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治国理政新理念下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思考

    ■蔡立辉

  治国理政新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也就是古人说的:“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不改革就只能是坐而论道,最终到不了彼岸。

  治国理政新理念要落地生根,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带来了怎样的考验?

  学会深学笃用

  重视理论建设、理论创新和理论应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执政能力的灵魂。

  理论是领导干部执政的金钥匙,如果没有雄厚的理论基础,没有掌握足够的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情况的深刻了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执政方向和目标;相反,领导干部掌握了科学理论知识、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就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工作就能出成果出成效。

  领导干部需要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以及领导干部要成为经济社会管理的行家里手,都必须以掌握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和前提。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学习,增强领导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作决策、做工作、抓管控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理论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要做到深学笃用,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学用相长、融会贯通,把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把理论与具体实际、当前的工作和矛盾联系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真正把理论水平转化为执政能力。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理论。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认识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有关,行动与应用能力、执行力有关。

  从提高应用能力上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是要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论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二是要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论;三是要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论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四是要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有针对性地解决“为官不为”的问题。

  运用战略思维

  “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和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善于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厘清和总揽形势发展大局,从政治上、战略上领会和认识重大问题,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纷繁变幻的现象中分析事物发展的本质。

  因此,审时度势的战略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领导干部:

  一是要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孙中山从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总结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二是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的科学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全面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内涵,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和新阶段,他指出:“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三是要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国内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都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矛盾风险挑战,国际上的矛盾风险挑战演变为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矛盾风险挑战转化为政治矛盾风险挑战,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

  提高创新能力

  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呈现出这些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并不容易,这对领导干部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不断提高新发展的能力;科学把握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正确处理好经济规模与经济结构、经济数量与经济质量、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社会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提高新发展的能力,需要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是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面对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针对提高领导干部新发展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等等。

  习总书记的这些科学论断为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发展能力指明了方向。

  树立法治观念

  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行使职权,真正把执政行为和执政方式纳入法治轨道。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增强法治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制约的观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违犯法律就应受到法律制裁的观念,自觉而坚定地做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模范,全面推进依法执政,把依法执政落实到领导干部行为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走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工作路线,既从本质上揭示了党同人民群众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也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实施正确领导的根本保证。

  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紧紧抓住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到群众中去找智慧、找经验、找办法,做到“从群众中来”;又要把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宣传和贯彻到群众之中,为群众所认识和掌握,做到“到群众中去”。

  在新时期,领导干部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就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万事民为先的观念,坚持相信群众毫不动摇、依靠群众坚定不移,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时刻关注群众所需、群众创造和群众情绪,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坚持用政策解疑心、用保障稳人心、用解困感人心、用真情换真心,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心的向背,与事业的成败和政权的兴衰紧密相关。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才能将人民团结起来,将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切困难,立于不败之地,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就会在同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不断得到提高。

  ◎ 作者系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管理与改革亟待加强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要信仰共产主义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