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热血故事,永不过时

  《战神粟裕》《彭大将军》《谋帅刘伯承》   关河五十州 著   现代出版社   

  本报记者 黄玮

  在人们印象中,粟裕、彭德怀、刘伯承这三位我军高级将领的精彩人生是一种传奇。
  而在关河五十州撰写的《战神粟裕》《彭大将军》《谋帅刘伯承》中,他们不仅仅是非凡的“战神”、“大将军”、“谋帅”,也是血肉丰满的普通人,更是铁骨铮铮的英雄。
  正是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曾经深刻影响着这些英雄人物和中国革命的命运,也在今天和平年代激荡着永不过时的感动和奋进。

  圆梦

  读书周刊:从2014年至今,接连三年,您创作了《战神粟裕》《彭大将军》《谋帅刘伯承》三部我军高级将领的传记。一年一传的进度,是有意安排吗?
  关河五十州:不是有意安排。我最早写的是《战神粟裕》,写完后反响不错。有的读者给我留言说,“粟裕的故事这么精彩,为什么不能再写写其他将帅?我们想看。”我自己也有兴趣,就一口气接着写下去了。
  读书周刊:还会继续吗?
  关河五十州:应该还会写,但不会刻意,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兴趣和资料的掌握程度。
  读书周刊:创作的初衷是什么?
  关河五十州: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是新四军的根据地,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讲新四军的战斗故事,自己也爱读《红旗飘飘》等书,有的书都翻了好几遍。如果说创作初衷,可以说是想圆自己从小就有的一个梦吧,一个为传奇人物书写传奇经历的梦。
  读书周刊:圆梦的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关河五十州:有一件事印象较深。刘伯承的三子刘蒙将军读了《谋帅刘伯承》后,特地让人带话给我,称赞书写得不错,角度新,细节好。这是第一次有元帅的后代作为读者,向我反馈读后感,让我很感动,也很受激励。

  拼图

  读书周刊:您的观点是,“写史,大事件要真实,小细节要生动。”但是,小细节已然被淹没在时光之中,还原并不容易。
  关河五十州:对于写史来说,细节同样要求真实。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选择那些最生动形象的材料,然后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它,才能既鲜活又有说服力。
  有的文章写到过去年代的故事时,往往会按自己的想象添加诸如“大雨倾盆”这样的形容词,即便是添加这种小细节,我也是反对的。因为,雨下得大不大,到底有多大,对故事的进程乃至于一场战争到底如何组织,都可能构成影响。我要保证我所采用的细节,确实在我所看到的第一手资料中有相应的记载。这就要求我阅读史料时,一定要既广博又细致,尽可能多地掌握细节和资料。
  读书周刊:写历史人物传记犹如拼图,需要不断组合各种鲜活的细节。在“拼图”的过程中,您所持有的原则与态度是什么?
  关河五十州:首先,当然是要新颖。最好是原来很少看到或听到过的。我喜欢写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在搜寻资料的过程中自己好像一个进入宝山的采宝者,如果发现或遇到特别好的资料,就跟捡到宝贝一样,那种惊喜不已的心情是别人难以体会的。
  其次,是要舍得。我写一部传记一般要阅读二三十本参考书,这还不包括史料集等,从中获得的细节很多。但当真正动笔的时候,就要有所取舍。有的细节,读的时候觉得好,写的时候却发现与故事贴合度不够,对表现人物也没太大帮助,就只好忍痛割爱。有的细节,读时觉得一般,写时倒发现很有价值,于是又要重新从书堆里把它找出来。
  读书周刊:当您用自己的文字来重现这些革命将领的戎马一生时,除了对真实的力求,应该还隐含着自己对他们的理解与情感。
  关河五十州:那当然。我的认识是,写人物传记一定要对传主有感情,也可以说在传主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某种理想。比如,我写《战神粟裕》,想表达的是一种亮剑精神和英雄主义;写《彭大将军》,自己也不时为人物曲折的命运感到唏嘘;写《谋帅刘伯承》,眼前经常出现的画面是,一个军事大师在战场上行云流水一般地运筹和谋划。

  新写法

  读书周刊:在人们印象中,这三位将领的精彩人生就如同一种传奇。而在您的笔下,他们不仅仅是非凡的战神、大将军、谋帅,也是血肉丰满的普通人。这种接地气的写法,就是您书封上所说的“新写法”吗?
  关河五十州:我不知道这种写法算不算新,但肯定是我自己可以接受和认同的一种写作方式。因为无论多么伟大的人,都会有普通人的性格、情感和脾气,也会有弱点。人为地拔高,往往适得其反,甚至给读者理解人物造成困惑。比如,粟裕是有名的常胜将军,但他并不是没有打过败仗,把他经历的败仗写清楚而不是故意忽略掉,其成长轨迹才能完整地展现出来。
  读书周刊:这三部传记写的都是我军高级将领,他们都有着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卓越不凡的功勋。当您用笔墨表达他们的故事与情怀时,坚持的是什么、各有不同的又是什么?
  关河五十州:始终坚持真实性和可读性。真实性不用说了,作为史书,一定要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有出处,而绝不随意杜撰。至于可读性,我觉得它是仅次于真实性的一个要素,这也是我不喜欢在书中添加许多引文的原因,因为我会觉得它妨碍读者阅读。有些史书喜欢把大段的通告、文件,原封不动地放在书里面。但细想想,读者又不是专家,哪里需要一字一句地去读文件?又有多少人有这份耐心?一个负责任的作者,应该在自己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语言组织,从而保证故事的流畅和可读性,这样作品读来才不至于味同嚼蜡。
  不同点是,根据传主性格和经历的不同,在写法上要有一定变化,力避重复。比如,谭家桥战役对粟裕的军事生涯有很大影响,《战神粟裕》一书就从这场经典战例讲起。彭德怀性格坚毅顽强,《彭大将军》就以“坍了搭起来再干”的故事开头,而且贯穿始终。淮海战役是刘伯承指挥的最后一场大战役,他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力,作为一部军事人物的传记,《谋帅刘伯承》就把结尾也是重点放在了淮海战役上,而省去了他之后的种种经历。

  热血

  读书周刊:如您所说,《彭大将军》开头写道:红五军和红四军在井冈山开会师庆祝大会,讲台忽然坍掉了。朱德就说:“不要紧,坍了搭起来再干嘛!”这句话被彭德怀奉为座右铭,在遇到危急或遭遇失败的时候拿来激励自己和部属。确实让读者感觉到了这是讲述彭大将军生平的一个独特视角。
  关河五十州:通常情况下,读书阶段结束了,我会回过头来想,在自己读的资料里有哪些亮点,对哪一个亮点印象最深刻。执笔写《彭大将军》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讲台忽然坍掉这一段。联想到彭德怀的一生,他文化不高,也没有上过正规的军事院校,却能成长为一代名将,不能不说,这种屡挫屡战的精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彭德怀也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石穿”,意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回顾彭大将军的生平,这是一个不应忽略的视角。
  读书周刊:《战神粟裕》目录里,第一章就摘了这一句:“教官的一番训导给粟裕留下了深刻印象:‘死亡只是一瞬间的事,而艰苦却是长期的、时刻都会遇到的。如果你们能够战胜艰苦,那么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呢?’”正是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深刻影响着这些英雄人物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关河五十州:从某种角度上说,我写的这三部传记其实都是英雄传记。就历史背景而言,他们所处的年代是苦难的年代,但也是最适于诞生英雄的年代。东方文化对英雄的定义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三位将领都具备这样的胸怀和精神,所以他们才能历经磨难,痴心不改。
  粟裕是共和国第一大将,被称为“不是元帅的元帅”,彭德怀、刘伯承均为战功卓著的元帅。他们身上的那种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是共通的,这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读书周刊:在和平的年代,重温这些戎马生涯,可以给今天的读者带来怎样的感动和启思?
  关河五十州:我是在创作过程中才了解到,其实这些老帅在民间各自都有数量庞大的粉丝,比如,粟裕的粉丝在网上叫“粟米”,还有专门的论坛。我常常在思索,为什么在和平年代,这些英雄人物还能受到如此追捧?得出的一个总结是,只要是英雄,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受到尊崇。革命英雄们的热血故事和非凡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黄玮
上一篇:八月45部影片扎堆竞争暑期档 平均每周超10部上映
下一篇:生命的焦虑,把我们引向伦理学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