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观一人以察家国

《宋庆龄传(增订版)》

《孙中山传(增订版)》

尚明轩 著 西苑出版社出版


       2016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宋庆龄逝世35周年,在此时细读简叙《宋庆龄传(增订版)》、《孙中山传(增订版)》是为纪念。

      《宋庆龄传(增订版)》封面题签为邓颖超;《孙中山传(增订版)》题签,是宋庆龄。两传同时进行增订,历时5年,是现年90多岁高龄的尚明轩研究员历时逾一个甲子的学术研究结晶。

       1980年2月23日,耄耋之年的宋庆龄,在亲笔给《孙中山传》的作者尚明轩的复函中写道:“孙先生给列宁的贺电,是在上海由他拍发的。孙先生在广州时也给列宁通电、通信,可惜,宝贵的底稿都被陈炯明放火烧观音山住所时烧去。”

       这封近600字的复函,宋庆龄严谨细致地回忆讲述了四个史实。字间笔力遒劲、端雅,行文淳厚平易。其时,《孙中山传》初版刚刚问世,而年近七旬的尚明轩也已在孙、宋研究领域探求近30年。

       1981年5月29日,88岁的宋庆龄于北京寓所逝世。

       她最后复函尚明轩的时间则是在4个月前。

       自1973年8月到1981年1月间,因研究、撰写《孙中山传》,尚明轩陆续收到宋庆龄的复函、来函共9封,其中有她的亲笔,也有她秘书室代书,这9封包括信封在内的全部原件,均被尚明轩视为重要的文献文物珍藏至今。

在尚明轩所著《宋庆龄传(增订版)》中,将这9封中的三封首次影印,以飨读者。宋庆龄的人格魅力在一字一言、一事一物间凸显,这也是无数读者爱她的原因之一。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这样形容宋庆龄:“她的外表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而内心是力图冲破罗网的雄狮。”

       《宋庆龄传》初版于1990年,曾四次印刷,没有再版过。旧稿40多万字,增订版为70万字,增加了近30万字。在增订的要求和写法上,基本上和《孙中山传(增订版)》相同。在内容上特别增加了宋庆龄在1949年后33年的分量。

       同时,采用新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以及近200幅照片和墨迹等文物资料,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她投身中国革命、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与建设的历程。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考述,显示她的历史功绩,对她在活动中的某些功过得失,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在1949年后这段完全崭新的历史和复杂的形势下,作为国家重要领导人和在国际上有崇高威望的政治活动家,宋庆龄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妇女儿童福利事业、祖国统一大业、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事业等方面都做了不朽的贡献。

       她是近现代中国很有个人特点的政治家,具有远见卓识和独立判断,绝不随声附和、像墙头草似的随风转向,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代漩涡,爱国主义贯穿其一生。

       对于宋庆龄的爱国主义,传奇记者爱泼斯坦说,她所具有的是那样一种民族自尊心,使她既无民族自卑感又无民族优越感——前者是爱慕所有外国的东西,认为中国事事不如人;后者则是夸耀所有中国的东西,对一切外国东西都不屑一顾。作为一个中国人,她昂首挺立,同外国人完全平等……她是民主的——从这个词的最深刻的意义上说。对她来说,国家就是人民,是广大的劳动大众。

       增订版正是在她后33年的考述中,尤为着力描绘,进一步勾勒出她的个性特点。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起过巨大推动作用的革命家,对孙中山的研究从未停止。

      《孙中山传》自1979年初版问世至2008年,出过4版。期间还出版过日文、朝鲜文及国内几种少数民族文字版。前4版的篇幅都不大,初版只有12万字,第4版也仅有24万字,而《孙中山传(增订版)》为80万字,增加了56万字。增订版总体上基本保留了前4版的韵调,而在全书的架构、章节及写法上,则都进行了很大的增补、修改和变动,丰富了传主在历史事件和思想发展中来龙去脉整个过程的描述,增多了评论,充实了内容;并且增补或更换了国内外挖掘和发表的最新史料和研究成果,为学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重要历史素材。

      “文,爱国若命。” 爱国,是孙中山全部事业的原动力和归宿。因此在写法上,为增强学术著作的可读性,采用生动活泼的笔墨描绘历史,力求深入浅出,风格平易,凸显了这一核心主线。在书中,增添了300多幅照片和题词、遗墨等文物资料,与文字相互印证,对照参阅,做到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既能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专门研究工作者所用,又能够适合愿意了解这一段历史的读者所需。

       有关历史人物的传记,总会给人这样那样的思考,有人看到了命运,有人发现了规律。

历史学家钱穆在西南联大讲授《国史大纲》时的讲义开宗明义: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反观有价值的历史研究著述,均是不为调查而调查,不为研究而研究, 是以人为根本和终极。所谓观一人以察家国,观一人以明时代。亦如宋庆龄所言:“我们今天纪念过去,但也展望将来,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着明天,为了所有的人民。”

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正在发生……

上一篇:数字阅读风潮之下,如何让阅读“深起来”?
下一篇:当代中国需要“有意思的生活”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