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二玲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支撑、机制创新、社会参与,突出“五化”建设。经过两年多努力,廊坊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基本构建起网络布局一体化、持续发展制度化、运行管理科学化、服务供给均衡化的公共文化生态空间。
多措并举,推进设施建设网络化。文化设施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构建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旨在让群众得实惠,成为群众用之不竭的文化财富。廊坊市以创建为契机,通过新建文化设施、购买商用设施、改扩建原有设施、整合社会资源等多种途径推动文化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丰富种类,推进文化活动品牌化。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创建示范区的关键。廊坊市积极拓展服务,不断提升供给水平,让文化的雨露遍泽城乡,惠及全民的文化供给体系,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廊坊创新群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载体,相继打造了“幸福廊坊”文化艺术节、“梦想如歌”廊坊合唱艺术节、“双百双十”农村文化先进评比、“百名画家画廊坊、百名摄影家拍廊坊”优秀作品巡回展等系列文化品牌,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持续提升。
注重均衡,推进文化服务均等化。实施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项目,是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均衡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理念,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环节倾斜、向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和活动倾斜。
深入研究,推进体系建设制度化。基层特别是乡镇和农村,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其中乡镇一级发挥着承上启下、辐射带动的作用,是城乡文化一体化、均等化的关键点,是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核心环节。廊坊市确定“乡镇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课题,构建起以1个规范、5项制度为内容的“1+5”制度保障体系,探索形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运营主体上移新模式。
整合资源,推进文化服务多元化。公共文化资源类型多、主体杂、数量大,条块体制下往往处于分散游离状态,建立能够激活、聚合、凝炼、扩散这些专有资源的有效机制是示范区创建重要内容。按照“整合、共享、均等、便利”理念,廊坊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全民共享”的建设运营模式,谋划筹建了“文化同行”——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促进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