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40年40组关键词】 从“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9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圆桌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各国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30日,在南半球充满希望的阳春时节,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坚持”的合作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指明方向,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携手世界、共谋发展的魄力与担当。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这一基本判断,打开国门搞建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与各国一道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不断迈进。

科学判断时代主题,调整对外政策,开放国门接触世界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主题是:“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篇章,从此,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东西方冷战接近尾声,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1985年3月,邓小平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谈道:“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邓小平认为“世界大战并非不可避免和迫在眉睫”,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为我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调整对外政策提供了直接依据。

在此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方针,改善和发展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发展;逐步缓和同苏联的关系;同日本、西欧及东欧国家的务实合作有了长足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世界进入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经济全球化日益成为一股强有力的、无处不在的趋势,强化了各国间相互依存和互动关系。

面对国际形势,我国提出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党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外交思想,外交工作取得新的成就。

1998年,中国与欧盟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与日本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在与印尼复交、与新加坡和文莱建交、与越南和老挝关系正常化后,和东盟确定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营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我国同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等发展中国家组织加强了联系和协调。

这些外交成果,为我国集中精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驶入与世界融合发展快车道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大会主席手起槌落,宣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获得通过。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外开放事业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国际形势处于深刻演变之中。党中央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我国对外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快速发展;中美同意全面推进21世纪建设性合作关系;我国同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亲如兄弟,共叙友情。2006年11月5日,隆重热烈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落下帷幕。这在当时,是新中国外交史上主办的规模最大、领导人出席最多的国际会议。正如一位埃塞俄比亚记者所说:“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就是一个建立和谐世界的历史性的会议!”

中国开始驶入与世界融合的快车道。同印度、印尼等国建立不同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同哈萨克斯坦等国签订友好合作条约。同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发展中大国的协调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全面开展外交活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我国作为首个非东盟国家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盟—中国(10+1)、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成果显著。大力推动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区合作,到2010年,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在建自贸区有12个。主办“文化年”、“文化节”等对外文化活动,建立“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我国和平、民主、文明、进步的国家形象进一步树立。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所到之处,不仅带去道路、桥梁、资金和企业,还带去学校、医院、剧院和体育馆,让当地民众的生活更加便利、多彩;中国是促进南南合作的主要力量,是全球4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最大投资者,向国际社会展示出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谱写新篇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精彩的主旨演讲赢得来自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者经久不息的掌声。习近平主席宣布,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让世界为之振奋。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但强权政治、保护主义也暗流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多重角度深入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根本问题。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向世界明确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5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5点重要倡议,形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为国际关系发展带来新气象。

5年多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不断充盈完善、生根发芽,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鲜明旗帜,已写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5年间,从愿景到现实,“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目前,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之关联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已先后5次扩容,成员总数增至86个。

从搭建“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到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从推进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机制建设,到促进G20贸易投资合作,习近平主席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擘画与推动,在世界各地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同,拓展了越来越大的“朋友圈”:中国目前已是13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幅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心愿相通的壮丽图景,正展现在人们眼前。

40年来,中国以天下为公的信念深耕合作,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面向未来,中国将以更负责的精神、更开放包容的胸襟,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本报记者 戴南)

上一篇:胡福明:我为光明日报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前前后后
下一篇:“ 漫话廊坊”主题创作活动在京举行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