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专家解读】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认真学习《胡锦涛文选》

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认真学习《胡锦涛文选》

冷 溶

 

编辑出版《胡锦涛文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精辟阐述和高度评价,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胡锦涛同志是党的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胡锦涛文选》的出版,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一、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党的理论指针和行动指南。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文选》全面展示了这一科学理论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谋篇布局就是从这个宏伟目标开始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历史任务。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003年的非典疫情,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新的实践要求,迫切需要作出新的理论回答。在这些认识基础上,我们党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根本问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指明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胡锦涛同志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需要抓紧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等作了深入阐述。

总结党的十六大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的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同志指出,胡锦涛同志“以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胡锦涛文选》集中反映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动教材。

二、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奋斗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既坚持和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胡锦涛文选》集中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

胡锦涛同志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继承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形成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果。比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等。科学发展观的这一系列独具创新性的思想观点,集中概括和反映在《胡锦涛文选》的全部内容中。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成果,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学习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起来,体现到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实践中,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一系列战略部署,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胡锦涛文选》的第二、三卷,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及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经历的重大事件和作出的重大决策。

回顾这十年,我们取得巨大发展成就,走过很不平坦的道路。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我们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而努力工作。

及时编辑出版党的重要文献,不断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胡锦涛文选》是继《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之后,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又一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集,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重要教材。认真学习《胡锦涛文选》,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上一篇:专家解读G20杭州峰会取得的国际反腐败合作重要成果
下一篇:环保专家解读《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