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厂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主攻方向,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壮大实体经济上,大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形成一批有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端创新平台,通过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科技创新赋能,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英辉(大厂)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组装丝网印刷自动化设备。本报记者 杨苗苗 刘向 摄
本报讯(记者 杨雅淇)近日,我市印发《廊坊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 “冲刺全国百强县、培育全国百强县、对标全国百强县”梯队发展战略,持续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综合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三年内,我市将围绕实施“百强冲刺、百强培育、百强对标”行动、积极培育和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开发区能级提升、统筹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设美好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八大重点任务,着力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计划到2025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突破305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6.5%以上;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25%,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开发区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左右。
实施“百强冲刺、百强培育、百强对标”行动。三河市作为“百强冲刺县”,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聚焦加快推进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霸州市作为“百强培育县”,将在经济总量、有效投资、增长潜力等方面加快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扩优势,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发展质量。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将对标“全国百强县”,围绕各自发展定位,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加快提质发展。
积极培育和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梳理各大产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选准延链补链、招商引资突破口,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核心技术企业,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强化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实施产品、企业、区域品牌“三位一体”品牌战略,以特色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做大做强特色品牌。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引进现代商贸物流总部,加快项目落地和建设进度,力促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提质提效。
加快推进开发区能级提升。推动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实施扩(调)区和托管,拓展项目承载空间,不断优化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进度。聚焦京津科技创新资源,壮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主体,打造高水平研发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统筹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起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全面编制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强化城市设计管控,打造美丽县城。把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建制镇培育为特色小城镇。依托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和专业村镇,打造一批承接疏解、创新创业、文旅康养等多种类型的特色小镇。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以农业特色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为依托,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群式经营和发展,到2025年,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打造特色突出、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或特色主导产业,到2025年,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以上。
大力开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国、省道改建工程,提高县城、乡镇、村街之间路网连通水平,努力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农村公路网络。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布局实施村级天然气利用工程,加快推进天然气配套支线管道扩展延伸。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北三县”供水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工程,全面提升县域水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全面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环首都生态建设为抓手,实施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主要城镇绿化带建设工程等促进生态系统修复。推进县域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提升。加快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亩均效益。完善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水利、生态旅游等绿色发展业态。
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布局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大型设施,合理配置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等,不断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2025年,各县(市、区)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能,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