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回顾理论创新的历程,总结理论创新的经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40年理论创新的历程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这一历史性抉择带来了人类历史上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实践是理论之源,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需要理论、呼唤理论、催生理论,从而形成了改革开放40年理论创新的轨迹。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但是它的主要点,已经可以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得到基本的总结。”全会总结出十个“主要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把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等等。这些“主要点”,既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践的总结,也是未来实践探索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针。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理论创新提出了时代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改革动力论、发展战略论、时代主题论等。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发展道路论、根本任务论、外部条件论、政治保证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严重曲折。在这样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正是在取得这些理论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高度概括,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如何书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从对改革开放最初实践总结的十个“主要点”,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再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的生动画卷,实践呼唤理论又催生理论、依靠理论指导又带动理论创新,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的飞跃
时代是思想之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践发展不断向前、改革开放深层推进,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理论创新成为必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阐述了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并要与发展着的实践紧密结合。这一新思想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核心要义,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根本依据,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步骤,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动力,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障、国防支撑、外部条件和政治保证等,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创新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新时代的全新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明确了发展为了什么,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强调发展依靠人民,“有事好商量”,涉及人民群众的重大问题和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商量;明确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指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明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破解难题、奋勇向前的行动指南。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从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改革开放40年理论创新的经验
40年的改革开放,筚路蓝缕;40年的理论创新,玉汝于成。改革开放40年,我们之所以取得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就在于我们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在于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就在于我们始终披荆斩棘,与时俱进,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和挑战。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建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但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我们党是付出了艰辛探索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正是以此为依据,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并强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不断解决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系列难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开辟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民族性、内生性发展,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为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形成了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又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为人类的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完全正确的。
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共产党宣言》要求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闪亮的名片。4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提出,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标准;将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来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执政理念。他反复强调:“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像一条红线,贯穿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既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所在。
始终探索回答时代之问。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回答时代之问,形成具有强烈时代性和实践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谈到:“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他说:“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进而提出一个时代课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1992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概括,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并辅之以一系列的创新理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上迈出一大步。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时,我们党及时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提供了新经验。进入21世纪,改革发展再次遇到挑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成为必须破解的时代难题。由此,我们的理论创新再出发,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解决了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跃上新台阶,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要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开辟了理论创新的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破解时代之问,这就是40年来我们党理论创新不断产生飞跃的原因之所在。
(作者:亓利 黑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