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榜样引领,弘扬抗疫精神,讲好廊坊故事。近日,廊坊市委宣传部、廊坊市文明办联合开展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主题宣传先进典型的选树活动,最终认定“最美新闻人(团队)突出贡献奖”11个、最美新闻人(团队)10个、最美新闻人18人、优秀新闻人71人、先进集体39个和先进个人77人。
今年是廊坊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决战决胜之年。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廊坊市坚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起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廊坊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主题宣传先进典型的选树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市新闻宣传战线广大工作者的担当意识,大力褒扬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冲锋抗疫一线的高尚风范和优良作风,在全社会树立起爱国爱家、干事创业、敬业奉献的社会新风。
坚定文化自信,守护群众精神家园。廊坊市坚持走文化自信的道路,将内在的文化禀赋转化为外在的社会价值,让城市与文化同频共振。坚定文化自信,他们从基层抓起,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建设成果,先后建成廊坊市文化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廊坊好人善行功德馆,以及霸州博物馆、大厂民族宫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乡、村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室)实现全覆盖,戏曲进乡村、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普及。
坚定文化自信,廊坊市坚持从娃娃抓起。他们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每年组织市县两级文艺院团进校园演出2000场次,组织戏曲、书法、国画等国家级会员130余人为中小学生讲授传统文化课程300余次,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坚定文化自信从作品抓起。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创作大型音乐剧《紫檀》等文艺精品在全市巡演,纪录片《大运河传奇》在央视播出;被誉为“全国文化战线上一面旗帜”的大厂评剧歌舞团创作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现代评剧《焦裕禄》等赴京演出,更好满足了人们多层次文化需求。
没有乐曲伴奏,没有观众红毯,没有主持人的隆重推介……今年疫情期间,一次特殊的表彰活动在廊坊广大市民中引起最热烈的反响。2月3日下午,在廊坊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楼一角,认定陈玉兰同志为第四届“最美廊坊人”的表彰仪式在这里悄然举行。这是“最美廊坊人”发布活动举办以来,现场最为简朴的一次,却是最打动人心的一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陈玉兰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初一,主动请缨来到廊坊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廊坊市第三人民医院,战斗在全市疫情确诊病患救治的第一线。1月30日,陈玉兰母亲病故,她却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也没能参加老人的葬礼,始终坚守在救助患者生命的第一线。
注重典型引路,廊坊市全面叫响“廊坊好故事之城”。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廊坊持续打造‘好故事之城’,用好故事感染人、凝聚人、带动人,呈现出“处处都有好故事、人人都讲好故事”的生动局面。涌现出5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0名河北省道德模范,11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10人入选“河北好人榜”。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廊坊市涌现出陈玉兰、李向国等“抗疫最美廊坊人”“廊坊楷模 抗疫先锋”“抗疫卫士 廊坊好人”120名,有效推动全市各地形成了“发现最美、学习最美、争做最美”的良好氛围。
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廊坊市大力实施“三结合”育苗工程,培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架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桥梁,营造有利于青年少健康成长文化环境。
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他们普及建立“家长委员会”,架起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桥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全市2010所中小学校全部建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开放日,把家长的对学校建设、管理的意见建议通过家长代表充分反映到学校,让学校管理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组建300个家教报告团线上线下开展家长培训1200多次,有力推动了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能力。
在家庭教育层面,廊坊市积极开设“家长课堂”,架起家庭与社会教育的桥梁。他们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设家庭教育专栏,邀请家教专家举行科普讲座1600余场。组织家教巡讲团深入城乡社区、校外活动场所等,举办微讲座、微论坛、读书分享等活动2600多场,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
在社会教育层面,廊坊市以社区为核心,架设起学校与社会教育的桥梁。在社区、村街建立儿童之家(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家长学校6800余个,学校与社区联合每年开展家长培训、心理维护教育等活动10万余场次,家长、学生广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河北日报记者孙占稳、解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