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系列解读之五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系列解读之五

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编者按: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下文简称《纲要》),确立今后五年法治政府纵深推进的路线图。《纲要》有哪些亮点?部署了哪些重点工作?人民网“良法善治大家谈”栏目邀请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纲要》提出“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着力实现越是工作重要、事情紧急越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实施应急举措,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如何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敬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着力提高各级政府及其公务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应急体系建设,明确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法治框架下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

直视短板:越紧急越要依法应急

当今社会各种风险无处不在,社会本身碎片化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风险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高。随着法治的不断推进,法治和突发事件应对、应急之间的张力越来越突出。

应对突发事件,效率非常关键。近年来,无论从政府还是社会公众的角度,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在工作体制、法律制度、观念和能力上都有显著提升,但也存在着相应的短板。

“不仅要有应急观念,还要有依法应急的观念。”王敬波认为,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龙头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从政府到社会基本上形成了有效协同的应急机制。

但与此同时,王敬波提到,《纲要》提出“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程序和协调联动机制。”目前,平战之间无缝转换的工作体制尚未形成,在预案的及时更新、演练上还存在差距,尤其是社会公众在对预案和演练的参与度不够;全社会尊重科学的理念还需要加强,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常会忽视对个人权利的保障。

此次在《纲要》当中,提出要健全突发事件应对的征收征用救助和补偿制度,也特别提出对应急处置当中需要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要切实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等。

突出亮点:要在非常态情境下坚持依法行政

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相比,《纲要》不仅从框架结构上将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单列,更是用较大篇幅分别从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引导规范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规定和阐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詹承豫总结称,首先,《纲要》更加凸显了依法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政府管理的视角来看,可以分为常态政府管理和非常态情景下的政府管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属于非常态情境下的政府管理,不仅事态紧急而且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能否在非常态情境下坚持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衡量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次,《纲要》在关注制度体系完善等同时强调了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实践中,形式上的行政制度完善相对容易,而实质性的行政能力提升则相对较难。《纲要》不仅明确提出突发事件应对法律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全流程应急机制、城市风险治理、征用补偿救助、个人信息保护等制度完善要求,更是强调了风险防范意识、应急执法能力、应急响应、应急演练、信息公开和危机沟通等能力建设。

第三,《纲要》直面回应了当前各类重大风险情景下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需求。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依然笼罩全球,包括郑州暴雨等各类极端性自然灾害威胁依然严峻,《纲要》给出了这些法治政府建设现实需求的实现路径和解决方案。

全面推进:突发事件应对技能要从小抓起

《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如何能够促进和实现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詹承豫认为,主要包括三个着力点:

首先,要关注突发事件应对制度体系完善,更要关注制度设计与执行效果的双向优化。无论是突发事件应对法律体系,还是应急预案,制度设计和完善需要密切结合实践中的执行效果情况评估。

其次,要关注各级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提升,更要关注基层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应急执法能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少数,其风险意识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提升将直接关系到依法预防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量的一线基层执法人员,直接面对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其法律素养和应急执法能力提升,是能否实现高质量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和基石。

最后,科学把握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技术赋能,力争效率性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有机结合。《纲要》强调要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当前新一代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科学等领域技术创新,已深刻融入从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沟通到应急决策、应急响应和危机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科学化、人性化、精细化能力水平的同时,在制度设计角度探讨新技术介入情景及其适用条件,提升突发事件应对效率与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之间的有机平衡,真正实现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人民网记者: 李楠楠、孝金波)

上一篇:【理论圆桌会】如何理解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
下一篇:光明日报:中等收入大军如何“扩群”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