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北临京都,东与津门交界,南接沧州,西和古城保定毗连,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等美誉。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地级市,现辖广阳、安次两个区,三河、霸州两个县级市,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主城区面积54平方公里。
2016年末全市人口数469.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706.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8.7亿元,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1.1亿元,增长6.1%。
区位优势独特。廊坊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位于京津两个国际都市之间,所辖 10个县(市、区)全部与京津接壤。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地带”之称。市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40公里,距天津中心区60公里,距首都和天津两大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紧邻建设中的北京新机场。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历史源远流长。4000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为今天的安次区。现地域在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封疆,秦时分属渔阳郡、广阳郡,汉、唐时属幽州、蓟州,宋、辽时属河北东路、南京道,元时属中书省,明时属顺天府,清时属直隶。清朝末年,义和团曾在此取得抗击八国联军的“廊坊大捷”。解放初期称天津专区,1969年行政中心由天津迁至廊坊,1974年改称廊坊地区,1989年撤地设市,实行市领导县的行政体制。
人文艺术繁荣。廊坊名人辈出,涌现出西晋文学家张华、唐代大诗人王之焕、“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北宋名相吕端、宋代大文学家苏洵、元代名相史天泽、明代农民起义领袖刘六、刘七等,闻名中外的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著名的京韵大鼓“白派”创始人白云鹏等一大批优秀代表人物都在廊坊的大地上留下了足迹。高亢粗犷的燕山大板始创于三河,古朴纯正的西河大鼓始创于文安,婉转苍劲的京韵大鼓始创于安次,屈家营音乐被誉为中国民间音乐的瑰宝。廊坊是龙凤文化发祥地之一,有众多关于龙凤文化的民间故事、传说歌谣和民风民俗,2011年8月廊坊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全国首个“中国龙凤文化之乡”。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98%的区域为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地处海河流域,水系比较发达。地下蕴藏着石油、天然气、煤炭、地热、石灰岩、白云石、硬铁矾土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廊坊不仅是京津的腹地,更是非国有经济大有作为的城市。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人才经济和新兴技术经济等。按照“把廊坊打造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文化体验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优质的现代旅游资源为基础,依据“会展、休闲、度假”的定位,大力发展以“一线、三城、九大特色、十大景点”为主的现代旅游,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较为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
生态环境优美。廊坊是全国首家全辖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家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行列,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2016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97%,绿地率42.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0平方米。
协同发展进一步推进。交通、产业、生态三大重点领域协同实现突破。津保铁路、京台高速、密涿高速(廊坊段)建成通车,京廊通勤高铁开通运行;平谷线(三河段)开工奠基,京霸、京唐、廊涿固保、城际铁路联络线四条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京东华北订单中心、京东方二期等产业转移项目建成投产,中核研发中心、中粮、可口可乐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2013年至2016年,累计引进京津项目830个、资金1590亿元。与京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和大兴、武清建立区域联动水污染防治机制,“平三蓟”京津冀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获国家批复。重要承接平台加快布局。顺利完成北京新机场土地征迁、河流改道等相关工作,确保了国家重点工程按时开工建设。主动配合国家和省推进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积极配合北京编制通州与北三县整合规划。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京冀通航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顺利推进,“通武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按照“北京研发、廊坊转化”思路,建立了清华大学中试孵化基地、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15个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和全国第一家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制定出台科技创新“1+4+N”系列文件。全市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30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76家、高新技术企业192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孵化器分别达到6家和11家,均居全省第1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部取消130项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衔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16项,“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电子营业执照全行业试行,工商前置许可审批事项减少82.9%,市场主体由14.4万户增加到26.9万户。稳步实施财税金融改革。“营改增”全面推开,绩效预算制度逐步健全,全市挂牌上市企业由8家增加到65家。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8个县(市)、19家二级医院纳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强力推动开发区改革。省级以上开发区由32个优化整合为14个;廊坊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固安工业园PPP模式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成功争列第一批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农业农村、供销社、国企、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着力提高开放水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9.6亿美元,63家企业实现“走出去”;连续成功举办“5·18”经洽会、“9·26”农交会等国家级展会,被评为中国十佳优秀会展城市。
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8%,居全省第3位。中心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高铁站南广场、金光道地下通道等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浙商广场、香港新世界等商业设施建成运营,建设提升一批城市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国电热电联产一期提前投入运行,新增供热面积900万平方米,对去年大气环境质量有效改善举足轻重。中电投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正式获批。垃圾发电厂建成投用。在全省率先实施市县两级数字城管,主城区重点场所热点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我市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域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所有县(市、区)全部财政收入均迈上10亿元台阶,6个县(市)进入全省民营经济十强。开展县城和重点镇提升行动,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投资68.5亿元,连续实施“十二项专项行动”,建设了北三县和固安、霸州三大省级重点片区,完成了1116个村街改造提升。(记者 周洪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