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叶小文:也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95年苦难辉煌,为世界1/5的人口开辟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正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面对巨大成就、严峻挑战,一个有95年历史、8780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怎样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保持先进性

  先进性是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先进性是共产党千锤百炼的优秀品格。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一番番“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的历练,证明党的先进性,证明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始终在实践这种先进性。

  先进性是人民拥护共产党的根本依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以民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成就辉煌、历史确证、人民拥戴、世界瞩目,但党却异常清醒地告诫自己: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不要让鲜花掌声淹没群众意见,不要让成绩数字掩盖存在问题,不要让发展成就麻痹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才能恪尽兴党之责。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不断推进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先进性,来自依靠人民、心怀天下,敢为天下先;来自前仆后继、与时俱进,敢于担当和面对: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党员队伍和党的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接踵而来。党不断告诫自己,执政时间越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越深入,国内外环境变化越深刻,越要高度重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越要推进和加强先进性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共产党为什么能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和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潮头?因为她始终能审时度势、把握大势,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拒腐防变、抵御风险,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与时俱进、与民同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最活跃,也最过硬、最现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能发展生产力?请比较一个事实:

  众所周知,电力,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日本,是生产力发达的国家。但一次强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核电站危机,进而导致关东地区电荒,日本却不能全国调剂电力。因为关西的大阪电力和关东的东京电力两大电网无法并网。包括东京在内的部分地区不得不实行3小时轮换停电,很多企业一度停产。

  日本面积不大,电网何必还分东西?原来不同的公司代表不同资本家的利益,国家干预不了。相比之下,中国是共产党执政,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车同轨,字同文”,而且是“政同令,人同心”,统一电网理所当然。就这点简单的事,优势立显。

  我国大电网全国调配,游刃有余。既可西电东送,优势互补;又可东电西输,支援西部。例如,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缺电问题,提升西部地区能源优化配置水平,促进西藏以及青海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由电网说到发电。在发电机组领域,我国改革开放之初,30万千瓦以上机组全部靠引进,而现在每年新增1亿千瓦发电机组全部由国内生产供应,有33台百万千瓦超临界发电设备投入运行,是世界上百万千瓦机组最多的国家。我国发电设备在国际竞标中有绝对的性价比优势,印度、印尼1000万千瓦设备招标中几乎都是中国设备中标。

  旧中国留下的是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烂摊子,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中国奇迹”。旧貌换新颜,共产党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成为生产的主人;日月换新天,通过改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位跃升至第二位,共计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人均国民总收入从190美元连续翻番至788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从1.8%上升为15.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短短30多年,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即使在经济新常态的挑战下,中国仍被视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重要引擎”。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今天中国活跃的生产力,以一个个鲜活、过硬的事实证明: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促进民主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整体推进、全面发展。民主,乃题中必有之义。

  纪念建党95周年,当然也要谈民主。革命时代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所为者何?就是为了争得民主,或曰让人民当家作主。

  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强调的首先是民主。毛泽东说,我们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就得靠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强调的还是民主。邓小平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我们的民主“更高”,是因为:我们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民主的制度保障。我们不仅重视选举民主,建立和完善有关投票、选举制度,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创造了协商民主,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协商民主的固定平台——各级人民政协组织,各党派、阶层、界别、民族、宗教的代表以及海内外华人代表,按照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要求,通过政协组织参与政治协商。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是民主形式的创新。

  我们的民主“更切实”,是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仅是民主的问题,更是按什么样的道路和方式实现民主的问题。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一度接受西方的民主模式,希望通过激进的改革,效仿西方。经过诸多曲折之后,那里的政治人物和民众都意识到,尽管民主政治值得追求,但如果民主不能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导致社会的不满和动乱,而政权也会处于低度合法性。那种导致社会动乱的“民主”,最终害的是老百姓。前车之鉴,不可不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完备的法治建设与积极稳妥有序的民主建设紧密结合,为人民民主提供全面有力的法治保障和社会基础。2009年,“历史终结论”提出者福山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承认:“客观事实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随着中国崛起,所谓‘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人类思想宝库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推进民主建设的历史;95年的脚步,踏响的是中国民主进步的节拍。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凝聚中华民族

  一位著名侨领——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邱维廉老人深情地说,共产党为什么能凝聚中华民族?我们远在海外的华人体会深切。近代中华民族有三个时期凝聚力特强。一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一是抗日战争救亡图存,再就是现在的祖国统一民族复兴了。共产党是应势而生,顺势而上。天时地利,必有人和。海外有知己。共产党凝聚中华民族的真谛何在?我带着这个问题,向海外华人请教。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认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国摆脱不了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孙中山先生痛感要使中国大众产生民族主义国家意识,建立国家是首要任务。只有作为一种组织的国家才能把民族主义制度化;只有民族主义制度化后,才会体现出其政治力量来。

  为什么孙中山之后,国、共两党都要建国治国,国民党却最终败于共产党?郑永年认为,“简单地说,在社会基层,国民党所依靠的是地方精英,即地方绅士,而共产党则直接依靠农民,直接把中共的治国理念传达给了人民”,“走上了一条自下而上的民族主义建国道路”。他还引用美国学者弗兰兹·舒曼的话说,共产党“在重建一个伟大的国家,约束着她的人民,改善着人民的生活,打下了增长的基础。社会主义中国犹如一栋由不同的砖石砌成的大楼,她被糅合在一起,站立着,而把她糅合在一起的就是意识形态和组织”。

  当然,共产党也并非总有先知先明、永不犯错的神仙圣人。从清末改革运动到孙中山再到毛泽东,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一直处于持续的革命之中,探索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尽管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最终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但对共和国应当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一直处于艰难的探索之中,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只能在实践中进行。如果不理解改革开放之前30年的历史,也很难甚至不能理解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

  经过建党95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新中国67年艰辛曲折的探索,中华民族终于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苦难走向辉煌。沿着这条路,建设一个日益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我们在这里凝聚,我们从这里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定力”所在

  中国共产党有何奥秘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人民为何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

  答案很简单:民无信不立。中国共产党能以最明确、实际、科学的理想信念唤醒和凝聚人民,使人民“信”,使人民“立”;中国人民也坚信这个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孜孜以求、前仆后继,为坚守崇高的政治信仰而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奋斗的伟大政党。

  民无信不立,语出《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坐吃山空,食再多也吃空;一盘散沙,兵再强也溃散。民之有信,缺食,可努力丰衣足食;弱兵,可逐步富国强兵。所以,“民信”乃第一要件。

  “民信”何解?康有为云,“上下以信相孚,国乃能自立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同样,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许许多多共产党员所以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英雄壮举,也是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

  今天,无处不在的通讯网络,快速更新的电器电脑,眼花缭乱的电视电影,使生活变得既丰富多样,又复杂多变。人类总体绝对生活水平在日趋提高,分布的相对差距却在日趋加大。生命科学的进步在增加人类的总体平均寿命,个体生命的不幸感受和实质痛苦却在同步增加。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当代西方社会在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上帝之死”带来了信仰迷茫和精神焦虑。当代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远离崇高”和“信仰缺失”的精神现象。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大家都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社会难以稳定和谐,发展又如何持续?

  民无信不立。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定力”,就是使人民“信”,使人民“立”。

  使人民“信”,使人民“立”的“定力”,是在领导13亿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与日俱增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布局谋篇,坚持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了一系列逻辑严密的重大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为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发展路径,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为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规划战略布局,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每一个“全面”都深谋远虑;

  ——为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为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领导核心,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为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强调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回顾历史,可以列举很多,95年已有确证。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展望未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迈向新征程,创造新奇迹。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叶小文:作者为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上一篇: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对话
下一篇:为什么说共产主义不是“空中楼阁”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