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文化如花竞芳菲——廊坊谱写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

时光流转,文化不衰。

从“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到今天,4000年辉煌灿烂的历史,铸就了廊坊深沉厚重、经久不衰的“文化灵魂”。

新中国成立70年,从当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百花齐放”,廊坊文化事业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建市30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廊坊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完成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历史性跨越。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把加快文化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厚积薄发,谱写了廊坊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秋日的午后,程玉祥来到市图书馆看书。“我们年轻的时候,一年到头读不到几本书、看不上几场电影。现在好了,可以到图书馆看书,到电影院看电影,到公园去跳舞唱歌,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程玉祥今年70岁,与共和国同龄的他,见证了廊坊70年文化发展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市公共文化事业百废待兴,文化设施短缺、文化生活贫乏。人们渴望文化知识,期盼文化娱乐。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市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979年,地区群艺馆建立,为市民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1983年,可容纳2000名观众,具有舞台灯光、布景装置等设备的流动剧场,成为市民享受文化艺术滋养的精神家园;1996年,建筑面积5465平方米、能同时容纳500人阅览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廊坊市图书馆建成并向社会开放,为市民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相继出台,硬件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我市文化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特别是2014年,随着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启动,我市用于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得到显著优化,开创了我市文化事业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现如今,在廊坊,所有公共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均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读书看报、参观游览、文艺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提供。

有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支撑,还需要丰富的活动来引领群众。多年来,我市突出特色打造文化品牌,深入推进文化活动惠及千家万户。“幸福廊坊”文化艺术节、“彩色周末”广场文化活动、“书香廊坊”读书会、“双百双十”农村文化先进评比……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为廊坊百姓奉献了一场场丰盛的文化盛宴,有温度的文化生活成为廊坊百姓幸福指标的重要维度。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业态迅速兴起

昨日的文化,今日的经济。

上世纪90年代,文化产业在我国虽尚属空白,但这个新鲜的词汇却慢慢被人们认识、了解和接受。直到今天,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廊坊也在这样的历史大潮中,实现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好风凭借力。近年来,廊坊抢抓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和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将文化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重要抓手,摆放到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高站位、大视野、巧借力,使我市文化产业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实现了从“软实力”到“硬产业”的华丽转身。

为实现与京津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我市主动对接京津、融入京津,精心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引进动漫游戏、演艺会展、影视制作等新兴产业项目,借势借力助推我市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被称为“荒土里长出来的奇迹”的大厂影视小镇,通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和培育,目前已签约超过80家国内外影视文创龙头企业,签约投资额超100亿元,成为了京津冀影视文创产业的新高地。

与此同时,我市依托传统文化、自然资源,将其转化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传承推广中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城县立足于本地红木文化资源禀赋,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大厂回族自治县花丝镶嵌、景泰蓝等手工艺品世代传承,资源特色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在廊坊落地扎根,使全市文化产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为廊坊经济发展提档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截至2018年,全市已建成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6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项目达到182个,累计投资规模达到1318亿元;新增规上文化企业62家,增幅全省第一。

文化“走出去”步伐坚定 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廊坊依托毗邻京津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快构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奋力开辟京津廊文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016年以来,全市开展“京津冀文化联动”系列交流活动11次,强力推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2017年2月,我市首部以红木为题材的大型原创音乐剧《紫檀》,在北京保利剧院精彩上演,成为我市又一个对外展示交流的窗口。同年,相继组织“中国梦·廊坊梦·百姓梦”——廊坊市优秀美术摄影作品“运河行”活动、第二届京津冀文化体验展等大型京津冀区域文化交流活动300多场次,打开了京津冀之间高层次、全方位、深入合作的大门,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和京津冀文化一体化进程。

走出去的领域不断拓宽……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精品文化”走出去战略,深挖廊坊文化底蕴,打造廊坊特色文艺精品,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奏响了文化对外交流的时代强音。

2017年11月,中波文艺院会暨中国廊坊文化走进波兰活动,在华沙波兰皇家瓦津基博物馆国王剧院举行,架起了文化国际交流的艺术桥梁,抒写了廊坊文化“走出去”的骄人成绩。

今年6月16日,为期3天的通武廊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展、第七届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通武廊大运河风光摄影展在廊坊国际会展中心B馆落幕。活动期间,来自通武廊的80余项非遗项目、14家优秀文旅创意企业齐聚一堂,为市民“烹制”了一道靓丽的文化“盛宴”。

廊坊的文化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廊坊文化外交中的文化底色越来越凸显,廊坊文化“走出去”步伐稳健、足音强劲。

春风化雨花竞放,姹紫嫣红物候新。今天,在廊坊这片热土上,标志性文化设施以及人文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熠熠生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迸发,文化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站在历史新起点,廊坊文化强市的宏伟画卷徐徐铺展,文化建设将继续腾飞!(本报记者 史丽丽)

文化建设篇

文化如花竞芳菲

本报记者 金志超 李建国 陈童 刘向 贾珺 卢锋 图

2017.5.30 壹佰剧院提供了多类文化展示平台。

2019.1.30 廊坊市区万达广场夜景。

2018.5.31 “图书馆人之夜音乐会”在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

2017.5.31书博会展馆内,孩子兴致勃勃地翻阅图书。

2017.5.12 社区自助图书馆。

2018.7.18 学生暑期参加游泳培训。

2012.1.26 非遗进社区系列文化体验活动。

2017.6.16 “月来月有戏”精品演出年活动在管道局影剧院上演。

1993年夏,廊坊青年礼仪大赛。

2019.6.15 廊坊体育场中超比赛现场,河北华夏幸福主场迎战大连一方。

上一篇:廊坊:繁荣文化提升精神品位
下一篇: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作品展在我市开幕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