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时刻,热血儿女
发布时间:2017-07-29 浏览次数:1327次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刘统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军史专家刘统携《决战:华东解放战争1945-1949》一书做客第12期上观读书会,为读者讲述华东解放过程中那些动人心魄的热血故事。
那些永不过时的热血故事,诉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艰苦卓绝、光辉灿烂的奋斗史,彰显着勇往直前、激昂澎湃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
从细节入手
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一套解放战争系列丛书。今天读书会,我主要围绕该丛书中《决战:华东解放战争1945-1949》一书,为大家讲述华东解放过程中的那些热血故事,那是永不过时的热血故事。
我写解放战争的指导思想,就是从细节入手,从描写历史人物入手。我喜欢战争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这些细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此外,我曾经工作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档案是按野战军来分类的,其中第三野战军,即华东野战军打的仗非常多,而且打得非常精彩。三野里知识分子多,大笔杆子多,写的资料都是栩栩如生。我就以这个为切入点,以战区为单位来写解放战争。我投入很大精力写的一本书就是关于华东解放战争的。
解放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是不是抗日战争一结束,共产党就想跟蒋介石争天下?完全不是这样的。抗战结束之前,毛泽东在延安七大作的报告叫《论联合政府》。抗战结束后,毛泽东到重庆去跟蒋介石谈判,当时共产党的愿望是只要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共产党就愿意跟国民党合作。所以,《双十协定》签订时,毛泽东非常高兴。他说:当今世界,和为贵,其他的出路是没有的。这都说明当时共产党是真想和平,根本不想发动战争。
蒋介石虽然签了《双十协定》,但是他从内心里看不起共产党,也容不下共产党。签和平协议那是权宜之计,因为他战后重建有很多工作还没有完成。等这些重建工作差不多了,调兵遣将完成了,他就不客气了。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
内战开始是国民党进攻,共产党后退。战争开始前3个月,共产党丢掉了100多个县城。稍微像样一点的城市临沂、张家口、承德、四平全都没了。当时,谁都看着共产党不行,就连我们自己的干部也觉得在这种条件下,共产党120万军队对国民党的680万军队,没什么胜利的希望。
双方实力悬殊
战争一开始,双方实力悬殊。国民党无论在兵力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所以,我军第一年是处于自卫、防御、撤退的阶段。
华东战场的山东、两淮是兵家必争之地。在那里,国民党投入了大量的部队。当时陈毅在山东兵力不够,粟裕还在苏北打“七战七捷”,陈毅集结不起优势力量。以74师为首的国民党军,气势汹汹地冲过来,陈毅真是招架不住了。泗县打败了,涟水打败了,陈毅忧心如焚,又非常愤怒。他在军队干部会上说:“战争首先靠勇气,就是拼,其次才是战术……我出来时就准备三条路:胜利回去开欢迎会,打败仗开斗争会,死了开追悼会!”
但战争是非常较真的。没有优势的兵力,没有灵活的战略战术,真是打不赢。毛泽东指示陈毅: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集中兵力。因此,催着粟裕北上,放弃苏中。当时,我军不争一朝一夕的得失,大踏步地后撤,一直退到山东。最重要的是要把兵力集中起来,跟国民党军队决战。
1946年底,陈毅和粟裕会合了。合兵之后的头两仗,一个宿北、一个鲁南,都打了胜仗。
这迫使蒋介石把前进的步伐停下来,考虑下一步怎么办。此时,华东野战军也开始了一面打仗一面建设,把所有的部队整编起来,统一组织,统一部署,这些工作对后来的作战都是很重要的铺垫。
到了1947年,蒋介石感觉到全面进攻兵力不足,于是改为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由陈诚和汤恩伯指挥,74师打头阵,10个师一线往北推。
山东的局面非常严峻。怎么办?陈毅就开始“耍龙灯”,调动部队转移来转移去,在运动中寻找战机。
当时国民党军队在山东战场的主力是张灵甫的74师。74师一开始在涟水打了胜仗,又占领了我军主动放弃的临沂,这让张灵甫非常骄傲。
满山都是死尸
张灵甫的74师大胆地向北突进,把其他队伍都甩开了两天的路程,来到孟良崮。孟良崮当时是鲁中沂蒙山区的一个石头山,据说是寸草不生。
陈毅、粟裕一下抓住了这个战机,说:好,我们就是要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那种气概。于是陈毅、粟裕集中了华东野战军所有能调动的部队,10个纵队20万人,来包围张灵甫的一个师。
孟良崮战役打响,张灵甫发现自己被共产党的大军包围了。但国民党统战部没有惊慌,认为这反而是一个好时机。汤恩伯命令张灵甫:你坚守孟良崮,当成一个磨心,把共军紧紧吸住,其他部队对陈毅和粟裕形成反包围,一举歼灭华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勇往直前,朝山上猛攻。一交手,就发现74师不好打。战斗第一天,华东野战军攻不上去,打成了胶着。这时候,张灵甫呼叫周边国民党部队向74师靠拢,形成反包围。陈毅、粟裕的心也是提到了嗓子眼上。
结果如何?到了关键时刻,这些国民党部队耍滑头了,他们都嫉妒张灵甫,你不是能打吗?你自己去打呀!这样,8个师的部队都离得远远的,只有黄百韬的25师在那拼命打,粟裕用两个纵队阻挡了黄百韬。最应该解救张灵甫的,是离垛庄最近的李天霞的85师。但是在关键时刻,李天霞怕自己的部队有伤亡,就是不卖力打。
孟良崮山上没有水源,74师官兵连续作战3天3夜,喝不上水,体力全都耗尽了。因为没有水冷却,机枪打到变形了。张灵甫的部队终于垮掉了。此时,华野各部队冲到山上,把74师残部解决了。为了避免陷入重围,陈毅命令,赶紧撤退。
孟良崮战役有多惨烈?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去孟良崮采访,孟良崮的老乡说打完仗两年我们不敢上山,满山都是死尸。
必须得真攻济南
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也是华东野战军打的两个重要战役。
豫东战役第一阶段是城市攻坚,3天把河南省会开封打下来。然后是运动战,国民党邱清泉部队前来增援开封,粟裕调到邱清泉的后边阻击。第二阶段是打睢县、杞县,围攻区寿年兵团,把他们全部消灭。第三阶段是防御邱清泉,打黄百韬,但是第三阶段碰上硬茬了。
黄百韬指望不上别人来救他,就抱着大家同归于尽的念头,防御得非常顽强。这时候,邱清泉也感觉到责任重大,区寿年没救成,黄百韬再救不着,那肯定就没好下场了。所以,邱清泉来了一个坦克大迂回,突破华东野战军的防线。
粟裕赶紧结束豫东战役,撤回黄河。但在撤过黄河的时候,一个纵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重击,造成数千人被俘。所以,豫东战役是跌宕起伏,各种类型的仗都打了。这个战役最后虽然有胜有负,但极大地提高了华东野战军的作战水平。
下一个战役是济南战役,是大城市攻坚战。战役之前,粟裕心里也没什么底,济南城当年就跟老北京城一样,城墙很高,守将又是国民党名将王耀武。王耀武说,你来打济南,我让你付出重大伤亡也爬不上我的城墙。确实,粟裕也在想,城市攻坚得死多少人,所以,一开始提议佯攻济南。毛泽东说现在到了战略决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大城市攻坚经验和范例,你们华野先给我打济南,必须得真攻济南。
如何攻打?华东野战军拿出了常用的办法——分化瓦解敌军。最后,用3天时间,把济南城给攻下来了,俘虏了王耀武,缴获了大量火炮与其他武器。
战机就是4小时
对济南战役的结果,国民党统战部非常震惊。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考虑,如果这样被共军一口一口吃掉,早晚得完蛋。于是,杜聿明提出了一个“徐蚌会战”计划。大家注意,这时我们还没开始谋划淮海战役,但国民党统战部已经在谋划“徐蚌会战”了。就是把郑州到淮海这一带的国军党6个兵团、20个军全部集中在徐州,之后北上,在鲁西南跟解放军决战。
如果杜聿明的计划得以实现,让国民党先发动进攻,后边的战争形势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是,1948年10月15号那天,杜聿明上车要去前方指挥所时,突然接到蒋介石电报,说东北吃紧了,要他赶紧去葫芦岛指挥东北战事。这下错过了时机。
用这段时间,我军谋划了淮海战役,决定了让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性进攻。刘伯承负责牵制黄维兵团,粟裕先歼灭黄百韬兵团,然后再和徐州的杜聿明集团决战。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是攻打黄百韬兵团。当时,黄百韬带着他的3个军奉命向徐州靠拢,途中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过运河大桥,就那么一座铁桥,他一个兵团7万人,还有那么多装备,都要从桥上过,行动非常缓慢。过去之后到了碾庄、曹八集李弥的防区,又碰到了第二个问题,李弥本来应该等着黄百韬到来,双方会合后再走。但李弥已经把阵地一扔,自己先去徐州了。
这样,黄百韬到了碾庄就犹豫了:我后边还有一个军没过桥,我再往前走,后边的这个军怎么办?他的部下都说没关系,咱们这么多人,不怕,休息一晚上。
在黄百韬兵团休息的这个晚上,粟裕的部队正大举南下,想方设法赶到了碾庄的西边,把黄百韬兵团包围了。粟裕后来在总结里说:战机就是4小时。如果晚到4个小时,黄百韬的部队就到徐州去了。如果黄百韬到了徐州,跟邱清泉、李弥兵团合到一起,我们的淮海战役就打不成了。
黄百韬知道不会有人来救援他,所以他的抵抗是非常顽强的。顽强到什么程度?他命令所有的部队各自为战,谁也不许退一步。所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是伤亡最大的阶段。
蒋介石命杜聿明务必把黄百韬救出来。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去救援黄百韬,在寺山口那一带遭到了华东野战军的顽强阻击。邱清泉和李弥命令用重炮猛轰华东野战军的阵地,结果华东野战军就是不退。李弥说:我们这么猛烈的炮火,连钢铁都能熔化,他们怎么就不退呢?
最后,黄百韬绝望了,黄百韬兵团就这么完了。
可以说大局已定
随着战争的深入,国民党军队人心涣散,斗志衰退。他们每天就是等着南京来的飞机空投食物,然后哄抢。为了抢吃的,各部队之间自相残杀。最后他们饿得实在受不了,而我们又在这边不断宣传:你们过来,有馒头吃,有肉吃。他们就半夜里一个个爬过来了。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们也都管不住了,李弥说,弟兄们饿了,就让他们过去吧,只要不把枪带走就行了。
将军都睁一眼闭一眼了,你说这个国民党军队还有救吗?等到他们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我们的部队也休整好了,1949年1月,解放军发起了总攻。
最后的总攻可以说是摧枯拉朽,国民党军队四散逃亡。最狡猾的是李弥,被解放军包围的时候,他痛哭流涕地对部下说:我不能死呀,你们替我去吧,我会照顾好你们的家属子女的。师长一看司令这么怂,他就先出去投降了。解放军以为出来的是主官,押着就走了。于是,李弥乔装成伙夫逃走了。
整个淮海战役,唯一逃脱的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就是李弥了。国民党军队的聪明劲都表现在这里了,他们要是精诚团结、玩命地打仗,怎么可能一败涂地呢?
解放军打赢了淮海战役,可以说大局已定。国民党军队最精锐的主力,已经在长江以北被消灭完了,蒋介石也知道自己守不住了。
民心向着共产党
回顾解放战争的过程,我军最终赢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人民抛弃了国民党,选择了共产党。国民党军队那么正规,武器那么精良,为什么那么快被打败了?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是我国台湾作家王鼎钧写的回忆录 《关山夺路》,这本书生动描写了国民党败亡过程。
王鼎钧回忆说,自己到了军队当宪兵的第一课就是挨打。国民党军队动不动就打新兵,吃饭吃多了打,站岗放哨打瞌睡也打,紧急集合没穿衣服也打,反正是动不动就挨打。班长一边打,一边骂“打你个老百姓”。王鼎钧说,老百姓怎么成了个骂人的词?这么打出来的兵能对老百姓好吗?
国民党黄维兵团的18军军长杨伯涛在回忆录里说,当时他的部队打得很顽强,是其他的部队崩溃了,导致他的部队也完蛋了。他被俘后,坚决不服,说我没有在战场上被你们打败。解放军押着杨伯涛上火车,到了解放区,一下火车,他惊呆了。漫山遍野的都是老百姓,在给解放军做饭、抬伤员,解放军和老百姓之间谈笑风生。杨伯涛说,我们打仗哪见过这种场面,我们到哪,老百姓都全逃走了,我们连老百姓的人影都看不见,所有的后勤补给都得靠自己。看到这么多老百姓在支援解放军,杨伯涛才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是作战不努力,而是民心向着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