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回望与反思:中国非遗保护路
  不是缺乏资料,而是缺少理论照进现实

  在中国,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也进入抛开表面文章,直面现实问题的深水区。我们提出了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等等这些看似相当科学也十分合理的保护理念,但是这些理念如何践行,目前尚没有一个好的案例得到大家的共识。
  可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研究课题、学术论文、媒体报道却以每年倍数增长的速度,涌现非遗的各种观点与见解。而在这热潮之中,又有几人是沉潜在传承人身边,踏踏实实为其一鸣的人?多年来我一直在非遗的世界里摸爬滚打,五年前的博士论文,两年前对博士后出站报告的悉心准备,让我较多地接触了这浩如烟海的非遗资料。初读是一种惊喜,为这种井喷式的关注与觉醒而喜,细读后却是悲凉,因为十之八九是似曾相识、是蜻蜓点水、是信口开河。偶有几位有理论、有观点者,也明显缺少与非遗实际胶漆与共的追踪思考。相反,倒是那些伪非遗,反而叫声颇高,一如盛夏蝉鸣,唯恐不知天之燥。当下,我们看到全国各地的非遗保护,多数是问“如何可以申请非遗项目”、“如何用非遗挣更多的钱”以及“如何可以通过非遗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些想法不能说不可以,但却是舍本逐末,甚至连保护非遗的初衷都未可知。反问之:非遗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若有,它还需要什么保护?
  十多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比如顶层设计的助推力、保护体系与保护机构的建立健全、保护方法的不断探索等。然而现实仍有那么多的不尽如人意,有各种瞒天过海与利益竞逐,有无厘头的行业内憎恨与盲目攀比等等。矛盾与问题倒逼体制机制的健全,进而我们反思“何谓非遗保护”、“非遗保护的目的与归旨是什么”以及“非遗传承人体制机制如何健全”等非遗本质问题。
  我们之所以要反思自身,就是希望通过反思找到更多、更好、更切合实际的路。因此,非遗保护首先要防止将非遗利益化作为唯一出路。那些高呼产业化运作的人,往往重视的不在手艺人的“艺”与“道”,在乎的是如何挣得更多的钱。但是人世间很多东西不是金钱所能够衡量的,价值也不全在有形与可度量的天平上。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媒体报道的深入性、思考性与纪录性;鼓励那些有一定学术积累和理论基础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老师与研究生们长期跟踪自己的研究对象,不以年度甚至是三年五年的短期效应为归旨的学术沉淀;要督促政策的制定者们,不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方式制定政策,而是根据不同非遗项目的属性,也包括不同地区非遗的差异性去制定更加细致的保护条例与保护政策等。
上一篇:今天,我们如何保护非遗
下一篇:“十三五”:各地文化产业如何布局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