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坛
数字经济:中国经济下一程的重要引擎

       作者:江小涓

       不久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在“人文清华讲坛”上,介绍了中国以及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她指出,凭借先进的数字技术、巨大的人口数量、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众多有活力的企业等优势,中国的数字经济将全面发力。

       中国数字经济指数排名世界第九

       中国经济过去4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9.7%,从2008年以后持续10多年增速有所减缓。但幸运的是,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给经济带来了很多增长机会。借助数字经济的力量,中国经济能不能在中高速的平台上继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再往前走一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一般来说,我们把数字经济分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数字产业化就是数字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例如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互联网业等,都是有了数字技术后才出现的产业。产业数字化则是指这些产业原本就存在,但是利用数字技术后,带来了产出的增长和效率的提升。其中,产业数字化约占数字经济的4/5或者3/4。

       过去1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很快,数字经济产值从9.5万亿元增长到35.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3%上升到36.2%。中国数字经济已经进入世界十大数字经济指数最高的国家行列,名列第九。

       但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疑问的声音:中国数字经济还有多大潜力?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一些业界人士就提出一个口号:中国数字经济要进入下半场,要从数字消费转向数字生产。这个口号的背后反映出对中国数字消费的信心不足。

       从实际数据来看,要在数字平台上继续扩大消费者的数量、提高消费者网络购物的比例和时间,确实有一定的困难。2018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数超过了11亿;而在2019年整整一年,活跃用户数几乎没有增长,一直保持在11.38亿至11.39亿;2020年疫情期间用户数虽然有所提升,但疫情缓解之后,活跃用户数又有所下降。同时,我国人均上移动互联网的时长也有停滞的趋势。2019年4月,我国人均每日上网时长达到6小时,已经基本达到饱和的状态。

       但是,我本人并不同意“中国数字消费已经见顶”这种说法。我相信,凭借新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以及众多有活力的企业,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包括数字消费将会全面发力,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数字化消费:创造重量级新消费

       下面我们分别来展望一下数字化消费、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网链和数字全球化领域将发生什么变化。

       网民数量、上网时长已在高位,那么消费增长的空间在哪里?

       在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消费互联网正发生质的变化,从以前的链接信息,在网上知道买什么东西、什么价格,变成新的链接,可以链接行为、活动。

       举几个常见的例子。比如互联网教育。现在的慕课就是远端上课,它和现场教学相比缺少互动,既没有同学和老师之间的随时互动,也没有同学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但有了5G技术之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除了传送数字、文字信息之外,还可以实现音乐、体育等课程的远程教学,达到接近现场教学的效果。

       还比如互联网医疗。现在的互联网医疗基本是远程会诊,低级别医院的医生把疑难病人检查的情况通过视频展示给水平高的医生,然后得到诊断和治疗建议。而有了5G技术后,高水平的医生可以直接在远端给病人做检查,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物联网、智能化设备在远端为病人进行手术。

       智能体育是我本人非常推荐的一种新的互联网数字化消费形态。比如智能骑行,买一台智能骑行设备,骑行时戴着头盔、眼镜,可以选择不同的骑行场景,骑行感受和真实路段完全一致。还能和其他骑行爱好者一起骑车,大家各自连接到智能平台上,然后选一条赛道一起比赛,如果转弯技术不好,就会被摔出赛道,退出比赛。把智能和体育运动结合在一起,这正是年轻人非常喜欢的新型体育模式。

       新的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还会提供更多的消费形态。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它所能提供的学习、工作、社交、健身、娱乐等消费场景,将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相信未来十年,在新技术的指引下,新的百亿级、千亿级数字消费的机会完全可以实现。

       数字化生产:数字经济的新蓝海

       数字化生产现在还是一片蓝海。目前,我国数字化的全景生产案例只有几百个,真正对制造过程、生产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案例还比较有限。事实上,数字化生产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智能互联,而且可以把消费者和服务者的平台智能互联,还可以实现社会资源智能匹配。

       以前,互联网连的是信息,现在物联网连的是物体。例如,汽车智能生产线使用的六轴自动化手臂,每一条轴都与多台物联网相连,可以实时感知它在运转中的状态。以前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只有当产品出问题或者设备不能运转时才停下来检修,而在智能生产过程中,完全可以做到在线修复和远端停机、开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组织的效率。

       但是,不要以为只有高端制造业才和数字制造相关,现在有了产业互联网平台,一般的机械加工过程也可以变成一个数字制造过程。有一家在宁波的企业,是一家云工厂,它组织了一个工厂接单平台,把周围一些企业的闲置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它有一个产品是烧水壶的壶身上圈,这个产品原来由七八家工厂生产,每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有差别,质量高低不一。由这个平台接下订单后,平台工程师把这个产品分解为17道工序,分别在15家工厂里生产。由于每个工厂都专心做这件产品的某个部分,所以做得非常精、非常专业。

       除了生产之外,产业互联网生产智能过程还能链接用户端和消费端,最典型的一类产品就是工程机械。中国的工程机械销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工程机械是连续作业的设备,维修和维护成本很高。现在,我们可以远程监控设备的运转情况是否健康,备件的修复和维护变得非常及时,而且可以智能化派单,这大大提高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

       数字化网链:提高产业链效率

       在疫情期间,很多产业的产业链断了。维持产业链需要昂贵的成本,所以很多企业的产业链多年都很稳定。但是,一旦碰到疫情这样的突发情况或自然灾害,很有可能出现断链的情况。

       断链以后怎么链接?以前是线下搜索合适的厂家,然后让它们改进生产工艺,才能完成匹配。现在有了产业互联网之后,所有这个行业中的客户、生产厂家、零部件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研发等相关方都聚集在这个互联网平台上。当单链出现断链时,互联网智能化链接可以很快推送出一些有可能形成新的供求关系的企业。

       海尔卡奥斯平台在国内产业互联网的评比中一直高居第一位,它几乎囊括了家电行业以及相关的所有生态链、产业链上的企业。疫情期间,它设置了“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复工达产服务平台”,帮助2000多家企业把断掉的产业链衔接了起来。另外,在非常时期,它还可以快速组织平台上的企业制造产品。今年年初,武汉某医院在2月5日提出需要一个智慧医疗隔离舱。这个需求被发布到海尔卡奥斯平台上以后,平台迅速组织了多家设计研发制造企业,48小时后就拿出了设计方案。2月21日,第一台隔离舱被送到了武汉抗疫前线。如果没有产业互联网,这样迅速的生产能力是难以想象的。

       数字全球化:全球资源配置大调整

       新技术的出现将带来全球化的巨大变化。

       例如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采用电能或者氢等新能源,不再耗油。而全球石油贸易的一半是用来开车的,如果新能源汽车的比重持续上升,一定会导致全球石油需求量下降,那么依靠石油贸易立身的经济体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3D打印技术也带来国际贸易的变化。一般来说,生产规模越大,单体成本就越低。但是3D打印和规模经济无关,打印1台和打印10台、100台的单品成本几乎一样。这样一来,那些小规模的经济体可以实现在本地小批量生产,而不用依赖进口。以助听器为例,这样高精度的制造业产品,原来仅在少数国家生产,而现在,3D打印已经使全球助听器贸易减少了15%。

       机器人替代劳动力也是一大影响因素。机器人的使用会转变原来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的劣势,所以才会出现一些制造业向发达国家转移和回流的现象。2018年,我到美国考察了一家在那里的中国企业,是专门做汽车零部件的。老总介绍说,由于自动化程度很高,劳动力成本占整个成本的比例只有5%左右。所以,“让企业回到美国去”,不是特朗普讲的,奥巴马已经讲了十多年了。

       对服务业来讲,未来的变化更大。在传统经济时代,服务业是不可贸易产品,听一场音乐会,音乐会结束,服务的供给和消费就结束了。不能储存,也不能远距离运输,这是传统服务业的特点。但有了5G技术以后,有人组织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6位音乐家在世界6个国家同步使用不同乐器演奏巴赫的音乐,同步合成,共同提供一台音乐会。在全球任何地点,人们都可以同步听这台音乐会,可以说是真正提供了全球分工型的服务。

       全球研发的分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上个世纪的后20年,全球研发网络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从这个世纪开始,韩国和中国加入其中。本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贡献了全球创新网络专利的15%。北京、上海都已经进入了全球技术研发前十城市的行列。在全球科学论文发表方面,北京遥遥领先,其次是东京。不过在技术研发的全球网络中,上海的密度比北京大。北京人喜欢写论文,上海人喜欢研发技术造产品,这是很不一样的科研特点。

       中国的数字企业已经列入全球数字企业的第一方阵。到目前为止,“世界经济论坛”和波士顿咨询公司一共评出了54家工业4.0时代的“灯塔工厂”(“灯塔工厂”是指具有引领、导向作用的企业),中国有16家,占了30%,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工业制造强国都只占10%以下。在16家中国企业中,本土企业8家,外资企业8家。特别不容易的是,有一家本土企业的两个工厂都被评为“灯塔工厂”,那就是海尔集团公司,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唯一的。

       全球创新链的机会很多,我们既要进入全球产业链,利用全球数字技术的资源,又要有自主创新、自我运转的能力,两者都要做好。

       数字技术带来福利也带来挑战

       从学理上讲,数字经济在解构原来的经济形态,然后通过算法、互联网重新链接起来,这是经济秩序的重组过程。

       “生意帮”这个平台是干什么的?就是用来解构企业,它不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而是用数字平台链接到设备和工具层面来组织生产,把以企业为中心的生产转到了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5G技术把乐队也解构了,不再需要常设一个乐队,而是随时根据演出需求,在全世界选择合适的乐手组织一场音乐会,提供音乐服务。数字技术还可以解构医院。原来医院要养很多医务人员,在未来的医疗中心,病人可以从世界各地选择合适的医生,通过远程操控进行看病甚至手术。这些场景虽然还很遥远,但是在技术和组织层面上已经不是问题。

       从政府层面来说,宏观数据也可以被解构。过去,统计数据层层填报,这个过程有时滞后,有时失真。现在,通过数据平台就可以实时了解经济情况。比如,这次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指标,就是从移动平台上看有多少人从家乡回到了生产所在地,这是非常直观的数据。

       数字技术虽然带给我们很多福利,但是也带来一些问题。

       数字技术会挑战现有的秩序,危害人类多年遵循的共同价值观,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2017年,伯克利大学的教授在联合国大会上演示了微型武器如何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精准攻击人。这个视频传播后激起了公众对面部识别、无人机技术的极大担忧。但事实上,同样的技术也可以为人类谋福利,在一些比较发达的智慧城市,靠这个技术搜索走失的儿童和失忆老人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控制数字技术带来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要做很多改进。总体来讲,要适应数字时代的治理理念,就要明确底线:第一,要以人为本;第二,不能损害人类共同的价值观;第三,要使所有人都跟上数字技术时代的步伐,分享技术带来的红利。此外,还有很多平衡点要处理,我们要在获益人群和受损人群之间、产业发展与个人信息之间、创新与稳定之间、国内与国际之间、线上和线下之间找到诸多平衡点。大部分的挑战目前并没有答案,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往前走。

       最后我想说,数字经济已经到来,我们要接纳和拥抱数字经济,来共同应对数字时代可能面临的挑战。

       (本报记者 徐蓓 整理)

上一篇:故宫600年营建往事
下一篇:中西方叙事中的“家”与“个体”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