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坛
胡必亮:“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化转型

  

  胡必亮

  

  郭红松绘制

  

  2017年5月6日,2017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在义乌开幕,墨西哥参展商展示当地产品。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

  根据全球化问题专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的看法,广义的全球化包括了知识、理念、文化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的国际流动与全球共享就是全球化;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指的是通过提高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的流动,而使全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结合得更加紧密。国际经合组织前任首席经济学家大卫·亨德森认为:所谓全球化,就是指商品、服务、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一个统一的投入—产出市场。

  我个人的理解,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联通、全球联系的程度不断得以拓展(广度)和深化(深度)的过程。从理想角度来看,最终会呈现出一种全球一体化的情形。也就是说,国家之间的联系、企业之间的联系、人民之间的联系都会不断增强,范围上越来越广、深度上越来越深。这样的一个过程,我认为就是全球化的本质。从这一点来看,欧盟的出现与发展,是符合全球化发展的基本方向的,从统一使用资源(煤、钢等)、统一安全防务、统一商品市场到统一要素市场、统一货币(欧元)等,一步步走向范围更广、深度越深的统一体,其方向应该是正确的。

  全球化过程,并不是刚刚出现的新现象,而是具有相当长发展历史了。目前对于全球化发展历程,大多数人都支持的观点是认为全球化过程早就开始了,如古丝绸之路就可以被看成是全球化过程在当时的一种表现,这样看来,全球化的历史已经超过两千年。

  全球化一旦启动,其发展势头就不可逆转。其主要的动因有三个:一是由于国家的区位不同,资源禀赋不一样,因此每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也是不一样的。譬如说菲律宾产的香蕉、泰国产的榴梿就要更好吃一些,沙特阿拉伯盛产石油,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生产石油和天然气,巴西铁矿石资源丰富,法国、南非、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都生产优质红酒,等等。我国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的储存量都不多,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因此,由于客观上资源禀赋的巨大差异,使得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不可避免,这对不同国家都是有好处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等国家都通过这些产品的出口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其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提升。

  全球化的第二个重要动力是源于市场的力量,这是最根本的动力。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经济要素最终都是为了寻求高回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高回报。在利益驱使下,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一定会流到投资回报高的国家或地区,或者通过贸易的方式,或者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或者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等。由于国家之间资源禀赋差距通常比国内要大,因此比较优势在不同国家之间也比较大,跨国经营的受益往往会更高一些。

  推进全球化发展的第三个因素就是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推进全球化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因为信息、数字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会不断地降低成本。互联网的出现是革命性的创新,它把所有人在一定层次上的交易成本降到了零,免费为所有人提供公共平台和公共产品。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的新模式,为很多人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盈利空间。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加上物联网等的发展,数字经济将得到快速发展,全球产业链将在更多空间和深度上得以构建起来,直接推进全球化的深化发展。

  正是由于以上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全球互联互通的广度和深度一定会继续加强,不会减弱;即使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比如说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暂时有所减缓甚至停止,但事后也会以更强劲的势头反弹和恢复。因此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谁也无法阻挡其发展势头与趋势。

  2.全球化红利与弊端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趋势,也就说明全球化是代表了人类发展积极的一面。但全球化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指责与批评,甚至有政治家都采取了反全球化的强硬态度与政策。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全球化公正客观的评价,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优势的一面,抑制其消极的一面,促使全球化可持续健康发展。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到目前为止的理论分析表明,全球化总体上对于经济增长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尤其对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化带来各种费用的持续降低,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知识、思想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传播和流动,从而带来产业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扩散,工业化等成为普遍现象,经济结构和收入在不同国家之间呈现出趋同的发展态势。

  除了全球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外,很多人也专门研究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总体生活质量的影响,一般也认为全球化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在人类发展各方面的质量尤其是对消除贫困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斯蒂格利茨的研究也表明,全球化的结果将大大提高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对贫穷国家而言,通过经济全球化,这些国家的产品有更多机会进入海外市场;也可以吸引到境外投资,从而用更低的成本制造出新产品;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有机会到国外深造或工作,并将挣得的钱汇入国内资助他们的家庭,并拓展他们新的经营业务。

  从实证数据来看,由市场力量引领和技术创新支持的国际投资在全球化过程中增长最快,以二十世纪最后三十年为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除了个别年份外,外国直接投资名义增长率达30%左右,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不仅延续了这样的增长,而且在不少年份的名义增长率都超过了30%。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第一个十年的增长率同样很高,当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严重的两年除外。国际贸易增长率尽管没有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那么高,但比较稳定地保持在名义增长近8%(实际增长5%)的水平。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近40年来除特殊情况外,全球经济名义增长比较稳定地保持在6%(实际增长3%)以上。

  对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基本认识比较一致,那就是全球化大大促进了全球投资、贸易、经济增长,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因为全球化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全球贫困在全球化过程中得以大大缓解和消减。以我国的情况为例,在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处于普遍贫困状态,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先是被动地融入世界,后来是主动融入世界,贫困人口共减少了7亿人,绝对贫困发生率目前已不到5%,再经过3至5年的努力,我们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消灭绝对贫困了。要是没有全球化力量的积极支撑,在不开放情况下这些是难以做到的。

  全球化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和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尽管我们说全球化使所有人受益,但每个人和每个国家的受益程度却是不一样的,于是就会造成在普遍受益基础上的收入差距扩大。客观地讲,这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由于市场力量的影响,不同的人或国家,由于受教育水平、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各不相同,从全球化中得到的机会不同,就会导致收入的不同。

  第二个问题,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全球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发达国家只负责产业链中很小部分的业务,主要是高端的研发与设计,其他诸如零部件生产、组装等业务通常都会转到发展中国家去,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的缘故。苹果手机的全球生产网络体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不断向纵深发展,原本在一些国家的生产过程逐渐迁往世界其他国家,有些国家就逐步形成了产业空心化现象尤其是出现制造业空心化现象,当然其经济发展就直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三个问题,是直接与第二个问题相联系的,那就是由于国家的产业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出现空心化局面,就直接影响到就业机会问题。譬如说美国的不少制造业都转移到其他国家了,其制造业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就会大大减少,从而形成就业压力,尤其是对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形成就业压力,失业率就有可能升高。即使受教育比较好的人,由于软件开发、公司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等业务往往都外包给印度等国家,美国、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就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力。

  第四个问题,全球化带来一些国家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周期上的高度一致与趋同,因为市场力量驱使投资向赚钱的地区和行业不断集中,譬如说全球投资不断地向IT、金融、房地产等集中,当投资集中到一定程度后,某些行业就会形成巨大的泡沫,就有可能造成经济危机的爆发。因为哪个地区和行业利益丰厚,投资就到哪里,最终出现高度同质化的投资,形成泡沫,只要泡沫破灭,就会出现危机。

  因此,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不好风险,它的负面影响会很大,而且是全球性的,大家都会受到不利影响。

  3.对全球化的两种不同态度

  全球化既带来红利和好处,也带来弊端和问题。那么该如何选择呢?

  目前基本上是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和选择:一种比较强调全球化所带来的弊端和问题,于是选择往后退——从国际多边合作体系中退出,包括从多边治理体系(如欧盟)和多边合作条约(如《巴黎协议》)中退出,甚至从十分重要的全球治理机构中退出,减少对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通过不同形式搞贸易保护,召回自己在其他国家的投资企业,严格控制进入自己国家的外国人,反对移民进入自己国家,甚至计划修筑高墙,等等。总之,其思路就是努力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管全球事务,不管世界事务,“美国优先”就是典型的代表。

  另一种选择就是客观、冷静地看待和评估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和弊端,在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全球化的同时,努力发扬光大全球化的优势,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克服全球化弊端,使全球化更好地造福于世界各国及其人民。

  4.积极推进全球化转型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针对目前出现的弊端与问题,实现对全球化过程的再平衡。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根据新的情况和问题,积极推进全球化转型,使全球化转到另外一个更好、更合适的发展阶段、发展层次、发展模式,从而使全球化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继续而且是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限制和制约其不利影响的发挥。通过推进这样的全球化转型,全球化还是全球化,但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具备了许多与以前不同的特点,属于一种新的全球化。由于中国在推进这样的全球化转型过程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全球化转型过程以及转型后的新型全球化也就会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

  对于如何确定全球化转型的基本方向问题,我认为主要应该根据目前全球化所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改进,同时进一步发挥好其优势和积极意义。全球化过程中目前存在的根本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华盛顿共识”影响席卷全球,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不断深化推进,有些方面出现了“市场失灵”的情况,需要对全球化进程实行有效监测和管理;有些方面则是出现了失控的情况,如对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以及对金融机构的监测方面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二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较差,导致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国民受教育水平低下等,也出现了“政府失灵”的问题。三是全球治理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现有全球治理体系与机构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需要通过改革提高能力、水平与效率。

  针对目前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这些重大问题,我们推进全球化转型的基本思路就应该是建立起一个强力有效的“三足鼎立”体系,包括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更加有效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改进政府管理能力,包括国内政策协调与政府事务管理能力以及对全球化的监测和管理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三是合作共建更加完善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包括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和根据需要增加新的全球治理机构。

  基于目前的问题和转型思路,全球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更加开放;二是更加包容;三是争取正和效应最大;四是构建更好的全球治理体系,引领全球化转型,实现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5.“一带一路”建设是转型的好“抓手”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需要找到一个既有力也有效的“抓手”来推进全球化转型发展。从目前来看,最好的“抓手”就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全球化成功转型。

  为什么“一带一路”可以实现全球化成功转型呢?简而言之,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目标、原则、做法等都是与我们以上讨论的全球化成功转型的基本方向高度契合的。

  首先,理念高度契合。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的基本理念就是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建设是一个开放系统,不设定范围,没有任何歧视,只要愿意,谁都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参与其中。

  其次,目标高度一致。“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尽快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这与我们以上提到的全球化转型发展所应体现的包容和普惠发展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再次,原则可供借鉴。“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这是可以供全球化转型发展参考的地方,因为目前的全球化发展是没有体现出这一原则要求的,有一些合力推进全球化的表现,但一是不充分,二是碎片化,因此全球化转型发展应该借鉴这一原则的精神。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建设内容的基本精神与全球化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所体现的就是全球联通的基本精神,这也正好是全球化的本质特点所在。在推进全球化转型发展过程中,这一本质特征是应该坚持和弘扬发展的。

  那么,如何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来促进全球化尽快地实现转型发展呢?以下几个方面在目前情况下要予以特别重视,并努力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

  第一,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目标和原则可以为全球化转型发展提供制度基础。目前的全球化框架基本上是延续了以前几轮全球化的框架,没有大的改变,不论是贸易合作、投资合作、技术合作等,都是基于以前的合作框架基础。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合作方式,包括开放、包容、普惠、均衡发展等理念都很值得我们在推进全球化转型过程中借鉴。尤其是通过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而最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应该成为全球化转型的总的目标与方向。

  第二,通过“一带一路”的项目,支持激活全球经济动能,支持世界经济尽快走出低迷,实现各国之间的联动增长。从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与相关国家政策沟通和协调的情况来看,“一带一路”建设可以马上从三个方面支持激活全球经济动能,支持经济全球化转型发展:一是通过在相关国家尽快动工条件已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资,拉动全球投资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二是通过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谈判进程与制度改进而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增长;三是推进国际金融合作与金融创新,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资金寻找到好的国际投资机会,用这些资金激活相关国家的资源开发、人力资本提升等,实现各国之间的联动增长和互利共赢发展。

  第三,中国通过积极推进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建设而为全球化转型发展提供标本和经验,全球化转型发展可以吸收这些方面的成果和成熟经验,丰富其转型发展内容。

  第四,通过构建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为全球化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全球治理供给。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发展,中国和其他国家一道根据新时期发展的客观需要,经过共同努力,增加了一些涉及全球治理的机构与制度供给;中国还专门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了“丝路基金”,并已经投了一批“一带一路”与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项目,等等。这对于完善现有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推进全球化转型发展也将起到积极支持作用。

  胡必亮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世界银行经济官员、法国兴业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要甩掉“沉重包袱”,文化需吐故纳新——胡键研究员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演讲
下一篇:著名历史学家刘迎胜:“汲取丝绸之路滋养 用文化自信推动‘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