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坛
解放周末/言讲 |话外音


“中国发展这么快,我没有想到,恐怕没一个外国人能想得到。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每年我至少去中国一次,发现中国人生活得越来越好了。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政府将人才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1977年以后考进大学的那一批人有新的思想,非常了不起,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

——日前,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邓小平时代》一书的作者傅高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用流利的中文这样说道。

“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作家。我讨厌叛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可以被看作是托尔斯泰的后代。可惜现在的戏剧丢失了最原初的作用,很多戏剧作家都去做电影了。而对我来说,戏剧就是语言和剧场,不要任何器材,就是用语言来打动人。”

——日前,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剧作家彼得·汉德克。2016年10月,汉德克曾来到上海,在作协大厅进行了在中国的首场讲座,他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到现在运营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中国铁路已经建成了当今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而且,在2016年9月,我们中国高铁的标准被纳入了世界通用标准,也就是说,从中国标准变成了世界标准。”

——日前,在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中,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争鸣这样讲述新中国铁路从蹒跚起步到惊艳全球的历程。

“很多大企业都出自小地方。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所在的地方小,企业反而主动往外走,心中装有‘世界地图’,企业从一开始就相信好东西是给全人类造的。而全球化的过程正是企业提升品质的一条现成路径。所以,中国企业家的‘心’要非常大,要把全球消费者装在心中。”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日前在佛山召开的“品质革命·对标世界”2019企业大会上作主旨演讲时这样表示。

“技术可以升级人类,也会‘降级’人类。一部好的科幻小说,其实不是以科技为核心去写的,它是围绕着科技可能给人类带来的人性、社会、伦理道德的种种冲击,以及人类在这个洪流中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去展开的,这个永恒的话题对于我们当下才是有意义的。”

——科幻作家陈楸帆被不少读者称为“刘慈欣接班人”。近日,他做客上海“光的空间·新华书店”时这样表示。

(本报记者 徐蓓 整理)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靠什么不断发展壮大
下一篇:解放周末/言讲|话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