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小传
赵晓雷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院、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获第七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6年)、第三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16年),全国优秀教师。兼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赵晓雷工作室”首席专家、上海市教育系统“赵晓雷城市经济与管理工作室”首席专家。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2015年,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相继成立。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由此,我国的自贸试验区开启了“1+3+7”扩展试点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此,他对上海提出明确要求: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日前,《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由国务院正式印发。这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国家出台的第三个有关改革方案,被外界称为“上海自贸改革的3.0版”。鉴于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自贸试验区所具有的重要标杆作用愈加明显,应当根据方案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新形势下,上海城市核心功能的关键词应该是开放、创新,核心功能标志是“四个中心”、科创中心以及自贸试验区发展。开放的功能主要体现为着重提高国际开放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成为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标杆;创新的功能主要体现为着重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形成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优势,提升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的首位度
■自贸试验区应成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中国制造2025”不单是发展产业,更重要的是变革生产模式、培育发展尖端技术。变革生产模式需从以劳动密集、人口红利为特征的“工业2.0”跃升至以数字化、电子化、技术红利为特征的“工业4.0”;培育发展尖端技术则要选准国际尖端、中国紧缺的核心工业技术实施科技创新和系统攻坚
通过改革系统集成,成为开放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试验区
2010年以来,全球贸易投资进入规则重构谈判周期。这些谈判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中心,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基础上对国际贸易和投资制定更高标准的规则,以求确保发达国家继续掌握经济全球化话语权和引领权。
中国是一个经济、贸易大国,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规则重构谈判”会对中国的经贸利益有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会对中国形成“规则压制”的挑战。
一方面,一些封闭型、半封闭型投资贸易协定直接阻隔进出口市场,对中国全球投资和贸易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规则重构谈判”在贸易规则、投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竞争中立、争端解决机制、金融服务业开放、环境保护、产品安全等法律和规制层面,直指中国经济及治理的结构性弱点。
面对这一轮调整,中国的战略思维是: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受益者以及建设性方案的提供者,中国并不挑战现行世界经济体系,而是以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同时,我们也要适应新变化,以开放促改革。基于这样的战略思维,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以包容性投资和贸易规则安排带动共同发展。
按照现有方案,到2020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建设成为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的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健全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准入和有序竞争的投资管理体系、促进贸易转型升级和通关便利的贸易监管服务体系、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和有效防控风险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及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政府管理体系。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改革系统集成,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新形势下,上海城市核心功能的关键词应该是开放、创新,核心功能标志是“四个中心”、科创中心以及自贸试验区发展。开放的功能主要体现为着重提高国际开放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成为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标杆;创新的功能主要体现为着重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形成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优势,提升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的首位度。
衍生更多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链,培育新市场与就业机会
按照上述思路来看,以功能培育为引领推进制度、政策创新先行先试,是自贸试验区实践的一条有效路径。重点在于围绕新业态的功能培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形成促进投资、贸易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在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国际金融等多个领域带动形成新的产业链。这些新的产业链又会衍生更多的服务业产业链和创新型产业链,很大一个市场就培育出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及收入流就产生了。这正是以市场和企业为主体的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方式转变。这些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产业做大了,还可以对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国际金融发展产生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利于中国参与引领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制定和新秩序的形成。
具体来看,自贸试验区要成为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功能培育引领区,应该实施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一是完善发展和监管理念。
发展理念应循着“科学规划—制度创新—政策体系—发展机制”的线性节点展开。科学规划要求根据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巩固现有资源优势,优化要素配置,减少要素转移成本,促进结构调整。制度创新是根据规划要求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条件,包括有效的产业规制、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规范的法律保障和争端解决机制、高效率的公共服务体系等。政策体系是围绕制度创新所制定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发展机制是市场和政府激励相容的运行与操作规范,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任务,着力为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配套完备的设施和共享便捷的资源。
扩大开放和功能培育,与监管制度创新是相联系的。监管制度和治理能力跟不上,将对扩大开放形成短板制约;如果不扩大开放,监管制度改革创新也就缺乏目标和实验条件。在国际金融方面,中国的经常项目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2009年不到1%,2016年达到25%。随着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人民币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不仅可被用于国际贸易结算,而且还要在国际资本市场可以进行交易。为此,需要配以健全有效的资本跨境流动监管体系。上海自贸试验区要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监管、资本流动监管、金融行为监管相结合的金融监管制度,实现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力争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国际金融链接端。
二是招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在争取投资开放政策的基础上,构建投资准入“单一窗口”管理服务制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服务制度、跨境投融资服务平台以及规范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服务。构建良好的金融环境,适时调控银行存贷总量规模,为招商提供信用和信贷支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金、信贷资金,建立支持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体系,扶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结合产业规制及发展方向,制定出台具体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对就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贡献大的项目,降低企业投资和运营成本,依法保护投资企业及其投资者权益。三是商业模式、产业业态改革创新。着重培育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和技术手段的商业模式及产业业态,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全产业链集成服务供应模式、内外贸一体化新型贸易业态、投融资及股权交易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园区及区域运营商(总部经济)计划等,适应企业营运功能、管理功能集约化运作的需要,铸就招商造商营商功能优势。
自贸试验区应成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应当成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中国制造2025”要把“中国制造”引向中高端、引向现代制造。它不单是发展产业,更重要的是变革生产模式、培育发展尖端技术。变革生产模式需要从以劳动密集、人口红利为特征的“工业2.0”跃升至以数字化、电子化、技术红利为特征的“工业4.0”,并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培育发展尖端技术则是要选准国际尖端、中国紧缺的核心工业技术实施科技创新和系统攻坚,提升“中国制造”的装备和技术水平。
形成一套适应国际国内要素流动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进程中,自贸试验区应特别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体系构建入手:
第一,与扩大开放、培育功能相适应的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开放型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自贸试验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标国际”,这也是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标杆能否立得住的重要指标。与扩大开放、培育功能相适应的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开放型经济管理制度体系,覆盖了自贸试验区主要任务和措施的大部分内容。其建设的要旨是适应全球化经济治理新形势新格局,主动对接国际贸易投资高规格新标准。要对照国际高标准投资准入及保护规则促进投资领域开放,对照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应对全球资本流动趋势试点金融开放创新监管制度,形成一套适应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同时,注重发展新动能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促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有效供给,为推动经济转型提供新的基础。
第二,与建设更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准入及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
这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要旨是率先实行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体来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适用于境内外投资者的一致性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对各类市场主体准入管理的统一要求,符合国际通行的商事登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将政府职能由控制和配置资源为主转变为提供监管服务、维护市场秩序为主,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事中事后备案制管理和行为监管。
在这过程中,应率先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公开制度及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协助工作机制、竞争中立操作制度;建立综合监管制度,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以及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执法联动、措施协同的工作机制。
第三,与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相适应的法制保障制度体系。
这是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要旨是行为规制和监管制度的协调一致、优化治理体系和法律环境。粗看起来,它似乎与自贸试验区的实务工作没什么直接关系。其实,这是能否吸引人、留住人的关键因素,也是体现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一环。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法律制度,需要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作出调整、省(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以此来引领和保障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发展。
要强化司法保障及权益保护,建立完善自贸试验区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建立公平交易及商业合同的平等保护司法制度。同时,知识产权保护要注重专利、商标、版权的合一管理。在法律以及适用法律的司法机制建构中,应充分尊重商事主体自治的愿望与能力。此外,可建立自贸试验区仲裁院,制定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在仲裁院基础上设立国际性联合调解庭及专业性调解中心,完善自贸试验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总之,所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