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乘势作为 奋力开辟新境——我省大力推动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


 

                                  

 

10月19日晚,为期22天的首届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省会石家庄落下大幕。闭幕仪式上,河北梆子《钟馗》作为压轴大戏,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上演。 记者 赵永辉摄

核心提示

全省文化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河北发展鼓与呼,贴近中心、服务大局,讲好河北故事,传播河北好声音,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立足地域文化,充分发挥河北文化资源优势,搞好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确定重点选题,创作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点、中国特色、河北特征的优秀文艺作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文艺传播打造新载体,为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记者 龚正龙

金秋硕果累累,而收获的种子则播在文艺的春天里;冬天已然到来,但文艺的春风却从未远去——

9月21日,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唐山举办,宾朋齐聚,星光熠熠。

9月28日,首届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省会石家庄举办,来自全国的21个梆子声腔剧种、32台剧目轮番亮相,为老百姓送上一场文化盛宴。

10月10日,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现场交流会在秦皇岛举行,推动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服务和产品。

10月12日,我省第四届惠民阅读周暨2016惠民书市启帷,浓浓书香传遍燕赵大地。

11月4日,我省文学理论评论工作座谈会暨文学评论读书班在石家庄举办,重量级文坛大腕接踵而至……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我省文化发展正在开辟崭新境界。

繁荣文化事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惠及更多百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深深植根人民,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5月18日,我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这是基于对我省文化事业现状的深刻认识,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殷切期待。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通过繁荣文化事业,健全面向大众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普通百姓。

实现这一目标,解决资金问题首当其冲。对此,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今年,我省省级对下转移支付安排文化建设发展专项资金达7.1亿元,文化事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有真招才能出实效。为建设健全规范的、高标准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省努力通过树典型来带动全局。今年5月,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集中评审会议在京召开。廊坊市在中部10个城市中拔得头筹,顺利通过集中评审验收。这是继秦皇岛后,我省出现的又一个公共文化服务标杆城市。

以此为契机,我省积极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市、区)、县域公共文化建设“二十强”等县域品牌文化创建活动,评选出50个特色文化广场和300个基层文化之星,带动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朝着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作推向新高度。

有了标准、高度,还得拓展广度、深度。

为进一步惠及农村和贫困地区百姓,我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向基层、农村倾斜,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城镇数字影院、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

“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都建有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许多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已基本实现免费开放。”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一个覆盖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趋完善。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把文化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每年举办各种惠民演出达2万多场次。其中,“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中宣部高度肯定。此外,张北县“城乡文艺演出服务体系”、石家庄市“文化惠民卡”、迁安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共建”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深受好评,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推进文化产业,为文艺传播打造新载体、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思想的引领,是精神的支撑,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河北来说,更增添了在文化领域迈步向前、乘势作为、开创新局的原动力。

4月22日,省委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9月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用更大精力发展文化产业,为文艺传播打造新的载体,为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对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这样的要求,既是对当前发展现状的总结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作出的方向性指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文化产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一谋划,强力推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作出了文化产业提质提速、推进全省文化产业“三个十”建设等重要部署,使全省文化产业呈现出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

狠抓拳头项目,以“三个十”激活产业发展全局。我省启动文化产业“三个十”建设,即每年评选奖励文化产业“十强县”、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和十大文化产业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在其带动下,近两年来,全省每年新增投资超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均超过100个,纳入省管重点项目计划的文化产业项目数量不断攀升,全省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日益增强。

培育市场主体,打造行业“旗舰”和“航母”。仅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文化市场主体24078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15家,规模以下文化企业12566家,文化个体工商户11297家。此外,民营文化企业也获得长足发展。百年巧匠、兆国动漫等多家文化企业成功上市,全省在“新三板”等资本市场挂牌的民营文化企业达到12家。

打造地域品牌,增强县域文化产业实力。我省依托各地文化资源和区位特点,坚持“一县一品”,促进全省县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蔚县、宁晋、饶阳等地,分别将剪纸、工笔画、乐器等产业,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三河、霸州、迁安等地,注重与京津高校和高端文化企业对接,在发展创意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上下足功夫;张北、丰宁、涞水等地,走出依靠文化旅游加快经济转型新路子。

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提升文化影响力、渗透力和贡献率。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我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金融、工业、现代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取得良好成效,迸发出强大活力。

加强平台建设,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优势,促进文化产业招商合作。今年10月,在第十一届北京文博会上,我省推介了55个前景好、有优势的文化项目,精选了90个项目向国内外参展商发布。据悉,仅今年上半年,我省与北京、天津合作建设文化产业项目63个,投资超300亿元。不仅吸引了近60家北京文化企业来我省开设分公司或入驻文化产业园区,还争取了驻京投资机构和金融单位为我省文化产业投资、授信约400亿元。

树立精品意识,实现精品创作生产的科学发展、持续繁荣

“坚持精益求精,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十年磨一剑,使作品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创作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点、中国特色、河北特征的优秀文艺作品。”……我省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令奋战在文化战线的文艺工作者心潮澎湃、志气高昂。

时代呼唤文艺精品,人民期待文艺精品。回顾最近两年我省的文艺创作,精品意识和精品战略一直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我省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河北特色、燕赵风骨的文艺精品力作,如电视剧《海棠依旧》《太行山上》和纪实文学《朋友》《大山教授》等,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

在中宣部举行的第十二、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我省先后有8部和11部作品入选,获奖数量居全国第二。在电影“华表奖”“金鸡百花奖”、电视剧“飞天奖”、舞台艺术“文华奖”等重大奖项评选中,我省获奖数量名列前茅。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省五部作品列入中宣部展播剧目,再次在全国荧屏刮起“河北风”,被专家盛赞为“河北现象”。

讲好河北故事,传播河北好声音。为实现精品创作生产的科学发展、持续繁荣,我省多措并举,在精品创作生产、宣传传播等链条中,建起一套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

加强对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统筹规划。系统挖掘梳理河北文化资源,成立河北省文化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建立精品创作专家咨询制度,建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项目库。组织实施河北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艺术震撼力强的“高峰”作品。

加大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力度。各级财政加大对创作生产的投入,完善文艺精品扶持奖励办法。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组织推动重点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实施河北文艺原创精品出版推介项目,推动文艺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

发展网络文艺,扩大优秀作品影响。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推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


上一篇:用侠的精神,看世间百态
下一篇:让书法走出书斋——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