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廊坊: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升百姓幸福感

  四通八达的城区道路贯穿东西南北,路边机动车顺向停放在停车位内,自行车也整齐摆放在规定位置;繁华的主次干道两侧,商家都严格遵守“门前三包”规定,商铺门口干净有序;老旧小区经过改造,焕发了新的活力……这每一处风景,都是今年廊坊市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真实写照。

  廊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统筹推进五大文明协同发展的有效措施,以干部责任感换群众获得感,以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换百姓幸福感,推动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攀升。

  塑造“廊坊有礼”的人文素养 

  走进廊坊市文明路073号公厕,地面干净整洁,镜面无水滴,洗手盆光亮洁净,消毒液、皂液、智能取纸机等一应俱全。

  “这厕所真干净,管理员随时都在清洁打扫,一点不比家里的厕所差!”市民李颖说。听到市民的称赞,厕所管理员高新利欣慰地说:“我们见脏就扫、见脏就拖、见脏就擦,能够身体力行参与到全市‘洁净家园 爱卫同行’行动中来感觉很充实。”

  今年6月,廊坊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廊坊有礼 文明健康”行动,常态化重点开展12项行动,让文明有礼融入市民生活、成为习惯。活动广泛开展“洁净家园 爱卫同行”“文明用餐 公勺公筷”“礼让斑马线 守住安全线”等主题活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现死角死面“垃圾清零”。

  “廊坊有礼 文明健康”从文明行为开始。颁布实施《廊坊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廊坊市文明养犬条例》,通过教育引导和法治的约束,“礼让斑马线 守住安全线”“停车有序 文明风景”“文明交通 你我同行”成为市民群众的行动自觉。

  构建以人为本的争创格局 

  近日,廊坊市妇幼保健院志愿者们来到北凤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认真清扫路面上的垃圾,详细讲解“门前三包”政策,引导市民争做文明的践行者。

  廊坊市在社区、村街建立起1.7万余支志愿服务队,把志愿服务的距离缩短到15分钟之内。今年以来,全市20万名志愿者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打造了最温暖的志愿者之城。

  2018年以来,廊坊打通市区“断头路”11条,275座整洁公厕成为城市风景;坚持把绣花功夫用在扮靓城市“里子”上,加大背街小巷、老旧小区、集贸市场整改提升力度,在各社区全部建起“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建起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 

  廊坊市坚持把内在的文化禀赋转化为外在的社会价值,让城市与文化同频共振。从基层抓起,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建设成果,建成廊坊市文化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乡、村综合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从娃娃抓起,每年组织市县两级文艺院团进校园演出2000场次,讲授传统文化课程300余次。

  注重典型引路,叫响“廊坊好故事之城”。创办“廊坊—好故事之城”电视节目,逐级推选好故事、层层宣讲好故事、处处呈现好故事,涌现出5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0名河北省道德模范,11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10人入选“河北好人榜”。

  实施“三结合”育苗工程,培育健康成长环境。廊坊市2010所中小学校全部建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开放日,组建300个家教报告团,线上线下开展家长培训1200多次,架起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桥梁。以社区为核心,建立儿童之家、家长学校6800余个,架设起学校与社会教育的桥梁。

  一座城市的最高价值取向,莫过于人民的幸福。廊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执政为民”找到了鲜活样本、进行了生动诠释。廊坊将继续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造福百姓的一件实事,坚定不移,常抓不懈,使廊坊真正成为人民引以为豪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

  记者:祝雪娟

上一篇:学好用好中国之治的理论宝典
下一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专题“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