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颐园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内,医生为居民讲解智能终端使用方法(资料片)。 记者 贾珺 摄
健康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2020年,我市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健康廊坊·健康家庭”建设齐头并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向前,优质医疗资源辐射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延展,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构建健康廊坊、谱写“十四五”新篇章的关键之年。
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一直以来,医疗卫生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代表委员们为建设健康廊坊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含金量高、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破解瓶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健全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会为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助力。” 市人大代表、安次区杨税务镇麻儿营村党支部书记陈国洲说,疫情防控经验,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医疗机构不仅承担着对居民进行防控知识宣教、居家隔离指导的任务,更要提供预防性服务、协助疾控部门调查处理等。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头绪繁多的紧急任务,往往体现出能力不足、储备不够、缺乏训练等普遍问题。
陈国洲呼吁,在全方位的健康知识普及和疫情常态化防控中,要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对广大村民而言,村卫生室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快”与“熟”。村医对村里家家户户的情况都有一定了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先天优势,才能实现“在家门口看病”。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双提升”工程,加强基层基础设施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实施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全市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通过巡诊、邻村共建等方式,努力解决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通过专题部署、政策培训、专项督导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全市90个乡镇卫生院已全部完成了“六统一”管理。
“在疫情联防联控的大背景下,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在落实首诊负责制过程中,起到哨点作用。他们不仅承担起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应急处置、跟踪随访等工作,还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预约就诊、健康管理、慢病随访等日常诊疗服务。” 市人大代表、永清县人民医院院长司志军坦言,只有大胆探索基层医改路径,努力破解制约乡镇、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瓶颈问题,补齐短板,兜好底线,提升百姓看病就医感受,才能逐步实现百姓“把常见病、多发病留在乡镇卫生院”的就医目标,助力健康廊坊建设。
健全体系,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近年来,我市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完善医疗资源配置,全市基本形成在城市主要组建医联体、在县域主要组建紧密型医联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的网格化医联体建设框架。
“但在持续推进县域医联体运行过程中,群众对县域医联体认知度不高,就诊随意性较强。”九三学社廊坊市委员会委员表示,随着生活条件日益提高,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身患常见病、多发病,也不愿意就近去卫生院、医务室就诊,而是宁愿多花钱到大医院,找更有名的大夫诊治。加之农村基层群众信息掌握渠道有限,多数居民不清楚专家技术专长和坐诊时间,增加了患者就诊的顾虑和不便。
如何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让他们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九三学社廊坊市委员会建议,变下派专家定期坐诊为长期应诊,在基层医院切实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将“师带徒”工程落到实处;改善基层医护人员薪酬待遇,完善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解决乡镇卫生院留人难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投入力度,开展互联网医疗、远程会诊,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住院生活质量。
“当下,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要打赢防控战役,并立足于长远,就需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让防控力量同样向基层一线下沉。”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廊坊市委副主委李素红建议,应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建设。
中医药+互联网,赋能国民健康素养提升
大疫如大“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我在中医院工作了20年,切身感受到特色中医药服务疗效确切、价格低廉且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深受居民欢迎和认可。”市政协委员、香河县中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刘辉云说:“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在推进健康廊坊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开展慢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香河县通过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县级医院整合建立检验、心电、病理、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为渠口、刘宋、五百户等卫生院安装CT机、核磁共振设备,铺设办公光纤、配置影像PACS系统等医疗设备,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设备资源的互通共享。通过医共体远程会诊中心,患者在镇卫生院CT检查、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图像资料,由县级医院专家实时指导、明确诊断。通过建立医共体远程会诊中心,2020年为基层卫生院远程诊疗3000多人次,帮助阅片1600余张,群众在家门口就医更加便捷、更有保证。
中医药行业本身就是临床大数据,但在中医电子病历规范化管理,中医诊疗信息化管理以及院务管理方面,相对西医远远落后。
“目前迫切需要针对中医的结构化电子病历、中医合理用药管理、中医药服务数据管理等比较先进的工具,以便尽快提升服务能力。”市政协委员、市中医医院呼吸和肿瘤科主任胡小梅建议,通过AI的发展帮助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利用智能化系统赋能突破辨证难关,赋能医护人员,提升中医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让医生在工作中学习中医诊疗知识,帮助临床医生解决中医难点中的辨证论治,加快基层医生的中医成长速度,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从而帮助基层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医生还可以通过系统检索与疾病相关的适宜技术,将针灸、中药、按摩等诊疗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从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公共卫生职能,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作用,共同做好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将小病拦截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