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四十年,中国文化精彩表情

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生活极大地丰富。我们拥有了电灯、电话、手表、手机、汽车、住宅……过上了过去难以想象的生活。改革开放还带来了文化生活的丰富,电视、电影、书籍、戏剧、美术以及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公园提供的文化休闲,不知不觉浸润着生活的每个方面,老百姓的生活更有质量,更有乐趣。

色彩

从黑蓝灰到五颜六色

■ 栀 子

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国人可以到国外美术馆去欣赏经典名画,哪怕乡村的孩子,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各种绘画和书法作品,学习到美术教程。

1980年,大学总务处来宿舍检查卫生,聊了几句后问:“你是四季青(京郊一个人民公社)的吧?”我瞠目无语。是口音不标准,还是衣着搭配带着严重的非城市气息?细想起来,我好像从小就没受过什么美术熏陶和教育。

6岁,我跟着父母离开北京下放到广西邕宁县五七干校。两年后又分散下放到河北怀来县官厅果树场。

初中时,同学送了我一张画,说是她表哥画的,很有才,完全靠自学。画有一尺高,色彩饱满,云上的嫦娥衣带飘飘,表情并不凄婉或柔媚,而是平静有神的美。现在想起来,应该是水粉或水彩。可惜当时不懂保存,被压坏了,又污了一块。长大看了很多中外名作后觉得不过如此,于是丢弃了,真是不应该。

其他能接触到的,大概就是过春节前买来的抱鲤鱼的大胖娃娃年画?表情线条一概甜俗无个性。还有样板戏的海报,记得是智取威虎山,穿虎皮大衣的杨子荣摆了个POSE。色彩浓厚,不大能勾起内心的感受。

是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让我跨进了大学的门。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人们的衣着告别了单一的黑蓝灰。

工作之后更是接触到美术行当。记得去美术馆看米罗画展,看达利画展,用力体会那种色彩的和谐搭配和怪异线条后的意味。后来,一个个画廊开起来了,书画开始被公开拍卖了,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绘画与书法不同寻常的美,中国人生活中的色彩也在一点点丰富。

如今,从衣着、家居装潢到日用品设计,再到城市雕塑和乡镇新居建设,生活变得五颜六色。也许下一代,再下一代人,就不会像我这样连衣服颜色都搭配不好。

看电影

从露天到手机

■ 陆桂琴

现在买电影票不像过去必须到电影院售票窗口买,就在手机、电脑上买,还可以直接选座。小区附近几公里内有好几家影院,非常方便,我和孩子还可以同时在影院不同的影厅看各自想看的电影。

我在东北小县城长大,上小学不久就赶上了改革开放,不少经典老电影重新上映,也拍摄了许多新片。那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跟着姐姐去看露天电影,有时候混不进场,就看反面的,或者爬到很高的地方,看些影影绰绰,听些似有若无。

后来姐姐参加工作,是药店的店员,县城唯一一家电影院就在药店旁边。姐姐看电影总是带着我。那时的影院十分简陋,椅子是光板的,场内很宽敞,但是黑洞洞的。

上世纪90年代,我长大成人离开家乡到大城市打工,却发现大城市和家乡一样,可看的电影越来越少,看电影的人也越来越少,电影院大多数越来越破败。听说家乡的电影院除了用来开大会、办活动,平时也不放电影了,就关着门。

转眼我在大城市结婚有了孩子,电影院又兴旺起来。最近十几年,我带着孩子看了许多国产电影和海外大片,影院的条件也非常好,冬暖夏凉,3D,4D,IMAX也都有。回老家探亲,我也常常和亲人们一起到新建的4座分属不同院线的影院看电影,硬件、软件和大城市都没有什么区别。更让人高兴的是,如今许多电影可以通过一些视频网站收看,不用出门,就在家里通过电视观看,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观看,这是我小时候无论如何想不到的。

看戏

从偶然到生活常态

■ 郑 娜

5年来,走进剧场和音乐厅的人越来越多,演出的种类、风格越来越多,经典剧目、名家作品越来越多。虽然还不能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但是演出市场也是前所未有的繁荣。

1986年出生的冬梅,是福建厦门人。在一所学校从事美术设计的她,业余闲暇喜欢观赏音乐会和话剧。

“小时候,我记得厦门好像只有一家歌舞剧院。最近几年不仅剧院、剧场多了起来,规模也比以前大了,硬件条件更好了。像宏泰艺术中心、闽南大剧院、嘉庚剧院、沧江剧院……”冬梅如数家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对舞台演出的数量、品质也有了更高要求。近些年来,大大小小的剧院、剧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厦门的各个角落。这些剧院、剧场有的主打戏曲,有的主打话剧、有的主打亲子剧,很好地满足了热爱文艺的市民的不同需求。

冬梅第一次看话剧,是2013年,在闽南大剧院看赖声川导演的《宝岛一村》。这部话剧深深地打动了她,演员的现场表演令她惊叹。“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话剧和电影的视觉震撼完全不同,舞台上的互动直观性更强,更有冲击力。”作为一位“80后”母亲,她还观察到这一两年来亲子剧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年轻父母对这块比较重视,亲子剧的上座率非常高。”

冬梅的孩子现在5岁了。他从1岁半开始接触戏剧。虽然当时只看了上半场,下半场坐不住提前离席,但是冬梅认为看戏能给孩子带来一些“成长”,这种成长不仅有艺术上的,还有艺术之外的。孩子在3岁那年看了加拿大美人鱼剧团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后,明显有了变化,比如能主动遵守剧场规则,整场观看完毕。从那以后,孩子也真正喜欢上了戏剧,看到一些剧目的海报,会主动要求妈妈带他去看。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同事都十分热爱观看演出。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的好作品到访厦门。”冬梅说。

上一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胡福明:即便我不写,也一定会有人出来
下一篇:【40年40组关键词】从“接轨”到“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