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聚焦急难愁盼力解民生难题
河北日报记者刘英 刘杰
11月17日,廊坊开发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举办,21家企业推出632个岗位,当天有126人达成就业意向。 河北日报通讯员丁嘉亦摄
“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11月25日召开的廊坊市委七届七次全会要求,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努力在大灾之后实现大建大治
“5条出线全部成功送电,表计信号指示正常,全站送电工作完成。”11月20日20时23分,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开关合闸声,电网负荷曲线稳步上升,监控信号显示正常,供电负荷全部送出,重建的霸州市武将台35千伏变电站顺利投运。
“经过连续3个月的不懈努力,武将台变电站重建工作全部完成。”国网霸州市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分中心调控运行班班长张少珩介绍,该变电站的变电总容量由20兆伏安增加到40兆伏安,投运后将大大提高周边17个村街的供电可靠性。
面对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造成的严重灾情,廊坊全市上下闻令而动、众志成城,坚持全市上下“一盘棋”,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及时转移、妥善安置受灾群众30.55万人,各级党员干部冒着生命危险加固堤防、巡堤护堤,用血肉之躯筑起坚固堤坝,最大限度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廊坊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上了解到,廊坊市把灾后恢复重建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实行“五级包联”制度,市党政班子成员带头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靠前指挥、现场解决问题。市直78个部门包联帮扶63个重点村,1092名党员干部成立驻村工作组进驻150个受灾村,组织开展环境整治、助企暖企等活动。
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廊坊市争分夺秒抢通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受灾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全部复工复市。“一户一策”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预发放补偿资金全部足额发放到位,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受灾群众心坎上。建立“洪涝灾后重建接诉即办”平台,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及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受灾村街设立群众接待室,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做细做实群众工作。
“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廊坊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坚持把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大灾之后实现大建大治。
为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廊坊市统筹资源力量逐户排查群众取暖情况,强化用电用气供应保障,加强供暖设备检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绝不让一户群众受冻。特别是对排查出的新增危房,第一时间妥善安置,严防次生灾害。
12月7日,走进永清县柳园村村民王克花家中,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地板砖铺上了,墙也粉刷了,还添了新家具。”77岁的王克花介绍,驻村工作组联系了施工队,还帮他们搬运材料、粉刷墙壁,不到10天就把房子装修好了。
“我们多上点儿心,村民就能多省点儿心。”永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柳园村工作组组长闫伟介绍,4个多月来,他们帮村民清除淤泥、清运垃圾、环境消杀、加固修缮房屋,没黑夜没白天地干,“看到村里一天一个样,付出再多也值得。”
加快推进房屋修缮加固重建,廊坊市扎实做好明年开春房屋重建准备,“一村一策”制定方案,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同时格外关心过渡期有特殊困难、自身无法解决居住问题的重建户,通过租房、政府安置等方式,落实好过渡期安置政策。
廊坊市全力抓好基础设施修复重建,对道路、电力、通信、市政等设施,在抢通恢复基础上,抓紧推进重建项目建设,确保明年汛期前全部建成运行。同时,加快受损学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养老院等加固修缮和重建工作。
此外,廊坊市还将着力帮助受灾企业满工达产,全面落实纾困帮扶政策,完善包联帮扶机制,及时了解受灾企业、商户诉求,通过保险、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和商户稳定生产、更好经营;切实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积极跑办对接,争列一批河道治理、蓄滞洪区治理等工程项目;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持续深化和美乡村建设,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坚决防止因灾致贫返贫。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聚力推进民生工程
12月6日,走进广阳区爱民东道街道春华里小区,昔日外观斑驳的墙面粉刷一新,原本略显凌乱的管网线不见了……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力推进,这个小区旧貌换新颜,家门口的“幸福升级”让居民们有了实打实的幸福感。
“原来我们小区地势比较低,雨季容易积水。现在改造好了,再也不怕下雨积水了。小区里环境也跟着好起来,我感觉比新小区还好呢!”春华里小区居民李秀芝说,以前老嫌小区脏乱,不愿意下楼散步,现在光想在小区转悠。
春华里小区的美丽蝶变,是廊坊市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廊坊市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7个,改造总建筑面积79.7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8020户,目前已全部完工,如期兑现民生承诺。
廊坊市委七届七次全会要求,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紧谋划2024年的民生工程、民生实事,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2024年全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9个,总投资约3.3亿元,目前改造筹备工作已全面启动。”廊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洪国军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12月8日上午,廊坊开发区固定日线上招聘会在廊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办,5家重点企业携78个岗位在直播间招贤纳士,吸引2000余人驻足观看,线上投递简历100余份,当天3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每周一三五上午9点至12点,廊坊开发区固定日招聘会都会如期在这里举办。”廊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总经理李婕介绍,截至目前,已举办招聘会81场,线上直播108场,参与企业680余家,帮助1200余人实现就业。
今年以来,廊坊市深入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全面落实基础养老金、惠农补贴等政策措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发放就业补助资金1.23亿元,惠及1.78万人次。1至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87万人。
为让群众的就业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廊坊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将进一步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受灾群众的就业工作,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今年,廊坊市大力实施20项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血站迁建项目加快推进,市中医院改扩建、市三院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一期建成。
“2023—2025年实施60个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项目”“市级每年安排2000万元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携手京津名校实施‘六个一百’合作工程”……11月26日,廊坊市印发《关于促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着力破解教育资源不足、人员不够、质量不高等难点热点问题,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廊坊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明确部署: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做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社保等工作,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