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书法正道谈

书法与修养

书法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有“字如其人”的说法,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世界上有笔相公司,因字迹而辨人性,可见乃共识。签字的法律效力足以证明,书与人是联系在一起的,其人决定其书。反过来练书而可以完人,这就是修养的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养,“道德仁义礼”也是修养,人的能力、悟性、见识、知识等等也可归于修养。修养贯穿于人的一生,写字折射的是修养。评价一个人字的好坏,必兼及其人。一个人的审美,通过字暴露无遗。什么“以丑为美”,什么“粗野狂怪”,什么“孩儿笔”,什么“闺中秀”,什么“霸悍”,什么“儒雅”等等,尽在不言中了。书法界有“藏拙”一说,正所谓藏其短,而秀其长。学书之人岂可不慎呢?

书法与文学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书法形式与所写内容密切相关。恰如其分、锦上添花是对书法的起码要求。写唐诗、宋词与写自撰的诗词没什么两样。写他人的需要理解,写自己的需要结合。关键是对书法形式的要求不能降低。书法的专业性不容替代。文人写字的儒雅是单纯练习勾点撇捺得不到的,毛笔的书写技巧也不是简单的跨界即能收获到的,术业有专攻,彼此要尊重。书法的形式、文学的内容是“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书法与绘画

中国书法与绘画是孪生,但不能画等号。书依旧是书,画依旧是画。同源异脉,共树分条。需要强调的是,同作为线的艺术,对线的要求都应该是一致的。“十年的画可以上墙,十年的字上不了墙。”书法对线的专门依赖或者说依靠,决定了“自古华山一条路”。学习书法枯燥吃功夫,使许许多多的人望而却步或选择绕行,但无论怎样,线的质量最终都是衡量书画水准的标尺。形象越简单,对线条的要求越高,这应是书画界的共识。对线的体悟一靠实践,二靠比较鉴别,三靠学识修养,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书法与绘画要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彼此进步,共同发展,否则只能是自毁长城。

学书靠临摹

学习书法靠临摹。书法的语汇是千百年的积累,看似一成不变的程式,其实蕴含着前人的智慧。代代相传,我们才有了今天与古人对话的资本。因此颜柳欧赵仍不失为规矩,苏黄米蔡仍不失为榜样,种种法帖碑版都不失为登堂入室的典范。水有源,树有本,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适合于孤芳自赏,难有交流。临书写像了谁不是目的,目的是将来有一天写出自己,临摹是创新的第一步。

书法的读与写

书法不仅需要写还需要读,读比写难。学习书法有了一定的写的基础,要学会读。读是思考,是用脑子去揣摩古人的笔意、结字与章法,乃至风格流派。由小而大,循环往复,咀嚼赏鉴,最后把自己摆进去,提高自己的鉴赏批评能力。河伯与海若,又观于海者难为水,当我们的心虚下来的时候,就能纳百川了。

书法的品评

品评书法也须有法。若依书法的法则与规律,品评书法就会得出趋于一致的意见。这个不难,以往的经验俯拾皆是,学生评价老师的板书即是其一。可是一旦背离了书法之正道,则混乱滋生,笑话百出,因为失去标准,评骘优劣便无从谈起了。

即归正道,书法品评之难,难在“隔行如隔山”。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有其共同的品评方法,但又有各自不同的标准。书法之难,难在一生擅写一种书体已属不易。如小楷,书家者流非人人兼擅,大多以小写大字视之。殊不知小楷自钟王始,自汉简、写经始,便形成了独特的书写方法。因此细究之“小楷法晋唐”的道理,由用笔而风格,小中能见大。后来之“馆阁”病在“千人一面”;今日之小楷病在“大小由之”。“异曲同工”处,都埋没了中国书法之魂。故言及欣赏与批评,这个艺术不可或缺的环节,或云今日展览导航之关捩子,走正道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了。

书法与创新

看似古老的书法其实生机勃勃,这正应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话。书法可以为我们今天的万众创新助力。创新需要韧力恒心,创新需要辩证思维,书法提供的恰恰是人的智慧和持久的力量。书法不是保守的代名词。正像我们认为的那样,书法那条线是运动的,变化的,生生不息的,它提供给人的冷静更是独特的,相信书法之正道,它会给你提供一片蓝天。

(曹柏崑 作者系第八、九、十届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理事、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上一篇:莫言谈文学:最疯的想象,最真的现实
下一篇:[解放周末/言讲]话外音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