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遵循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我们党的战略任务,是新时代聚焦国家治理主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强国梦的需要。目前,互联网日渐成为思想舆论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是关键之举。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全面部署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极力促成互联网“最大变量”赋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增量”。大力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需坚持“五个统一”,既是新时代秉承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内容要义,更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辩证统一的现实举措。

  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治理之要在于发展,发展之道在于安民。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是新时代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关键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之魂,践行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的理论品格。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既是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首要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其一,要坚定正确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弘扬主旋律,确保网络意识形态科学治理方向。不断强化网络核心媒体的政治引导功能,弘扬主流价值精神,传递思想正能量,把握主流舆论动态。同时,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领域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长效机制,培育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担当为民的政治品格,不断强化党性体检,做好率先垂范,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提供强大效能与持久动力。

  其二,要牢牢坚守人民立场,坚持走网络群众路线,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加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不仅要锤炼“党性”心经,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导向和丰富人民精神的需求取向,以提高人民精神素养和激发群众治理热情为抓手,健全网络群众诉讼监督机制,锻造系列经典网络文化作品,营造网络空间良好氛围。

  二、坚持主流引领与兼容并包相统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全面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战略工程,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但网络空间利益格局的变革转换与意识形态领域多元思想文化的客观存在,决定了需要客观辩证处理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建设“破”与“立”、“一”与“多”两对关系,坚持主流引领与兼容并包相统一。

  其一,正确处理“破”与“立”,确保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与多元社会思潮发展并存。立主旋律、破负能量,立理性辨识、破模糊认知是新时代推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廓清错误思潮迷雾,从系统源头上解决歪曲、抹黑、唱衰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论调。同时,也要容许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社会思潮合理存在与发展,汲取有利养分,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生命力、引领力、控制力。

  其二,理性看待“一”与“多”,确保弘扬主流文化与保持文化多样性并举。在网络空间传承主流文化、弘扬主流精神、传播主流价值、壮大主流舆论,是新时代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持久战的根本目标。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并驾齐驱,立足“内容为王”原则,保障网络精品内容供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网络空间,扩大主流意识形态思想辐射力,形成主流优势。同时尊重思想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兼收并蓄,巩固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精神堡垒。

  三、坚持依法治理与道德感化相统一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坚持依法治理与道德感化相统一,是推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常态化制度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网络空间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机制,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效能,要坚持法的威慑与德的感化同“屏”共振,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

  其一,推进全媒体时代依法治网,树立规则意识。网络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场域的拓展延伸,掌握并实施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关键在于网络群众的自愿认同、自觉践行,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贯穿网络空间法治精神,必须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重用法治手段约束和规范网络主体行为,建立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红绿灯”,对网络言辞低俗、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现象要敢于“亮剑”,守好网络意识形态政治安全防线。

  其二,聚焦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要点,营造健康文明网络环境。道德的生命在于践行,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人格塑造与价值导向功能,精确线上道德教育引导,注重网络道德教化与心灵净化,真切落实“以理服人,以文化人”。同时,丰富网上道德实践形式,培育健康道德取向、理性道德判断,自觉激发群众形成善良道德意愿和积极道德情感,从而增强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归属感与自觉践行力。

  四、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基于网络空间的自主个性化、时域互动性,需要统筹全局,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积极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监管、网站协同、网民自律的网络空间治理模式,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增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协同力、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

  其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灵魂和关键。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和“领头羊”,决定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方向。以加强党对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为重点,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建立健全为民助民惠民的网络意识形态服务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有效的手段,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稳固治理的根基之源。同时,发挥党媒“风向标”作用,增强重大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力,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其二,促进多元主体充分参与治理,完善网络安全协同治理机制。激发参与热情,关键在于充分保证共享治理成果,把保障网络空间健康良序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依托现代网络核心技术,实现网络信息资源最大化共享,建立突发重大公共事件舆情引导机制,增强舆情回应能力,缓解“线上”“线下”疏离矛盾。同时还需明确界定多元主体治理权责和范围,增强社会治理主体网络空间责任意识,发挥正能量引领功能,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五、坚持民族特色与国际定位相统一

  凝聚世界力量、汇聚人民智慧,建设良好网络生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目标追求。世界是“多元一体”又“和而不同”的。推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坚持民族特色与国际定位相统一,是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选择。

  其一,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禀赋,阐释好中国特色。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血脉,是民族精神风貌、价值理念的真切表达。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网络意识形态一元指导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支撑作用,保护民族特色文化精华,建立线上区域特色专题栏目,健全网络精品内容供给及奖惩机制,提升网络内容质量,讲好线上中国故事。

  其二,在共治共赢中贡献中国智慧,增强国际认同力。全面推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为推动全球网络体系公平合理发展和破解全球网络治理难题提出的中国方案,展现了大国担当。积极呼吁世界各国走“互信共治”道路的同时,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拓展全球媒体合作对话机制,深化国际合作友谊,力求以对话解决意识形态争端、以合作协商化解治理分歧,传递好中国声音。

       (作者:罗理章(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基地教授)

上一篇:【理论观察】把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十个创新点
下一篇:构建全媒体出版传播体系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