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建设是首位,纪律约束是保障,法治观念是重点,价值认同是核心
——做良好政治生态的维护者建设者
刘汉俊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6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这一论述抓住了关键、核心,抓住了根本、长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建设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伟大事业、实现伟大目标的力量保证。建设风清气正、健康洁净、充满正能量的政治生态,是新时期建党、管党、治党、兴党的重要政治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从严治党成为全党共识,党内政治生活出现新气象,党内政治生态回暖向好、日趋清明,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但是,政治生态建设是我们党永恒的任务,须臾不得松懈。
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作风是政治生态的核心,政治生态是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生成基础
什么是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个政治组织或系统内,个体与整体、成员与组织、局部与全部的生存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的总和,它反映一个政治组织或系统的政治环境,也影响到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党的政治生态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生成的基础,关乎党的生命。
党内政治生态包括哪些内容?一是政治立场,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具备的政治本色、理想信念、政治主张、党性要求、行动纲领、实现路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等等。政治立场是政治生态之根;二是政治纪律,包括政治目标、政治章程、政治原则、政治规矩、规章制度、准则条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程序规则、议事规范、工作惯例、奖惩规定等。政治纪律是政治生态之本;三是政治作风,包括政党及其成员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组织和个人形象等。政治作风是政治生态之要。这三个方面是政治生态的核心。
政治生态健康良好,党的事业之树才能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永葆生机。
要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政治生态中的负面现象,严以律己、制度管人,控制传染面、消灭污染源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发展壮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党具有极强的自我纠偏能力、自我疗伤能力、自我革命能力。敢于正视问题、解决矛盾、克服不足、纠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政治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任务的调整、环境的变化,党的队伍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状况,既要客观承认,又要十分警惕。总的看,我们党这支拥有8800多万成员的队伍本质和主流是好的,但一些长期形成的问题,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七个有之”的问题或多或少地存在,隐蔽性强、潜伏期长、传染性大、污染面宽,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需要高度重视、抓紧解决。
一是“淡忘症”现象。少数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理想信念淡薄、宗旨意识淡忘、激情意志淡漠、学习精神淡化,存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观念、颓废思想、消极现象、侥幸心理等问题,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五个必须”没有遵守执行。二是“打假球”现象。少数干部习惯于在领导面前搞假大空,对群众开“空头支票”,做表面文章、搞虚假政绩;谈问题不讲真话,说原因不讲实话;做假动作,出场不出球,出工不出力;对中央要求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把真经念假、好经念歪;遇到问题“低头走”“弯弯绕”,遇到矛盾“和稀泥”“打太极”,遇到困难当“鸵鸟”、做“缩头乌龟”;借口“不能作为”来转移关注、掩饰无能。三是“磨洋工”现象。少数干部做事拖沓、效率低下,消极怠工、变相抵触,群众事情不求不应、不推不动、不催不办,好事拖黄、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没本事不会干,没心思不想干,没环境不能干,没好处不肯干,没责任不愿干,存在怠政、懒政、庸政现象;有的人不思进取、临难思退,关键时刻冲不上去,最后一公里掉链子;有的不是向前看而是朝后看,“比差”“比丑”“比穷”“比少”“比矮”。四是“小圈子”现象。少数干部喜好拉山头、树山旗、立山门、当把头,而另一些人热衷于寻靠山、拜码头、投帮主、找老大、攀高枝,串小门、喝小酒、打小牌、传小话,搞人身依附。一些基层单位人际关系存在划线拉圈、选边站队现象,帮派多、线条复杂,一些人搞“潜规则”、织“关系网”,不是忠诚于组织而是效忠于个人,不是为了群众福祉而是为了团伙利益。五是“沙化”现象。有的基层组织政治生活不严肃、不认真、不正常、不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形同虚设;批评与自我批评搞形式,整改监督回头看走过场;民主生活会“辣味”不够、“甜味”十足;“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运用不够,怕得罪人;少数干部存在好人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分散主义倾向,会上不说、会下乱说,“大嘴巴”口无遮拦,“长舌妇”搬弄是非,热衷于打探小道消息,沉迷于传播不良手机信息。六是“逆淘汰”现象。少数单位存在能干的不如会看的、敢干的不如敢送的现象;投机挑战忠诚,实干败给空谈;搞利益输送的八面玲珑、到处吃香,埋头苦干的无人问津、到处碰壁。能干的被排挤,无能的被重用,清正的被孤立,“劣币驱逐良币”。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风气没有形成。七是“等等看”现象。一些人习惯于观风向、看动静,持观望心理,看看反腐能搞多大,看看规定是不是一阵风,看看政策能挺多久,看看“打老虎”会不会扫到自己;在“红绿灯”前磨蹭,红灯不走绿灯也不走;借口“守住底线”裹足不前,借口“不碰红线”退而不进,贻误良机。八是“挖坑”现象。少数干部“歪嘴和尚念经”,误读、曲解中央精神,或出台的政策侵害群众利益、有伤民心,或吊高胃口煽动民粹主义误导群众预期、挑起群众不满,个别干部甚至采取极端手段、过度反应、失当行为,引发了矛盾,撕裂了党群感情。九是“胡作为”现象。一些人胡作非为、任性蛮干,决策缺乏科学性、论证缺乏专业性、实施缺乏可操作性,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扔下一堆烂摊子,自以为无人问责。十是“稻草人”现象。少数干部对《准则》《处分条例》《问责条例》不上心、不自查,不知道底线、界线、红线在哪里。少数基层单位对规章制度重制订、轻落实,说在嘴上、停在纸上、挂在墙上,吓不倒人、管不住人。少数领导干部主体责任不主动、监督责任不到位、领导责任不落实,不念“紧箍咒”,不舞“金箍棒”。处理问题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缺乏正风肃纪、惩前毖后的效果。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建设良好政治生态,当从“关键少数”做起,党员干部人人有责,不当污染源,不做感染者、传播者,做良好政治生态的维护者和建设者。
健康政治生活是良好政治生态的保证,思想、纪律、法治、价值是改善政治生态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历次重大事件、历次重大转折,历次集中学习、教育、整风运动,历次重要决议、若干重要文献,都对党内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严肃认真的政治生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政治目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党纲党章文本先后修改过16次,但无论怎么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没有改,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改,民主集中制原则、遵守纪律的政治要求没有改;但是在党章和若干准则中,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这些“不变”与“变”,是政治生态的根本和基础。
保持健康政治生活,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思想建设是首位,纪律约束是保障,法治观念是重点,价值认同是核心。
一是壮大思想根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要固本培元,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理想信念的缺失必定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总开关”的失控必定导致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群众观出现偏差。平时不练“铁布衫”“金钟罩”,哪得“金刚不坏之躯”?要把讲理想信念、讲党性观念、讲理论宗旨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主题,持续开展党内自我教育活动,铲除不良政治生态的思想土壤,治理污染党内生活的政治雾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上同心、政治上同向、行动上同步。让思想教育、理论学习、党性锻炼成为常态,使政治生态从思想根子上强起来。
二是加大党纪问责。要“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忠诚、干净、担当”“三严三实”“四个心中有”“四个人”“四个铁一般”“四有四讲”等标准教育干部、衡量干部、约束干部。用制度管党、规定管人,使党章规定、八项规定精神、廉政准则、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党的纪律成为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清规戒律”、不可逾越的“带电高压线”。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功过清单,做到在岗有责、守岗尽责,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建立健全约束机制,用纪律约束干部、保护党员,使他们注意苗头、谨防念头、不栽跟头,在制度的轨道上前进,在纪律的约束下成长。
三是强化法治观念。党员干部应该是知法、懂法、尊法、用法的模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用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律思维培养党员干部,用法律制度、法律体系、法治文化培育政治生态。要善用公权、慎用公权、约束公权,把公权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改变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的思想,改变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定法、用权违法的做法,摒弃人治思维、专制思维、特权思维的观念。要树立法律的权威,让法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遵循,成为治国理政的重器、政治生态的保障;要通过法律实施党的意志和执政主张,使党执政的理念符合法治的观念,在法治的土壤里建设健康的政治生态。
四是增强价值认同。党员干部要带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践行者。国家的价值目标,由执政的领导者、国家的决策者、社会发展的设计者、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来完成;社会的价值目标,由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者、秩序的维护者、措施的执行者来完成;个体的价值目标,由公民义务的履行者、国家事业的建设者、社会秩序的遵循者、公共利益的受惠者来完成。我们党则是这三个价值目标的统筹者、统一者、统领者。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我们党最高的价值追求,要使这个最高价值观融入全体党员、每个干部的血脉。
95年的风雨历程证明,我们党是一个能够敢于战胜困难、敢于战胜自己的政党。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责任如山,使命光荣。只有建设健康洁净的政治生态,才能造就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能够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辟新境界的政治力量。
(作者系《党建》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