的领导人,由人民代表大会来选举产生或决定任免。等等。

制度是定国安邦之根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有强烈的对制度的尊重和遵从。对我们的制度体系,你首先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遵从。这是第一位的。再者就是严格遵守和维护制度,各级领导、党员要走在前面。每一个公民也要自觉的来遵循实践我们这个制度。今天中国能够有这样的一个稳定的局面,我们大家能够有这样一种美好的生活,和我们这个制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应该自觉地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作为建设这个制度、促进这个制度发展的合格公民、合格党员、合格干部。

上一篇: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社会、民生篇)
下一篇:走向复兴,“中国之治”启新程 ——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专家一席谈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