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故事汇
【百姓故事汇】刘爱民家庭:好家风凝聚正能量

好家风,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好家风,能凝聚起最强的正能量。

自强不息、爱党爱国、尊老爱幼成就了好家风。刘爱民家庭连续多年被评为廊坊市文明家庭,还荣获2020年度河北省“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代代传

虽说已经开春,但是刘爱民依旧穿着厚毛裤。因为多年的辛苦劳作,让她落下腰腿疼的毛病。

刘爱民1960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1985年与李景亮结婚后,凭着缝纫手艺,在廊坊开发区娄庄村开了家服装加工店。

“那些年,我在大集上摆摊卖布、做活挣钱。”在她的起早贪黑中,日子渐渐好了起来。为了生计,她把几个月大的儿子托付给乡亲照顾,一个月四袋奶粉再加上每月120元的托费,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难以承受,儿子两岁时被接回家。于是,刘爱民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忙活买卖。

那年夏天,刘爱民一早出发乘公交去北京进布料,等到下午四五点钟扛着大包小包走进家门时,看到厨房的桌上摆着一摞烙好的小饼,还有洗好的豆角、黄瓜。刘爱民才发现,这是儿子自己发面烙的饼。“妈妈,我想让你回到家时能吃上热乎饭。”刘爱民将孩子搂入怀中,热泪盈眶。那一年,儿子李鹏7岁,刚上一年级。

放学后,儿子常常独自在家,等待父母工作归来。让刘爱民难以忘记的是一个大风天,她赶集回来,儿子开门时,一阵狂风把门又拍回去,孩子的手指头被生生挤掉了一块肉,顿时鲜血直流。见状,刘爱民顾不上流泪,抱起孩子就往村卫生室跑去……儿子对心急如焚的妈妈说:“妈妈,别哭,我不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看着父亲李景亮早起晚睡,一心扑在教书育人上,成了大家公认的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母亲也日日奋斗,敬老爱幼,李鹏从小就懂事、孝敬长辈,如今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还娶了一位贤惠能干的媳妇。

爱党爱国 坚定信仰不能忘

四月的廊坊开发区憩园小区,玉兰绽放。

“信念的力量,鼓舞着民族的梦想;奋斗的历史,承载着求索的艰辛……”一幢居民楼的阳台上传来洪厚的朗诵声,这是刘爱民的爱人李景亮在朗诵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而作的诗歌。

桃李无言。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李景亮深深知道,爱国的最好方式就是干好事业。他发挥专长,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多篇爱党爱国诗歌,还与刘爱民一起上台朗诵,以自己的方式将爱国热情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孩子大了以后,日子越来越好了,刘爱民也找到了第二乐趣——唱京剧。零基础起步,边学边唱,连续坚持了两年,基本功牢固了,唱功也渐渐长进了。

“我们夫妻二人,各有分工,互相配合。他经常根据不同主题执笔创作新词,我来演唱。”指着屋内挂着的演出照片,刘爱民脸上洋溢着幸福。

“我喜欢唱红色戏曲,爱党爱国是我歌唱的主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刘爱民先后荣获京津冀“银星杯”票友大赛“十大名票”,并被廊坊市京剧协会聘为“特邀演员”。2017年1月23日,经北京市文明办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组海选,刘爱民和李景亮的京剧节目被选中参加演出,让廊坊声音飘荡在了中国国家大剧院。

近几年来,刘爱民曾多次受邀参加廊坊电视台及广阳区、安次区、廊坊开发区举办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创建文明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尊老爱幼 以身作则传孝德

好家风,代代传。

1997年,全家从娄庄村搬进了憩园小区。刘爱民的裁缝店也搬进了地下室,这一干又是17年,这期间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公公婆婆。早晨上班前,她要把中午的菜提前洗出来,面提前发好。虽说忙起来脚不着地,但是心中很踏实。

在公公生活不能自理以后,刘爱民每天给老人定时做饭喂饭,李景亮则利用上午大课间的十分钟,小跑回家给老人翻身。看着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爷爷,李鹏说:“爸爸,我要向您学习。”

2015年,小孙子出生了。对于亲家帮忙照顾孙子多年,刘爱民夫妇心怀感恩,“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一大家子七口人,和和美美,邻里间互帮互助,是幸福的事儿。”

“家风是最宝贵的财富。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宽容待人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将好家风传承下去。”看着小孙子聪明伶俐,待人有礼貌,爱学爱唱,刘爱民感觉生活充满希望。

上一篇:【百姓故事汇】“杂事总管”许玉静:坚守初心甘做百姓解忧人
下一篇:【百姓故事汇】何金英:学习强国 文化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