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 《习近平时代》绪论(三)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

——《习近平时代》 绪论 (三)

[美]熊玠

    是否具有长远的战略思维,这是衡量中国领导人历史地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在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的很短时间内,他就展现了非常宏大的战略视野和娴熟的政治运作才能,很快就跻身于能够主导国际事务的领袖行列。中国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对其寄予厚望。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2014年10月一次演讲中说:我觉得中国1949年以后,毛泽东30年,邓小平30年,现在习近平将考虑后面的30年,这个非常重要。

  美国《时代周刊》2015年4月16日在其网站公布了2015年度全球一百位最有影响力人物名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入选。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为《时代周刊》撰文评价习近平称,习近平的成功关乎中国以及世界的命运。中国将成为亚洲的主导经济体,同时中国正寻求通过其积极的外交政策将这种经济实力转变成地缘政治影响力和新的全球秩序。自2009年首次入选以来,习近平已是第6次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位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之后,习近平第3次入选。“革新”“变化”也是习近平前几次入选时代年度影响力人物时的关键词。习近平作为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入选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撰写的评语评价其为“中国新一轮革新的中心人物”。

  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也撰文评价习近平是继邓小平之后最具转型色彩的中国领导人,风格稳重自信,促进中国在高度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取得成功,获得全球思想领袖的广泛关注。

  与国际社会对习近平的点赞声不断升温相比,习近平的铁腕反腐、民主开明、敢于担当的政治家气度,也受到国内民众的高度认可。2013年10月间,中国互联网出现了一段名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的动漫视频,在这则“尺度很大”的5分钟视频中,习近平主席以卡通形象出现,这也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以卡通动漫人物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在网络舆论场上,习近平大受网民欢迎,被网民亲切地称为“习大大”。这种与民众轻松自然的互动状态,反映出习近平一种开明开放的姿态。习近平透露,“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他还指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好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习近平在推动改革中率先垂范,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百姓装在心中,成为敢于担当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和一面镜子。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习近平领导风格中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如何踢好中国改革的下半场

  习近平是个标准的球迷。北京八一中学是个足球氛围浓厚的学校,少年时代的习近平在此就读时喜爱上了足球。那时习近平作为汇文足球队的队员和一些“红二代”学生球员交过手。在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期间,习近平经常在周末回北京时让好友、围棋国手聂卫平找足球票。1983年夏天,习近平与聂卫平在上海观看中国队和英甲亚军沃特福德的比赛,中国队后防线被打的七零八落,被沃特福德打进5球,二人愤愤离场。谈及那场比赛,聂卫平表示,习近平虽然“看得伤心”,“但他一直很关注中国足球”。

  1988年,习近平就曾在《提倡“经济大合唱”》一文中,谈到足球赛给他的启示——“经济大合唱”就是要讲协调、讲配合……这好比一场足球赛,仅讲个人技术水平恐怕已经不合潮流了,配合意识已经成为绿茵场上重要的战术意识。一个地方的经济工作,上下左右要形成一个整体。

  因为深爱足球,所以,足球比赛的一些术语也顺理成章成为人们比喻习近平领导中国改革的代名词,其中最典型的要算“如何踢好中国改革的下半场”。

  自1979年邓小平成为中国改革的最高领导者之后,到2012年习近平成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路程。这30多年,可以称为中国改革的“上半场”。

  中国改革的“上半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被世界公认为“中国崛起”或“中国奇迹”。

  但“上半场”结束后,习近平面临的形势却并不完全乐观。

  中国学者、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有这样的描述:

  “大家都知道,过去这三十多年,我们把它叫作改革开放时期。现在回头来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把一些事想得有点简单了,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当时没有想到。什么意思呢?当时,我们脑子里想到的改革,不外乎就是从某个起点走向某个终点,起点是旧体制,终点是新体制。这个过程的结果会怎样呢?按照当时的逻辑来说,我们只能想到两种结果,一个是成功,一个是失败:如果最后走到终点,改革就成功了;如果又回到原来的起点,改革就失败了。

  但是,其实还有第三种可能性,这是当初我们没有想到的。就是走到半路的时候,它不走了,不动了。它不但不动,还把这种状态定型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体制。”

  改革出现了一种停滞,“有人不愿意往下走了”,换句话说,下半场有人不愿意接着踢了。当然,这些还只是表象,中国改革深层次的问题显然要严峻得多。对此,习近平有这样的论述: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

  2013年11月,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推进改革的形势和困难作了这样详细的说明:

  “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对如何踢好中国改革的“下半场”,习近平似乎已经胸有成竹。2014年,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这样的讲话:

  “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打虎英雄”决心打破“腐败魔咒”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指出:除非你尝到过深谷的滋味,否则你就不可能真正领略险峰的情趣。如果你只是站在局外旁观,那么你也不可能懂得一个领导人的动力来自何处。

  政治家在面临权力分配和调整时遭遇到的压力之大,特别是清除权力最高层的腐败行为时面临的风险之大,是局外人无法了解的。中国过去有一句话叫:刑不上大夫。意思是省部级以上的官员,就可以免除刑事处罚了,过去的高级官员即使触犯了法律,处罚也多以贬职、降级、批评斥责为主,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面子”。

  重组权力,改革弊政,正本清源,依法惩治腐败高官,这些举措被中国人形象地称为“打老虎”。众所周知,老虎是猛兽,一旦打不过它,是会被老虎吃掉的。因此,反腐败就如同猎人打虎,是极高风险的行为,一旦打虎失败,猎人就有灭顶之灾。因此,中国历朝历代在“打老虎”的问题上都是慎之又慎,决策者十之八九的时候是“睁只眼闭只眼”或者“绕着走”。

  2012年岁末,当刚刚登上最高政治舞台的习近平向中国民众宣示“打铁还需自身硬”“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时,国内的民众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的。但随后习近平一系列打虎动作的出炉,让老百姓看到了他的“实诚”——仅2014年一年间,中国就有四个特大型“老虎”被拿下,他们是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周永康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书记,他是正国级的高官,出外访问能享受首脑待遇;徐才厚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是副国级的高官,他主管军队的干部人事工作达10多年之久,徐在军队中的地位高于美国的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是中国军队中举足轻重的领导人;令计划担任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案发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也属于副国级高官。令计划担任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比白宫办公厅主任更重要更敏感;苏荣担任过多个省的省委书记,被抓时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也是副国级的高官。另外,从中共十八大以来,先后接受调查处分的腐败官员仅省部级以上的就超过100位,其中不乏位高权重的“大夫级”高官。

  中国的年轻人在网络上给习近平画了一幅漫画像——习近平骑在“大老虎”背上,挥拳痛击猛虎,这幅模仿打虎英雄武松设计的卡通形象,鲜明地说明了民众已经很自然地认可习近平打击腐败的魄力和勇气,中共的纪律检查机关也是一个动真格、不怕事、不讲情面的“铁面判官”形象。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到2012年,中国因为腐败问题受到法律惩处的高级官员,总是停留在副总理、副委员长或者政治局委员这个级别,从来还没有一位政治局常委或者正国级官员被法律问责,以至于中国民间传出“反腐有上限”的说法,意思是到了政治局常委这样的级别,就不再有腐败问责的风险了,但这个延续了60多年的所谓“惯例”在习近平的铁拳攻击下,已经不复存在。这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史上是第一例。今后,不管是谁,不管级别有多高,也不管权力有多大,一旦违反法律和中共的纪律,就得被问责。这条“高压线”在习近平手里被充上了电。

  英国的阿克顿勋爵曾经深刻地指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是万古不易的铁律。如何驯服权力?如何抑制权力导致的腐败?又如何让权力正确而高效地发挥作用?人类的探索充满艰辛。一部人类政治史,就是一部人类探索正确驾驭权力的历史。对此,习近平的政治探索是具有独特意义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近13.6亿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权力掌舵者是不可想象的。保持权力运行的统一高效和稳定,必须是第一追求。与此同时,如何防止强势的权力发生蜕变和腐败,使权力始终在清廉的轨道上运行,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经讲过一个故事:2013年3月,他担任中共中央纪委书记后不久,在北京见到了他的美国老朋友基辛格,当他介绍自己的职务和分管工作时,基辛格点评说“这是一项伟大的工作”。王岐山后来笑谈,我理解基辛格博士说的“伟大的工作”,其真实的含义应当是“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理解他的话不像是好话,而是在调侃我——伟大的工作,是指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做不到,管不住……”

  一个拥有87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如何清除腐败,保持高效廉洁,这被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并不让人奇怪。既要保持中国共产党稳固的执政地位,又要防止权力滋生腐败,这种打破“腐败魔咒”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样摆在习近平面前。

  对于这样的质疑,习近平的回复是“中国共产党还就不信这个邪”。不信邪,就得拿出让人信服的硬招来。从2012年末到2015年初,在不到3年时间里,习近平通过自己一系列的强势表现,已经显示了他具备完成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勇气、智慧和政治谋略。如果在一个世界人口最多、封建专制传统最长、官僚主义积弊最深的东方大国里,实现政治清明、官员清廉、治理有效、民众欢迎的政治新常态,那将毫无疑问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先前备受争议的“中国道路”也将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目标直指2049年

  习近平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这是习近平执政两年多以来,国际政治评论家比较一致的评价。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评论很有代表性。他2014年10月在一次演讲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一定要考虑长远的目标。长远的目标非常重要。世界上其他的地方,大多数国家的多党制只能考虑我当总统、总理任期之内的事情,超过任期就不考虑了。像新加坡的执政党这样的能为长远考虑的党也不多了,越来越少。

  这是什么概念呢?我觉得中国1949年以后,毛泽东30年,邓小平30年,现在习近平将考虑后面的30年,这个非常重要。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掌握政权是在1949年。1949年以后他应该搞建设,搞制度建设。很可惜的是他是理想主义者,1949年以后还搞继续革命,所以出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就是接受了毛泽东时代的教训转向搞现代化建设的30年。现在真正进入后邓小平时代。习近平考虑的就是下面30年的事情,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2014年6月16日,FT中文网刊登《习近平的改革及其使命》一文,作者正是曾任世界银行(WB)行长、美国贸易代表和副国务卿的佐利克先生。佐利克的观察可谓相当深入:

  “在上任大约一年之际,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执政方向日益清晰。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目前,中共正号召干部观看一部关于苏联解体的纪录片,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也没有被视为英雄。

  在把维护中共当作首要任务的前提下,他的改革应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经济改革将不会伴随着政治上的放开。与此相反,考虑到改革带来的风险,他的信念是必须把政治置于控制之下。

  改革将把关注点放在经济治理和现代化上。对西方人来说,这些名词看起来或许有些模棱两可。这位中国国家主席的历史任务是:为恢复世界大国地位的中国,构建现代经济结构。”

  如果说佐利克先生偏重于观察习近平的经济改革蓝图的话,一些观察家注意到习近平的整体改革方案已经呼之欲出。

  其中,以香港《大公报》的评论文章最具代表性。2014年6月,就在佐利克先生发表上述文章的几天后,《大公报》以《习近平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师”身份渐显》为题,再次深入分析了习近平的“棋局”:习近平以最高领导人身份循例兼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再加上其国安委主席、中央网信领导小组组长等职务,使其不仅执掌了宪法赋予的最高国家权力,更为重要的是,直接掌管了政治、国家安全、外事、社会管理等重要领域,便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大幅提升了复杂利益博弈格局下的权力运行效率,为深化改革进行更加高效的顶层设计。至此,习近平作为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师”的形象渐趋清晰,影响力逐渐显现。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至此,习近平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经基本定型。对此,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指出,在上任两年多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公布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次获得大规模宣传,显示其已经被中国共产党党内高层普遍接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如同围棋上的布子取势。2000多年前,中国的战略家之父孙武就在《孙子·势篇》形象地指出: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取势,就是储备势能。高明的棋手总是善于充分发挥棋子的整体功能和时势与位势的效应,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概而言之,摆在习近平面前的课题有三:一是在经济上,如何摆脱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让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从而让中国晋级到经济富国阵营。二是在政治上,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使中国成为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的典范国家。三是在文化上,如何恢复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使中国人成为世界高尚品格的代表,使中国精神能够像灯塔一样驱散黑暗,照亮人类进步的航程。

  这样的战略目标已被习近平高度浓缩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犹如灯塔,召唤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行,全力做好改革这篇大文章。

  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这是习近平很鲜明的一种领导风格。习近平在2015年5月5日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再次号召大家都要做“改革的促进派”: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正确把握改革大局,从改革大局出发看待利益关系调整,只要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都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36年2月,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高原,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毛泽东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名为《沁园春·雪》的著名诗词。在这首诗词中,当时只有43岁的革命家毛泽东纵评中华民族的英雄豪杰,认为古代英雄都已经成为过去,挽救民族命运、振兴国家的使命正属于当代中国人民。

  33年后的1969年初冬,16岁的习近平来到与陕北清涧县比邻的延川县,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队岁月。习近平后来回忆,这7年的知青艰苦经历,是他一生中最难忘最重要的成长岁月,正是在这片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英雄豪杰的黄土地上,习近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习近平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

  伟大的历史英雄必须要站在伟大的历史舞台上才能凸显出来。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是人类文明进入新千年后最为重要的时刻,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也取决于各国政治家对航向的掌控能力。中国正在演出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改革大剧,站在这部大剧舞台中央的习近平,将如何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值得全世界一同期待!

上一篇:黄土高原上的知青岁月——《习近平时代》选载
下一篇: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习近平时代》绪论(二)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