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组学习 >> 学习书单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铁血熔铸九十年(三))——从《军事统帅毛泽东》看红军五次反“围剿”

                                                          


  毛泽东领导反“围剿”斗争

                                         


  中国革命中最惊心动魄的搏击,莫过于蒋介石军队的“围剿”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的反“围剿”。

  1930年12月至1933年9月间,国民党军队对中央红军苏区共进行了五次“围剿”,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红军先后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因受王明左倾主义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

  在有关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图书出版中,被誉为“党史小说第一人”的黎汝清所著的《湘江之战》,对历史上五次反“围剿”斗争过程、来龙去脉,都有详细的记载,具有鲜明的史料特征。与其他以史料为主的反“围剿”图书不同,李涛的《赤都风云》以纪实的手法,重点记叙和挖掘蒋介石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红军过程。华艺出版社出版的金一南著《苦难辉煌》,选择了蒋介石指挥“围剿”战略部署的角度来写:蒋介石先是对毛泽东、朱德瞧不起,以至最终“他万万想不到,那些被他驱赶到偏远山区的星星之火,却成为他真正的、最终的掘墓人”。历史规律再次证明,革命的红色力量是从艰难困苦中一天天地壮大起来,从而最终走向胜利。

  2007年8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军事科学院编撰的《共和国领袖系列丛书》之一《军事统帅毛泽东》,全书有五六个章节涉及红军反“围剿”斗争内容。

  毛泽东曾说:“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过的,共打了二十二年。从没有打仗的决心到有打仗的决心,从不会打仗到学会了打仗。”《军事统帅毛泽东》中的这几个章节,围绕红军五次反围剿的过程,展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战略家、军事家的雄才大略。

  书中第十七章记叙红军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0月,蒋介石对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形势极为严峻,对此毛泽东主张“红军必须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退却到根据地去,选择好战场,创造有利条件,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把敌人放进来,才能集中力量消灭敌人。”但是,根据地的许多军民不能理解,担心“诱敌深入”,会打烂老百姓的“坛坛罐罐”,使人民群众遭受损失。对此,毛泽东做了十分耐心细致的教育、说服工作,大会讲、小会说,条分缕析,晓以利害,着重说明“弱军要战胜强军,是不能不讲求阵地这个条件的”“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不在一部分人民家中一时地打烂些坛坛罐罐,就要使全体人民长期地打烂坛坛罐罐”。最后,这个正确的作战方针被大家认识和接受,保证了反“围剿”战役的胜算。

  毛泽东用兵的重要原则是“慎重初战”,利用根据地的有利条件,采取中间突破的战法,把“围剿”之敌的阵线割裂开来,尔后集中优势兵力,一次打敌一个师,各个歼灭。整个作战过程,正像毛泽东诗词中描写的那样,“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全书第十八章,记叙“打破第二次大围剿”。何应钦秉承蒋介石的旨意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构成东西800里的弧形战线,兵分4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推进。毛泽东与朱德认真细致地做好迎敌准备,毛泽东主张红军应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依托根据地的有利条件,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打破“围剿”。面对军内求战心切的情绪,毛泽东坚持预定计划,不受干扰。结果,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奋战,先后打了五个大胜仗,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当时博古和李德控制红军的指挥权,红军陷入被动地位。反蒋的“福建事变”后,毛泽东向临时中央建议抓住时机,红军主力应“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之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作战。用这种方法,就能迫使进攻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地区之敌回援其根本重地,粉碎其向江西根据地的进攻,并援助福建人民政府。”

  但博古等人拒绝采纳毛泽东这一正确建议。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踏上了长征路”。毛泽东随军行动。

  《军事统帅毛泽东》中,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运用的都是第一手具有权威性的资料,它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军事历程的画传性图书。

上一篇:嘹亮军歌:与九十年荣光同行
下一篇:纸上硝烟今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