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集京津冀协同发展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丨医疗协作普惠民生

医疗协作普惠民生



◀2023年8月15日,廊坊开发区内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 本报记者 陈童 摄

▼2024年3月7日,京城名医馆廊坊分馆诊室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赵志正为患者把脉。 本报记者 董旭旭 摄

▲2024年3月14日,京东中美医院综合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便利、快捷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本报记者 董旭旭 摄

▲2024年3月14日,在京东中美医院坐诊的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京梅为患者详细查体及咨询病史。本报记者 董旭旭 摄

▲2023年12月11日,患者及患者家属在河北燕达医院门诊大厅内挂号、缴费。本报记者 董旭旭 摄

▶2023年4月12日,久安瑞和妇产医院新生儿科的医生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检查。 本报记者 董旭旭 摄

▼2024年3月14日,河北燕达医院。本报记者 董旭旭 摄


在京津冀医疗一体化进程中,位于廊坊燕郊的河北燕达医院,日渐成为京冀医疗协作的一张名片。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同年5月,打算在北京东部筹建分院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与亟待优质资源加入的河北燕达医院一拍即合,实现合作共建。北京朝阳医院派驻技术骨干团队和医疗管理人员,为河北燕达医院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医疗平台。自此,燕达医院的急门诊量和手术量逐年攀增。2018年12月,燕达医院成为河北省首家获批的民营三甲综合医院。近年来,该院与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北京医疗机构也陆续开展了密切合作。

近十年来,廊坊本地医疗机构与京津地区医疗机构频繁加强协作共建,医疗技术及就医环境得到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50家医疗卫生机构分别与78家京津优质医疗机构通过设立分院区、建立医联体、合作办医、科室共建、专科协作、技术合作等形式开展合作。

此外,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2023年2月10日,河北率先取消到京津异地就医备案手续,4月1日,京津也取消到河北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京津冀实现异地就医一体化。河北参保群众享受京津优质医疗资源更加便捷高效。截至目前,河北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普通门诊医疗机构达5234家,住院医疗机构达4328家。

京津冀三地医保部门坚持协调联动、主动探索,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基金监管、医保公共服务等方面亮点纷呈,区域医疗保障协同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本报记者 任晓燕 文

上一篇:廊坊:全面融入京津冀“一小时通勤圈”
下一篇:十年·蝶变——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廊坊丨张京梅:“双城生活”见证“医疗协同”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