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文化自信:让走向世界的中国展现独特东方气质

     历史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深层根基是文化的繁荣兴盛

    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深层精神力量。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真正崛起。

    考查世界近代史,大国崛起至少要有现代资本和贸易驱动下的跨国企业,当年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与东印度公司兴起有很大关联;要有现代军事,当年西方列强的贸易延伸到哪里,他们的军事影响力就扩展到哪里;要有现代社会治理,既保持社会稳定有序,又激发发展活力;要有现代文化,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繁荣兴盛,这是一个国家崛起的深层根基。一句话,国家现代化不单纯是经济现代化,而是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要素相互联动、相互推动形成的综合效应。而文化崛起,则是国家崛起的一个基础性的先决条件。

    回顾近代列强的发达史,既是一部扩张、掠夺史,也是一部围绕市场经济展开的技术与文化创新史。当年的德国,从国王到民众都特别重视文化教育。后来,首相俾斯麦回顾统一进程得出一个结论——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胜利,早在小学课桌上被决定了。1870年前后,俾斯麦结识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来自日本,他们到了德国以后,努力翻译典籍和制度;另一群来自中国,他们到了德国以后,大多想着怎么购物、捞实惠。由此,他断言30年内那个岛国将成为强国,而那个天朝大国将成为弱国。结果不到30年,中国便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于日本。

    丘吉尔曾说:“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意味着滚滚财富。丘吉尔宁可失去滚滚财富,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可以看出他把文化的重要性看到根子上去了。

    文艺复兴后,欧洲文化的繁荣兴盛开创了近代科学发展新时代,推进了大规模、持续性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为工业文明兴起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继而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全球扩张,才奠定了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基础。实践表明,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型,对人类工业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

    现实的感召——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实的文化支撑

    以儒学为主脉的中国传统文化,到近代没有随着时代巨变实现整体转型,没有转化为适应中国现代化要求的民族“本土文化新体系”。因此,它在应对以坚船利炮为主导的西方工业文明的残酷挑战中全面溃败、全面失效,无法解决中国救亡自强的时代课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发生了三次文化转型:从传统儒学向资本主义文化转变,从资本主义文化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转变。总的看,三次文化转型与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从思想文化上推进中国救亡自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性变革。从某个角度说,这场变革是以新文化运动为开篇的中国社会持续性、大规模历史变革的继续,是从经济关系深层出发启动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其放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大时空下考察会发现,这场变革涉及对中国从古到今整个文明发展的反思与扬弃、继承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文化基础。

    今天的中国,迈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而真正的完整的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的现代化,还包括人的精神和价值观的现代化。回顾170多年来的历程,中华民族对现代化的追求,始终伴随着精神文化和价值观的转型。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的内在精神和价值观的现代化,这是实现国家真正“强起来”的一个带主导性的价值取向。

    未来的呼唤——

    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就文化新辉煌

    无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以文化的繁荣兴盛为条件。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坚定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前无古人的文化建构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的繁荣兴盛不仅源于资源丰富的时候,更形成于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有所建树的时候。什么叫有所建树?就是用推陈出新的文化建构力在原有本土文化资源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挖掘、整合、转化和运用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近代中国经历过群星灿烂、思想家辈出的时代,许多耕耘于民族文化沃土的大家,反思传统文化的同时,致力于阐读诸子百家学说,显示了架构中西、改铸传统、再造中国价值的宏大气魄。

    文化的繁荣兴盛不仅源于发展本土文化,更形成于文化借鉴与抵制相统一过程中彰显比较优势的时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当然,还要注意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蚀,彰显自我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优势,才能打好主动仗、赢得话语权。

    文化的繁荣兴盛不仅源于文化自身的完美,更形成于以知行合一的实践诠释文化正义性与高尚性的时候。文化的兴盛,是靠提倡者言行一致“种”下的。文化自身的完美不能体现在提倡者践行文化主张的行动上,其正义性、高尚性就得不到印证,甚至被不良作风、贪腐行为在事实上证伪,文化的繁荣兴盛必然落空。因此,能否取得文化的繁荣兴盛,关键在于提倡者能否以行为的示范展现其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越己者恒越,自信者更强。面向未来,我们以文化的繁荣兴盛彰显民族自信、展现自信中国,必然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 郭凤海)

上一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经济实践
下一篇: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