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武香君 赵云
一场盛会,繁荣一座城市,打造一个区域性国际投资贸易促进平台,谱出一首协同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之歌。
从1984年第一届河北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暨出口商品贸易洽谈会到2017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5·18”经洽会)。33年间,它的名称几经变革,规模不断扩大、作用日益突显。自从2000年花落廊坊,今年是它与这座城市的第18次牵手。
每年的5月18日,四海宾朋齐聚廊坊,这已经成了“雷打不动的约定”。回首过去的精彩,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相逢,其实都是一次重新认识,一次重新出发。因为,“5·18”已经逐渐在廊坊这片沃土上成长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展会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商的目光,成为拨动经济风云、酝酿发展浪潮的重要平台;廊坊,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京畿小城,逐步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强市、科技创新高地、现代会展之城,以更加开放的意识和心态迎接海内外客商。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牵手“5·18” 廊坊“装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引擎
廊坊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环渤海腹地,北临北京,东与天津交界,南接沧州,西和保定及雄安新区毗连。作为河北建市较晚、面积最小的设区市,廊坊底子薄弱,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它将何去何从?是背靠京津默默无闻,还是勇敢闯出一番天地?廊坊选择了一条脱胎换骨的路。
2000年,“5·18招商网站”正式开通;2005年,谱写出“两环”(环京津、环渤海)大省对内对外开放的崭新篇章;2008年,全力打造“奥运商机·科技河北·IT品牌”;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大会更名“中国·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升级为商务部与河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经贸洽谈会;2017年,聚焦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围绕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支柱企业,定位更高端,特色更鲜明,更具实效性……廊坊用连续18年承办“5·18”经洽会的行动,向世人证明它锐意进取的魄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时间见证了“5·18”经洽会迅速升温的人气和盆满钵溢的财气,让廊坊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借助它,廊坊的开放度和承载力不断增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推动优势富余产能“走出去”,吸引了一大批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继落户。一个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领跑全省。
通过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对比,我们不难看出“5·18”带来的“廊坊速度”: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高达2056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居全省首位;全部财政收入406.7亿元,增长16.5%,总量和增速分居全省第四位和第一位。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高达2401.9亿元,同比增长8.8%;全部财政收入481.3亿元,增长18.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总量居全省第三位。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06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95.5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5·18”经洽会作为优质产业资源和项目对接最为重要的交流平台,十多年来,为廊坊引进了诸多大项目、好项目,特色鲜明的园区经济,已成为廊坊发展的最强劲引擎。
“在3.7%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市90%的GDP和72%的财政收入。”这是2016年全市开发区给出的最亮眼的发展成绩。今年,我市加快原有园区提质提效,力促新园区加快发展,将原有37个省级以上园区优化整合为8个省级以上经开区和6个省级以上高新区,全力打造精品园区。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以国家级园区为龙头,省级园区为主体,国别园、区中园、科技孵化园为功能节点的园区体系。全市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入园企业已达4800多家,在建企业470多家,各类园区承载了92%的利用外资、76%的固定资产投资。
“印尼政府鼓励河北企业投资的行业有制造业、基础设施、农业、海洋产业、特别经济区与工业地产等。我们开启了一站式服务中心,能够为河北企业提供更快捷、更简便、更透明的投资许可服务。”2016年“5·18”经洽会上,在印尼主宾国展馆,印尼国家投资协调委员会副主席丹巴·达贝亚开门见山的介绍,吸引了众多河北客商驻足。
在这个日趋国际化的“大舞台”上,无论是国家政要,还是商界巨贾,或是名流学者,他们对廊坊的态度从“旁观”变成了“青睐”,他们来到这个平台寻找商机,抛出合作共赢的橄榄枝。2013年,唐山、沧州作为主宾市共同参与会议筹备并主办各项活动;2015年,韩国作为主宾国,举办了贸展、推介会和洽谈会等精彩活动,在廊坊掀起了一股“韩风”;2016年,设立了印尼主宾国展馆、举办中国(河北)—印尼投资商务论坛。2017年,由加拿大担任主宾国,举办系列活动,重点围绕清洁技术、卫星遥感、生命科学、冰雪体育产业等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领域展开合作。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牵手“5·18” 廊坊绘就绿色生态画卷
近代廊坊因京山铁路设站走来,如今,宜居廊坊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四海宾朋。
借助“5·18”,廊坊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十佳会展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等多项殊荣,正在加快建设平原森林城市、环保产业城市、文化体验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2000年以来,廊坊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深有体会。家住廊坊开发区的大学生小赵,每年寒暑假返乡,都会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骄傲。“交通更便利了,绿地更多了,空气质量更好了,环境更美了,市民的文明素质提升了。”
欧式风格的凯旋门、36米宽的街心花园、现代建筑雕塑……这不是某个度假区,而是于去年升级改造后的新世纪步行街一隅,这是最早与“5·18”有关联的城市建筑,这条步行街开通于2000年。此后,廊坊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步伐。破旧的三角地跃起了高架桥,贯通南北城区;迅速崛起的时代广场、自然公园、人民公园、廊坊国际会展中心把廊坊装扮得富于时代感;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体育场等一批精品、亮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丰富了市民的娱乐生活;万达广场、浙商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城市综合体横空出世,树立了新的城市地标。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累计投入34.5亿元,在全省率先实施市、县两级数字城管,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前不久,一条幽美宽敞的大路“新鲜出炉”。艺术大道东西贯通,东至“梦廊坊”文化产业园,西侧融入连通首都第二机场路网体系,连接廊坊开发区,分流由开发区进入主城区的车流量,同时与西昌路连接,形成环廊坊主城区的外环线,将成为直通首都第二机场的迎宾大道。经过提升改造的艺术大道,搭配有造型别致的绿植,错落有致,深黄或者浅绿,深绿或者浅黄,形成一幅别致的城市景观画。
绿色、生态、文明,这是廊坊不断被国内外客商津津乐道的话题。每年的“5·18蓝”都成为他们手机中最不愿意删去的照片。
通过目标双控、党政同责、专家引路、挂图作战等方式,我市科学精准治霾;污染企业加速淘汰;强力淘汰燃煤锅炉,实施“电代煤”“气代煤”改造……近年来,廊坊蓝天越来越多,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驱车行驶在廊坊国省干道,或漫步乡间小路、田埂地头、城市公园,一排排树木、一片片森林随处可见。2017年,全市安排植树造林任务25万亩。其中,春季完成造林20万亩,占全年任务的80%。同时,安排森林抚育任务18万亩。重点实施新机场与北京行政副中心周边绿化工程、廊道绿化工程、重要交节点绿化工程、经济林建设工程、村庄绿化工程、农田林网营造工程、城镇(园区)绿化工程、生态储备林建设工程、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森林抚育工程等十大工程。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牵手“5·18” 廊坊遍开文明花
“5·18”经洽会不仅为廊坊带来了巨大商机,也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着市民的行为习惯,市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花开正艳。
2014年初,廊坊燕郊退休老教授韩建被打工女孩石芳丽骑车撞伤。面对发生事故后积极救治自己的女孩,他和家人不仅没有索要赔偿,还主动帮助她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近年来,发生在这座城市的暖心故事很多。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800余个,共有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8人当选河北省道德模范,103人当选“中国好人”。
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星期六文明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每位领导干部,每名普通市民,通过志愿服务,展示着主人翁的“幸福感”和“使命感”。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一座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含金量最高、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更是廊坊人民十几年来心中的一个共同梦想。”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冯韶慧指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有助于廊坊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廊坊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维护稳定走在全省前列的迫切要求。
同时,借势“5·18”,廊坊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被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广泛实施四项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各项文化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牵手“5·18” 廊坊走上创新驱动快车道
在几年前,说起3D打印,有的人可能还会一头雾水。而通过“5·18”经洽会,廊坊市民接触到了这项前卫、先进的技术。
“3D打印用什么材质?打印一个立体模具需要多长时间?”2016年“5·18”经洽会上,不少市民和厂家围着文安县朝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制作的24轴超大型3D打印机整机制造设备询问不停。
随着3D打印机喷头的不断移动,一件模具初具雏形,通过三维软件和立体喷涂设备及短时间成型的交互体验,为参观者带来一场我市3D打印产业发展的视听享受。通过现场展示,这项高端技术深深地吸引了大学生刘明。这年11月,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毕业的他便利用3D打印技术开了一家互联网3D打印社。
科技转化为产业的过程,就是每年“5·18”经洽会带给我们的惊喜。近年来,高精尖技术不断在会场上崭露头角,引发新的合作商机,在神州大地上扎根,人们不断享受着科技创新产业转化带来的红利。
纵观历年“5·18”经洽会,廊坊城市发展和产业的核心俨然转移到了科技创新项目上。第6代AMOLED项目落户廊坊、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拔地而起;润泽二期加快建设;菜鸟网络、科大讯飞等项目相继签约落地……这归功于“5·18”为廊坊引来的科技产业。
“太库科技公司在美国硅谷、德国柏林、以色列特拉维夫、韩国首尔等地设立科技孵化器,推动高新科技成果在中国实现产业化。” 5月4日,在2017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贾永清说,随着创新要素的不断聚集和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全市正在加快向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的目标迈进。
据统计,截至2016年,廊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92家,118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在一年内建立起来,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北省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家纳入省级研发平台,全市共有各类研发平台353个。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牵手“5·18” 廊坊耕耘出协同发展新沃土
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浮出水面。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下率先破局。
廊坊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核心功能区,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是首都教育、医疗、科技、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先天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渐入佳境的发展模式是廊坊发展的优良条件,这也让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驶入快车道。
在重大发展机遇下,“5·18”经洽会紧紧围绕协同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承接产业两大合作重点,注重产业对接、项目洽谈和贸易成交,推动一批合作项目尽快履约落地,朝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逐渐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区域性国际投资促进的平台,对推动京津冀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东道主,廊坊收获颇多。从2010年新加坡普洛斯投资公司在安次区龙河高新园区独资建设物流仓储设施到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商会联盟促成银泰未来产业园、永清国际商贸中心等多个重点项目落户,廊坊通过“5·18”经洽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京津产业转移项目已成为廊坊重点签约项目中的重头戏。
一颗协同发展的种子迅速落地生根、发芽、结果。2015年“5·18”经洽会廊坊32个重点签约项目中,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超过了总量的三分之一;2016年的内资签约项目中,廊坊与北京合作项目有20项,占签约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二,召开的京津冀总部基地及现代服务业承接平台推介会,更是扩大了廊坊与京津企业的合作。
今年,廊坊北三县正在借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打造区域一体化发展新高地,中部四县区正在借力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打造现代经济发展新引擎,南三县也将借力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崛起。廊坊北中南三大板块都有重大国家战略支撑,全域借势发展的强劲势能正在形成,各类高端产业、创新人才正在加快聚集,廊坊已经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备受瞩目的一片热土。
“5·18”经洽会是廊坊与世界沟通的平台,它不仅提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水平,更促进了京津冀地区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新趋势,适应新要求的能力。廊坊勇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潮头,也将不断开拓新领域,开放新环境,打造成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的沃土,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带着新战略、新机遇、新发展,2017年“5·18”经洽会已向我们走来。我们相信,无论是精彩纷呈的经贸展览,还是高屋建瓴的论坛峰会,亦或是商机无限的洽谈对接,这都会是一场完美成熟的盛会。
借力“5·18”,廊坊这座 “明珠之城”正在绽放光华。让我们继续抢抓新机遇,率先走新路,努力推动廊坊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引领廊坊在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的道路上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