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要求,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主动作为,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主要经济指标中,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处全省前列;利用外资大幅增加;金融存贷、贸易、物价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目标。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GDP完成1266.5亿元,同比增长8.6%,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2.0个百分点,居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6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579.6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585.2亿元,增长13.5%。

工业生产平稳。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9.1亿元,同比增长6.4%,与1至5月份持平,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居第二位。其中,三大行业支撑作用强。金属制品业实现增加值28.4亿元,增长23.7%,拉动增加值增速上涨1.6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1.9亿元,增长16.1%,拉动增速上涨1.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62.7亿元,增长4.3%,拉动增速上涨0.8个百分点。三行业共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提高3.6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比重降低。上半年,全市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11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2%,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贡献提高。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6.3亿元,增长10.0%,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8.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43.3%,同比提高17.0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平稳。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7.2亿元,同比增长14.0%,高于全省2.9个百分点,居首位。其中,城乡项目投资完成682.6亿元,增长8.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4.5亿元,增长27.6%。特点是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全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83.0亿元,增长18.3%,增幅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48.9%,占比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业完成投资2.1亿元,增长8.5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31.3亿元,增长41.1%。新开工项目表现抢眼。全市新开工建设项目611个,同比增加137个;完成投资381.0亿元,增长37.3%;占全市投资比重38.6%,拉动全市投资增速提高11.9个百分点。民间资本活跃。全市完成民间投资842.9亿元,增长14.2%,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2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5.4%。

消费增速加快。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6.8亿元,同比增长9.7%,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14.4亿元,增长6.1%。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缓慢增长。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虽然呈阶梯状小幅提升,由1至2月增长1.9%提高到上半年的6.1%,但是由于前期消费热点逐步减弱,增速始终低位运行。城镇市场发展略快于乡村市场。全市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8.5亿元,增长10.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08.3亿元,增长9.2%,城镇高于乡村0.9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增加。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5514万美元,占省定年度目标任务的59.9%,超任务7514万美元。

财政高速增长。上半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49.8亿元,增长34.2%,同比提高21.0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6.5亿元,增长33.2%,同比提高19.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17.7个百分点,居首位。

金融形势稳定。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10.9亿元,比年初增加799.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107.7亿元,比年初增加686.8亿元。

物价总体平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0.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4.3,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97.4,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加。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92元,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长8.4%,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5元,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通讯员 苏文侠 王文珩)

上一篇:风起绿洲浩荡来——廊坊坚定不移走在全省前列系列述评之三
下一篇:[文化体制改革巡礼]出版业 传统与新兴融合共生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