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组学习 >> 学习书单
何以生?何以死

  

  《死亡的脸》[美]舍温·努兰著杨慕华译中信出版集团

  ■李清晨

  自古以来,生与死的问题就一直是中外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谜题。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主张对死亡采取存而不论、回避搁置的策略,执着于现世的生活;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则提出“向死而生”,主张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生活;至于某些宗教,则干脆构筑一个死后虚幻的天国,以期消解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并由此获得精神慰藉。以这三种对待死亡的方式来说,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大概更钟情于向死而生的观念,但“勇敢地面对死亡”却须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即在生物学层面上真正了解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以及生与死的关系,否则一切有关生死的讨论都是空中楼阁。毕竟作为万物的灵长,人类仍然隶属于生物的世界,生与死首先是生命现象。

  那么我们应该通过哪种途径去了解呢?

  现实世界里,医生当然是最接近生与死的人群,对此理应比其他人有更高深的见解,但我们显然不可能都通过成为医生这样的方式来了解死亡,那么是否有退而求其次的途径呢?比如有这样一位医生,他有着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高瞻远瞩的视野,细腻悲悯的情怀……同时又具有高超的叙事、说理能力,由这样一个人写一本介绍生与死的书,是不是会让我们通过一条捷径了解生与死呢?

  幸运的是,这样的医生这样的书,居然早就存在了。这位医生叫舍温·努兰,他写就了《死亡的脸》,曾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并入围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普利策奖。

  《死亡的脸》讲了不同疾病导致的相同结局——死亡,癌症、心梗、谋杀、意外……原来无论哪一条通往死亡这个终点的路径都不算逍遥。所谓寿终正寝,所谓要死得体面,不过是一个古老的传说。

  何以生?何以死?面对这个古老的哲学谜题,当你读完这本书时,也许你已经可以给出新时代的解释了,那个答案将是属于你自己的生命哲学。

  2014年3月,努兰在家中逝世,他生前曾为之撰写专栏的《纽约时报》用了这样一个标题:舍温·努兰,写《死亡的脸》的那个人,去世了,享年83岁。努兰在其书中写道:“大部分的人并非以他们选择的方式离世。死的艺术,就是生的艺术。活着时的诚实与仁慈,乃是我们如何死亡的真正方法。”写过如此绝妙文字的努兰死了,但这本书带给世人的启迪,终将不朽。

上一篇:智库的“智慧”来自哪里
下一篇:《文艺界的旗帜和楷模:阎肃》出版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