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40年40组关键词】从“绿皮车”到“复兴号”

    “347,348,349……妈妈,这数字怎么不断在变呀?”“那是列车行驶的速度在变。”11月11日上午,北京开往天津的高铁C2041次列车上,一位五岁左右的女孩和妈妈指着车厢门楣上的显示屏一问一答道。

  问答间,列车平稳进站,小女孩恋恋不舍:“刚上车就下车呀?下午我们还坐这个车回北京好吗?”“好啊,妈妈刚刚在手机上订票了。”

  京津城际铁路是中国首条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全程30分钟,今年8月1日起,全部更换为“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每日开行数量136对。因其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成为往来京津旅客的首选。而在上世纪70年代,京津的“绿皮车”单程要跑两个多小时。

  “‘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不断突破创新,跑出让世界为之瞩目的“中国速度”增添新的注解。

  “绿皮车”,承载着几代人的出行记忆

  今年春节期间,一列火车因为“慢”,成了“网红”列车。它就是往返于山东省淄博市和泰安市泰山区之间的7053次列车。

  这列平均时速仅有32公里的“绿皮车”1974年开通运行,全程184公里,票价仅11.5元,是山东省内最后一列无空调火车,也是全国时速最慢的火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列小火车是村民出山、进城唯一的交通工具,大家对它很有感情。”18岁起就开始跑这趟列车的列车长赵新华说,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农村通了公路,列车的乘客变少了,车厢也从原来的12节减到了4节。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绿皮车”是中国铁路客车的标准涂装,代表着长途运输工具的符号。谁的家乡能通火车,那是件颇为自豪和幸运的事。

  1996年9月1日,赣南红土地响起火车汽笛声——京九铁路通车了。“革命老区沸腾了。记得一位83岁的老太太,赶了很远的山路来到井冈山火车站,就为看一眼火车。”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家住江西省泰和县的肖志勇印象深刻。

  此前,肖志勇从未走出过县城。京九铁路通车后的20年间,他先后乘车北上北京、天津,南下广州、深圳,对“绿皮车”,他有着难忘的记忆,“不想说再见”。

  从1997年4月1日开始,全国铁路进行了多次大提速。到2007年4月18日的第六次大提速,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和谐号”动车组正式投入使用。

  “从最早时速不足40公里的蒸汽机车,到80公里内燃机车、120公里电力机车,再到如今时速两三百公里的动车组,感觉出行目的地变得越来越‘近’了。”刚刚退休的南昌铁路局客运段值班员利鸿伟说,以前从南昌到长沙要跑一天,现在只要一个半小时。

  如今,随着铁路不断提速,像7053次列车这样承载着历史的“绿皮车”已所剩无几。

  “复兴号”,开启“贴地飞行”时代

  什么是高铁?十多年前,中国尚不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

  高铁技术始于日本、兴于欧洲。中国高铁走过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中国在引入日、德、法等国四种型号列车之后,吸收所长,研发出“和谐号”动车组。然而,标准的不统一致使车上的零部件不能互换,每种车都要有备用车停在车站;司机的操作也不同,一换车型司机就得从头学习。

  2013年6月,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正式启动。“标准动车组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互联互通’,不同的车互为备用,备品备件统一型号。”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赵红卫说。

  从设计方案到组装调试,再到下线开展试验,不到4年时间,中国标准动车组实现了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等系统全面自主化,构建的技术标准体系涵盖了动车组基础通用、车体、走行装置、司机室布置及设备等10多个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7年9月21日,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7对“纯中国血统”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京沪之间1400余公里的行车时间缩短至4个半小时。

  很多第一次坐上“复兴号”的国内外乘客,都会尝试在列车上立硬币、倒立矿泉水瓶。结果当然不会让他们失望——“复兴号”时速达到350公里时,车厢内硬币能够轻松立住并保持状态超过一分钟,倒立的矿泉水瓶则是全程不倒。

  “坐上高铁,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速度’。”韩联社如此感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强势崛起,迅速开启了“贴地飞行”时代,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世界第一的跨越式发展,成为闪耀世界的亮丽名片。

  高铁,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归心似箭、一票难求,大包小包、拥挤喊叫……在与出行有关的经历里,“春运”无疑是几代中国人记忆最深的一个。作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春运承载着人们一年的辛劳、归乡的期盼和旅途的艰辛。

  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春节,有1亿人次踏上春运归途。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达29.8亿人次。40年间,春运规模扩大了30倍。随着交通的便利,“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再一成不变,而是更加多元。北方人南下“取暖”、南方人北上“猫冬”,甚至全家旅游过年也越来越常见。

  在铁路杭州站售票岗位工作了33年的胡健,对出行人数增减、主要流向等方面的变化有着切身的体会:“以前,客流基本是出差和探亲两大类。但近五年,杭州站每年以15%至20%速度增长的客流量中,相当一部分是旅游客流。”

  与春运一样产生变化的还有,人工检票变成了“刷脸”进站,曾经火爆的售票窗口,逐渐被“12306”网上订票取代。

  出行在变,高铁沿线地区第二、第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高铁进军快递行业以来,今年“高铁极速达”服务的高铁动车组达到400列,是2017年的10倍以上,且首次在“复兴号”列车设置专用车厢运输电商快件。这让往年“双十一”网购后都“望眼欲穿”的消费者王梅十分感慨:“以前都是催单,但每次商家都说‘没办法,再等等吧’。今年下单第二天就到了,根本没想到。”

  当今,中国高铁速度已经领跑世界,运营里程突破2.5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主通道全部贯通,覆盖65%以上的百万人口城市。随着铁路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中国铁路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记者 金玉萍 姜永斌)

上一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下一篇:潮涌三河日月新 京东明珠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