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走向复兴,“中国之治”启新程 ——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专家一席谈

走向复兴,“中国之治”启新程

——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专家一席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李忠杰

制度是实现“中国之治”的基础和前提,治理是实现“中国之治”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条件。

再好的制度设计,不能落地就是花瓶摆设;再好的治理体系,没有效果就是空中楼阁。任何制度的长短优劣,归根结底都要看治理的效果。我们要更加注意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效果来衡量、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制度。

原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颜晓峰

前进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风险和不同方向的“台风”。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应对越来越复杂的风险考验的治本之策,是战胜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的“定海神针”。

中国之治:风景这边独好

记者:“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命题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李忠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建设迈开新步伐,主要特点是进一步强调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完整性、规范性。制度好不好、实行得怎么样,关键要看治理的效果。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命题。这体现了我们不仅重视制度,而且更加重视治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我们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颜晓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开创性意义,就在于以全会决定为基本纲领,开启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实践,开启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崭新篇章,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自我更新,持续进步、不断创新的时代步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里程碑意义,就在于以全会决定为基本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进入新的自觉、新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达到新的境界、新的高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立了基本轨道、贯通主线。

记者: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

李忠杰:首先,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加强制度建设是我们的目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的新目标。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其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由浅至深、不断推进的过程,最终还是要固化到制度上、落实到治理上。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取得完全的成功。

颜晓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变局。中国在从大到强、从富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世界大变局既带来重大战略机遇,也带来严峻风险挑战。面对来自外部力量的战略遏制和打压,面对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较量,党和国家进行的伟大斗争是长期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应对越来越复杂的风险考验的治本之策,是战胜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的“定海神针”。

记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奇迹”与“中国之治”之间有什么关系?

李忠杰: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个阶段都创造了奇迹: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改革开放后,我国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连续的、长期的、全面的、普遍的奇迹,令世界震惊。可以说,中国制度促成了“中国之治”。但仅有制度还不够,还需要依靠治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例,通过市场的规律来配置资源,客观上也是一种治理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了经济飞速发展。因此,制度是实现“中国之治”的基础和前提,治理是实现“中国之治”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条件。

保持清醒,也是一种自信

记者: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概括为13个方面。我们为什么具有这些优势?对此应怎样看待?

李忠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探索总结出来的,经历了长期的选择、改革、发展、完善过程。对于这些优势,我们应当辩证看待。首先要肯定优势,增强自信,坚持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不动摇。当然,制度自信不是自我满足,也不是裹足不前,更重要的是继续巩固和完善。

记者: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矛盾问题?如何解决?

李忠杰:我们既要对我国依靠制度优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满自信,又要对目前一些制度机制还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有清醒认识。例如国家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阵痛、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问题亟待解决。长远来看,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在世界上要站得住脚,要经得住考验,要被绝大多数人所公认,各方面挑战还很多,要继续努力。我们应扬长避短,通过改革消除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使我们的制度和体系更加完善,更具优势。

记者:会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如何看待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在治理体系中的地位?

颜晓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全局。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是全党全军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中之基。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优势,才能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

治理效能,方显制度优势

记者: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全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是当前全党面临的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战略任务。那么,如何把总目标中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李忠杰:再好的制度设计,不能落地就是花瓶摆设;再好的治理体系,没有效果就是空中楼阁。任何制度的长短优劣,归根结底都要看治理的效果。今后,我们要更加注意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效果来衡量、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制度。治理效果的好坏,根本上取决于制度是否科学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认识到并始终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个认识来之不易,切不可在强调国家治理的同时忽略了最重要、最基础的制度建设。

如同现代化本身一样,国家治理现代化也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构建新的法律法规,还要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把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

颜晓峰:在完成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前进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风险和不同方向的“台风”。这就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带领中国号巨轮向着光明彼岸破浪前行。制度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高不会自动实现,还需越过一道道险滩,闯过一层层难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必将带领人民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记者:在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过程中,如何跟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军队战斗力?

颜晓峰: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更好转化为战斗力,根本的还是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要更加牢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在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这一科学理论的实践威力。要在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更加注重将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统一起来,作为各项军事实践的一个基本遵循。各个层级的制度建设和执行,都要落实到提高军事治理水平、提高战斗力上;提高军事治理水平、提高战斗力,都要从制度完善和机制运行上找症结、下功夫。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矛盾问题,克服两者之间过渡转化的障碍,让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的巨大优势,真正转化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强大动能。(宫玉聪  佟欣雨

上一篇: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党建、政治篇)
下一篇:从三个“怎么看”说经济大趋势——国家统计局解读前10个月宏观经济数据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