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人民政协报] 感受廊坊乡村游

郝雪

2016-06-03期09版

1

5月19日,当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的同时,40多公里外的河北廊坊市,召开了中国报业第二次旅游大会,乡村旅游发展峰会也同期举行。位于北京、天津之间的廊坊,作为“京津走廊”的一颗明珠,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现在搭上京津冀一体化这班列车,廊坊的美也被更多的人认知。“乡村休闲”正成为其重点打造的旅游品牌之一。

镜头一

骑行漫道:万草千花一晌开

虽已“北漂”多年,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廊坊。这次终于找到机会,一探究竟。

对于热爱骑行的人而言,大厂县陈府乡可谓名气在外。这里开发了20余公里的自行车步道,已然成为廊坊乡村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清晨的威武屯晨炊袅袅鸡犬相闻,几个装备齐全的年轻人正在做着热身运动。队长蓝海介绍说,这是一次临时召集的骑行活动。前一天,他在网上发起召集令,很快就有三位北京骑友、两位天津骑友和一位燕郊骑友应召。“我们都是初级的骑行爱好者,平时在城里工作,厌倦了都市的喧嚣,周末邀三五同道中人在近郊进行骑行活动,既放松心灵洗涤心智,又能缓解亚健康带来的危害。早就听说廊坊有一条不错的骑行绿道,这次就来感受这里‘看得见乡村记得住乡愁’的骑行魅力。”蓝海看到我心有所动,热情地欢迎我加入其中。

由于大家都是初次来威武屯骑行,路线设定为15公里。以影视基地为起点,祁陈路入口——沁心农业园———漫兴营清真寺——马家庙村——吴辛庄村幸福街——吴马路东杨辛庄村双马路漫兴营村——双马路熏衣草庄园———双马路农业园区管委会返回祁陈路影视基地,这是一条骑友们在网上推荐的路线。

阳光初照,雾气尚存,闻着泥土与青草的混合气息,一队人就这样出发了。“在柏油路面上骑行,节奏控制很重要。”初次体验骑行的我,受到大家的很多关照,也了解了不少骑行的知识。由于有的车子是半光胎,有的车子是山地胎,相差很大,所以大家约定这次体验式骑行,保持在每小时10公里的时速。一北京骑友边骑边深呼吸,他说:“我要在这个‘京东氧吧’里给大脑补补氧,修复受损的脑细胞。”一路说说笑笑,先前的陌生与距离已荡然无存,友情与热情在这风景如画中饱满起来。

据廊坊市有关部门介绍,这条骑行绿道总投资1.2亿元,是廊坊市重点打造的乡村游精品线路,完美地诠释了“漫享田园、民族风情、健康休闲”的主题,沿途既有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又有以生态农场为代表的现代休闲农业。与骑行绿道配套而建的驿站、自行车换乘等设施,将美丽乡村、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项目串联组合,形成一段一品、一站一景的乡村休闲模式。

镜头二

采菊东篱下邀你至田家

离开骑行绿道,转而走进坐落在和平路北端的农科园。这是游览田园风光、体验现代休闲农业的又一理想场所。

沿着五色风车点缀的长廊步入正门,俨然进入热带世界:面包树、人心果、莲雾、杨桃、香蕉等树木瓜果馥郁芬芳,令人迷醉,原木搭建的长桥游廊沿蓝色泳池迂回环绕,有游人打趣顺手拍了张照片发给朋友,说已到海南,引来周边笑声连连。

穿过垂吊着的壮观丝瓜架,踏进一扇竹门,农耕文明扑面而来,犁地的黄牛活灵活现,人家篱院错落别致,小桥流水潺潺,金黄的包谷挂满柴扉,绿蔬红果生机盎然,游人怀抱硕大的南瓜拍照留念。

继续前行又是别有洞天。一排排塑料管道展现在游人面前,据农科园工作人员介绍,这叫无土栽培床,通过在管道上打孔并输入营养液就能实现无土栽培蔬菜和花草,那些营养液培育的石斛兰、红掌、佛珠吊兰等等叫不上名字的花卉却长得美不胜收赏心悦目。正在想这些脱离了土壤培育的蔬菜会是一种什么味道时,旁边一个女孩指着红白相间的花草对同伴说,这种草叫彩叶草,花语是绝望的恋情。有些令人心痛的解读,也令花儿们更加活灵活现起来。

此时,迎面而来一位从北京来的80后辣妈正在给女儿讲述自己小时候耕种的故事,“在城市生活的小孩早已不知耕种为何物,根本体会不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更难解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境。”她说,这次带女儿来收获很大,不仅带她认识了各种植物,还教会了她如何耕种。而小姑娘一路学习后,面带羞涩地对妈妈说:“我以后再也不浪费食物了。”辣妈脸上浮现赞许的微笑。

专家观点

文化乡村期待破题

一幕幕镜头下,描绘出廊坊旅游的勃勃生机。正如廊坊市政府党组成员张春生在乡村游发展峰会中提到的,2015年廊坊全市旅游人数增加22%,旅游收入增长32%,其中乡村旅游占比很大。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乡村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未来的乡村游发展亟须转型升级。此次峰会正是要梳理和总结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研讨热点、难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乡村旅游优化问题的思考”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带给这场峰会的智慧结晶。在他看来,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挖掘、整理乡村自身的文化和历史,让传统元素在现代消费中“复活”,为时尚消费输入古老文化的“血液”,这已经形成一种共识。

“乡村文化的原真性不是静态的、固化的,而是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客观呈现。真正决定乡村文化原真性的,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基于这种判断和认知,他建议说,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要给土地主人更多选择方案,在土地主人赋权范围内进行文化创新,用专业的智慧和执行的能力,在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的丰富生长上给予更多帮助和指导。

“乡村文化是一个客观存在,文化乡村则是一个主观感知。”厉新建认为,在挖掘乡村文化的同时,要通过创意让乡村的文化更加丰富,在乡村建设和创客行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给乡村带来更多文化增量,培育新的文化在乡村空间中发展,从而生长出一个文化乡村。

上一篇:解密人民币上的风景:酒泉发射场曾是候选方案
下一篇:莫言谈文学:最疯的想象,最真的现实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