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逐梦京津冀·交通一体】
统一谋划推进三地城际铁路建设
三地城铁 一个“织网者”
2015年12月28日,津保铁路正式开通。石家庄到天津由4-6小时缩短为1.5个小时,石家庄到秦皇岛由6-8小时缩短为3小时左右。 记者赵威摄
2月13日,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内一派繁忙的景象。
该公司规划设计部经理孔令洋一边接受记者的采访,一边处理着工作人员不时拿过来的文件。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8页的2017年度工作目标及近期工作安排。
“这是趁春节假期休息时梳理的,以便一上班就能有条不紊地进入工作状态。”孔令洋说,为使铁路尽早开工建设,春节后一上班所有工作人员就开始忙于各项相关工作。
2014年12月,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揭牌成立,其由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以贯彻国家区域交通一体化战略意图,加快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建设。公司成立以来,是如何推进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建设的,有哪些新进展?
体制机制创新,三地四方共同成立公司
城际铁路具有快速、便捷、安全、高效等特点,发展城际铁路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与有序转移,引导京津冀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铁路是一个弱项。主要问题是城市群内城际间交通运输结构单一以及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超大城市市内轨道交通密度不够、交通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
另外,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随着产业的有序转移,带来大量人员的流动,迫切需要建立可以城际通勤的轨道交通网,实现城市与城市之间快速高效沟通。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适应国家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该公司由京津冀三地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发起,三地四方出资比例为3∶3∶3∶1,项目建设资金原则上通过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收益实现平衡。
“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首家以京津冀冠名的大型国有企业,突破现有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建设模式,把三省市作为一个区域,实现三地轨道建设中由一个主体统一谋划推进城际铁路建设各项工作,且三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子簃介绍,而“轨道+土地”的开发模式,不仅有利于打造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承接平台,带动天津、河北等地城镇化建设,还可以有效提高铁路场站及周边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项目加快推进,三个项目率先施工
2015年12月29日,京唐城际铁路和京滨城际铁路的配套工程宝坻南站维修工区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是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第一个开工建设项目,主要用于高铁管段内检测、保养作业。截至2016年11月15日,宝坻南站维修工区已累计完成工程量的67%。
“宝坻南站维修工区工程是建设手续最全的一个项目,包括建设用地批复、土地划拨、环保、选址等要件在开工前均全部完成。而且自启动该项目以来仅仅用了不到7个月就完成了所有支持性文件、项目可研、初设的批复工作。”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高级工程师赵起超颇为自豪地说,三地城际铁路建设由一个主体承担,协作配合更密切,工作效率更高,展现了“高铁速度”!
此外,据赵起超介绍,城际铁路联络线北京新机场段工程和京唐铁路北京副中心站场地平整及路基段工程也于去年相继开工建设。其中,城际铁路联络线北京新机场段是航站楼投影下的同步实施工程,主要服务于北京新机场建设,实现铁路与机场零换乘。而北京副中心站场地平整及路基段工程属于京唐城际的一部分。“这些率先实施的项目都是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项目。”
从该公司一份2016年年度总结报告的数据中,可以看到“轨道上的京津冀”的建设速度:2016年公司全系统共收发文1924件;参加或组织会议500余次,参加会议高峰时达到每天27个;共取得批复和意见120余项,其中国家层面20余项;与铁路沿线产权单位对接540次,签订各类交叉协议1090余份……
“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开展京唐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工作,争取这些工程尽早全线开工。”赵起超说。
打通协同“经脉”,空间“大圈”变时间“小圈”
打通区域协同的“经脉”,变空间上的“大圈”为时间上的“小圈”。去年11月,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获批。按照规划,城际铁路网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到2020年,与既有路网共同连接区域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至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至1小时交通圈。远期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规划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共同组织实施,并充分发挥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作用。
“按照规划上报的测算,京津冀区域内将建设京沈客专、京张高铁、石济客专等24条城际铁路,规模约3457公里,投资额预计达到6500亿元。”苗子簃表示,这些铁路不仅将打通京津冀交通发展的“经脉”,更将成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行的“高速路”。
“在轨道建设上,目前,我们申请了一部分比较优惠的银行贷款投入前期建设,后期将通过票款、广告及物业等综合经营收入和土地综合开发收益等偿还贷款。由于土地价值不同,有的地方出钱多,有的地方出地多,三地将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建设成本的补偿方式。”苗子簃说。(记者方素菊)
相关新闻:
1亿人将迈进1小时交通圈
在京津冀的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的建设正如火如荼。
“轨道上的京津冀”正逐步浮出水面,“同城”效应愈加显现——以北京为中心,50公里到7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1小时交通圈将在4年内建成;7条国家高速放射线同时在建,未来4年内每年都有新路开通。到2020年,京津冀1亿多人口将逐步迈进1小时交通圈。
2016年,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敲定了。这张网上,三地中心城市、重要城镇和主要产业集聚区被打通了。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以京、津、石三大城市为核心,最终呈现“四纵四横一环”的格局。
按计划,三地将耗时5年织成这张大网。作为开局之年,2016年开了个好头:“四纵四横一环”中涉及北京市境内的一纵——京霸铁路、一横——京唐城际、一环——环北京城际中的廊涿城际北京段新机场红线内段实现开工建设,另有一纵——京石城际正在推进前期工作。
与这张网交相呼应的干线铁路网、市郊铁路和地铁也纷纷推出新举措。去年年底,京津冀区域首条跨省轨道交通线平谷线开工了。这条线在通州区、河北省境内和平谷区共设9座站,其中河北省境内有3座车站。
4年内,类似这样的线路将连成网,加强北京与河北三河等地的连通。
与轨道网络发展并驾齐驱的,是三地间纵横交错的道路网。
去年12月9日,京台高速北京段开通,《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涉及的7条放射线全部建成。这是继京沪、京津高速后,北京去往天津方向的第三条快速通道。
去年,京津冀之间的路网建设一天一个样儿:兴延高速、G110二期都在推进,首都地区环线高速、京秦高速、新机场高速、延崇高速都已经开工,前期还启动了新机场北线、G109和承平高速的研究……
北京已经正式进入城际路网建设打通的黄金期,当下7条高速路工程正处于建设进行时。未来4年,每年都将有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缩短京津冀三地间的距离。
出门的路在打通,三地居民绿色出行也更便捷了——一张卡有望走遍京津冀。
经过1年的发展,京津冀“互联互通卡”在三地累计发卡31.7万张。去年12月25日,北京市区内所有公交线路(除定制商务公交)及122条由公交集团运营的郊区线路互联互通。
高速路的一卡通已经实现。目前,北京与全国13个省市实现了ETC联网。截至去年年底,京津冀三地ETC用户数量达到273.9万户,电子收费流量占总通行量的40%。(北京日报记者刘冕 金可)
“空铁联运”成天津机场品牌
天津至北京30分钟、天津至保定1小时、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往来更密切了——这是近年来京津冀居民出行的共同感受。按照三地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至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至1小时交通圈正在逐步实现。
建设骨干,打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全力推进“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
通达的交通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紧密串联在一起,协同发展之路也将越走越宽。
津保铁路开通以来,已运送旅客800多万人次,天津与保定之间往来不需再绕道北京换乘,并和其他线路一同勾勒出轨道上的京津冀交通运输“金三角”格局。
如今,作为津保铁路两端起始站,天津西站和保定东站客流增幅十分明显。天津西站由开通前日均发送旅客9110人增加至1.8万人,增幅达到97%;保定东站由开通前日均发送旅客6200人增至9500人,增幅达53%。
今年,北京和天津之间的第二条高铁——京滨城际铁路和京唐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将加快推进,同时,天津还将开展京沪高铁二通道、津保忻、津承铁路通道研究,铁路路网将进一步延伸。
坐高铁到天津乘飞机,“空铁联运”是天津机场的特色品牌,已经成为京津冀旅客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
为打造“进出北京第二空中通道”,天津机场近年来动作频出,机场交通中心实现了航空、地铁、大巴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目前已建设运行北京铁路南站、北京八王坟客运站、河北省保定、廊坊、唐山等地共20座城市候机楼,覆盖京津冀辽鲁五省市;“空铁联运”服务范围扩大至京冀辽鲁的8个城市和天津1个区,涉及6条铁路;天津机场至北京八王坟长途客运站班线发车班次从每天4班增加到24班,满足往来京津地区旅客的需求……
建设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世界级机场群——这是京津冀三地机场未来的发展目标。对于天津机场来说,将进一步承接首都机场溢出需求,加大布局二、三、四线城市力度,建设区域枢纽机场,疏解北京航线客流压力。
近年来,天津机场的航线网络越“织”越密,国内、国际航线多点开花,旅客吞吐量也屡创新高。对于旅客来说,乘飞机出行很多时候无需再辗转北京,从天津出发就能前往世界各地。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航空货运、打造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也是天津机场的重要发展目标。今年,天津市将协调推动航空物流区建设,推动7×24小时通关服务,天津机场航线网络通达性将进一步提升。(天津日报记者马晓冬 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