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王蒙谈《记住乡愁》:激发文化自信 有新意也有深意

《记住乡愁》(第二季)研讨会发言摘编

  激发文化自信

  王 蒙

  《记住乡愁》是一个有内涵、有高度、有新意也有深意的片子,看了以后可以咀嚼,也可以回忆,让人领略自然地理、村落人文知识的同时,深深地打动人心,触发对美丽中国、对神州大地的爱恋。农村相对比较稳定的生活,保留了很多中华文化传统。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不能在教育教化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和人心的对接。看了《记住乡愁》你就会感觉到,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在人民当中,深深扎根在土地上,浸润在传统文化里,就在这些让你感动让你爱看的故事里,润物无声地表达传递出来。另外,该片对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觉,推进文化自强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于 丹

  乡愁是一种乡关之叹,是一种家园之思。这部片子讲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原乡,核心价值是伦理唤醒与伦理修复。中国的乡土价值是我们转型时期的价值接续,这部片子清晰地体现了乡土价值中几个核心点:首先是秩序,从一个人内心的秩序到人与人之间的秩序,从家里的长幼秩序到整个国家秩序,这部片子对宗法规矩、乡规民约都做了很好的诠释展现,塑造了一种秩序感的价值默契,强化和凝聚起人们的文化信仰。另外,就是家族品牌与底线坚守,比如片中廉洁村,廉洁就是他们的品牌;孝悌村,孝悌就是他们的品牌;信义村,就是用命也得守住信义。从片中能看到很多规矩、很多仪式,乡村里的敬畏是可以传下来的,这就是对常识与底线的坚守。

  

  愿多些走心之作

  康 震

  这部片子的最大特色就是走心,能够通过精致纯粹、震撼人心的画面,娓娓道来、亲切和煦的叙述,让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和逻辑魅力引领观众的心走。之所以能够走心,关键在于《记住乡愁》找到了讲述中国故事和讲述中国文化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和有效方法,运用动情的表现手法,优美的影像呈现,细节的讲述与展示,接地气的艺术风格,把蕴含在乡情乡愁中的文化基因,传承千年、跨越时空的历史文脉,情理交融、引人入胜地讲了出来,既入眼入耳,更入脑走心。

  

  乡愁是种稀缺资源

  梁宏达

  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天理人伦都作出了具体规范,这些都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所以说,乡愁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要充分开掘利用,推动其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记住乡愁》下一步的拍摄,一要拓展乡愁的内涵,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比如可以考虑展示中国传统中的“匠人精神”。二是拓展乡愁的功能,让乡愁走出去,发掘其进入城市的价值,同时把城市文化请进来,讲述游子归来建设家乡的动人故事,将现代文明的功能和乡愁中传统文化的魅力统一起来。

  

  体现传统道德之美

  苏叔阳

  马克思主义认为,上层建筑中最难改变动摇的就是道德、伦理和习惯。《记住乡愁》深刻地表现了这一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美好的道德观念,应该更好地传承弘扬。比如我们的文化是渐进的、和平的、融合的,我们民族具有宽容容忍、和合而居的弱德之美。实际上,乡愁就是乡恋。“恋”是惆怅的,是充满诗意的。我们这么一个诗意的国家,现在不大会作诗,不会诗意地生活,也不会诗意地反映生活,所以才会有那些庸俗低俗的东西。《记住乡愁》第二季,充满了诗情画意,生动活泼、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达到了目前技术力量所尽可能达到的一个高度,是创作理念、宣传方式、传播手段革命性的创新成果。

  

  文化地图 精神坐标

  吴为山

  《记住乡愁》以线点面相结合的方式走进生活、走进文化、走进历史、走进乡村,传递中华之道、中华之德,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感性显现,教我们如何认识传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勾起了我们的乡愁,勾起了深蕴于我们心灵深处和集体无意识中的那份记忆,也激起我们对这片可以栖居的大地的热爱。《记住乡愁》更为可贵的是其充分把握和利用文字、历史、哲学、音乐、美术、摄影、书法,借助社会学、人类学等,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阐述了民族文化的历史,表达了老百姓的情怀,引人入胜,情景交融,情理互生,是一部难得的教科书,更是文化的地图、传统精神的坐标,是民族发展史的年表。

  

  追寻中华文化精神密码

  张颐武

  《记住乡愁》的精彩就在于用100多个深入人心、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破解中国文化的密码和基因。该片从日常生活入手、从乡村形态着眼,通过小角度、小切口展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形态、生存心态。中国人三代以上,都有一个农村的生活记忆。在当下人们的生存焦虑面前,这部片子正本清源,用具体小故事、日常生活经验把中华文化的核心元素讲出来,让人意识到乡村之美,看到中国山河美、人情美。同时,该片把“活的文化”讲活了,把“人民记忆”通过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讲出了人们对个体生命和民族文化的认同,从家的认同、家族的认同最终到达中华民族的认同。

  

  活化了中华价值

  郭文斌

  《记住乡愁》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和需求,是活在大地上的《春秋》,也是活在大地上的《群书治要》《四库全书》。该片把经典的精神泥土化,与时俱进,极大地校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偏见,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念,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对中国梦的实现,起到了非常有力的基础性推动作用。《记住乡愁》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中国能够保持生命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那就是“知行合一”。一种文化如果不能变成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能给人提供幸福、和谐,这种文化是走不远的。从片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用传统文化给个体生命、家族,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价值,可以看到“知行合一”方法论对中国人的幸福、安宁、保持生机的价值。这些都可以借鉴、可以复制,并在当下发挥作用,产生正面影响。

上一篇:[全国两会]两会代表委员畅谈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年来文艺界新气象
下一篇:不读懂中国 何以了解世界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