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坛
求是访谈|传承传统文化,须对接当下生活

编者按: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要分清传统的精华和糟粕,要实现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生活的有效对接,促进现代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为我们解读传承传统文化开出他的“药方”。

采访主持:徐辉冠


采访嘉宾:王本朝(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求是访谈|传承传统文化,须对接当下生活

精彩观点

■实现传统家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家风家教教训的重塑就显得必要且急迫。从这个层面上讲,回归家庭伦理本位,是实现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的有效对接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传统与现代实现对接、融合才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在对接、融合过程中,对待传统文化,你不能全部一窝蜂地照搬,良莠不分。

访谈实录

记者: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对此,您怎么看?

王本朝: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今天一个热议话题,可能有几个原因。

1

其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需要寻找文化资源,需要在精神上、价值上寻找支撑。改革开放几十年,社会发展寻求的价值和文化资源相对而言更多倾向于西方。现在需要纠偏,社会发展需要连接传统的血脉关系。回眸传统文化,它的意义就得到了凸显。

2

其二,中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倡导中国话语,倡导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还有文化自信。重建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天然的就成为文化自信的一个民族性根源。文化自信重构过程,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掘、重塑或者激活。

3

其三,对传统文化,我们进行了理性反思,达成了某种共识,认为,近百年来,我们对传统文化存在一些误读、偏见,甚至带来一些失误。我们也认识到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它和现代社会发展不可割断。

其四,处在全球化时代,经济、社会、文化,包括技术,其背后的民族性得到了重新发现。对接传统,它的出现不是人为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种必然是多种力量参与下的结果。

记者:您认为怎样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王本朝:近百年来,我们和传统文化存在隔膜,但传统文化依然作用于我们中国人,依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只不过没有得到很好的承传。现在,我们重提传统文化传承,等同于重新连接与传统的血脉关系。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找到现代和传统对话的共振点。寻找对话的共振,我觉得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传承传统文化,不要把传统当作铁板一块,不能认为传统的东西都可直接搬运,要分清传统的精华和糟粕,比如缠足、纳妾、穿长袍、选族长等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民主观念和现代人的价值观念。

二是,传承传统文化,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要实现对接,才有助于促进现代生活。比如说,传统文化很注重人伦关系,注重情感联系,注重生活情趣,注重家庭本位。这些价值观念我们应该重启。家庭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生活空间,它作为情感纽带、价值纽带,对于人的成长,对于人的生活,影响深远。家庭给予人的情感关怀,凸显个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其存在的价值不容轻视,应该得到重建,应该高度肯定。实现传统家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家风家教教训的重塑就显得必要且急迫。从这个层面上讲,回归家庭伦理本位,是实现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的有效对接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反,如果对接不好,影响也很大。比如教育,教育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选好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摇头晃脑地不讲方式,不分青红皂白地填鸭式地背诵四书五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内容,效果往往南辕北辙。学习传统文化不能盲目拷贝传统文化所有东西,结果得不偿失。如此学习也无法促进学习个体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无法实现传统文化价值对现代人的价值转化。传承传统文化,不是拷贝传统文化,而是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服务当下生活,促进社会发展,提升现代文化水平,为中国人的现代化提供传统文化的有效力量。

记者:也就是说传承传统要实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王本朝:对,就是你要把它像血液一样融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血管里,而不是把现代人拉到传统里面,把现代否定了。传统与现代实现对接、融合才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在对接、融合过程中,对待传统文化,你不能全部一窝蜂地照搬,良莠不分。传统一些有毒的东西不能吃,如鸦片,吃了,对现代生活不仅没有营养,还会“生病”。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倡导鲁迅先生提到的拿来主义,要冷静,要用理性,要进行选择性地拿,在占有中挑选,在挑选中创新发展。

记者:重视传统,不等于膜拜传统,重塑传统文化价值,还需要对接当下生活,而这种对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王本朝:是的。今天,中国重视传统文化,从大学、中学、小学到全社会都关注这个话题,这是好事,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并非一蹴而就。文化的重塑,民族的重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要循序渐进,它要慢工才能出细活。传承传统文化,我们要久久为功,切忌一阵风。现在,我们要融合传统,要在传统中创新,并促进现代文化建设的发展。这不仅仅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还须戒急戒躁,做足内功。


上一篇:著名哲学家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特色是管住自己管好自己
下一篇:亲近诗词,把丢失的自我找回来——郦波教授在“复旦人文智慧课堂”的演讲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