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高效管用。中国制度为什么管用?主要在于中国制度具有明显的优势、韧性、活力和潜能。习近平同志指出,“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过程,也是中国制度的优势、韧性、活力和潜能不断增强和发挥的过程。本版围绕这一话题进行阐释。
——编者
保证中国制度高效管用
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
李冉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实践证明,坚持和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制度)充分发挥功能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拓前进的根本保证。
指明正确前进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举旗定向,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实践中,我们党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把党的领导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层面,既强调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又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国实现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达到1300万人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党正确把握时代前进方向,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良性互动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树立起引领时代前进的伟大旗帜。
作出科学顶层设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我们党将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一招,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38次会议,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我们党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将其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统一起来,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有机统一、紧密相连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凝聚强大发展合力。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党凝心聚力的优势,凝聚起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合力。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凝聚起以下三个方面的合力:一是接续奋斗的历史合力。我们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阶段性使命任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起接续奋斗的历史合力。二是集中统一的政治合力。在国家治理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有困难大家共同解决,以强有力的政治合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拓前进。三是聚沙成塔的人民合力。我们党坚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用最大公约数汇聚精神,用最大同心圆铸就梦想,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把人民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依靠民心民智民力克服困难、开拓前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既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又不断改革创新
强化自我完善的制度韧性
刘军
中国制度之所以管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自我完善的制度韧性。由于具有自我完善的制度韧性,中国制度既能保持稳定性与连续性,又能不断改革创新,从而保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中国制度发展,自我完善的制度韧性也在不断显现和增强。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好的传统必须保留,但要根据新的情况来确定新的政策。我们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不能动摇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自我完善的制度韧性的一个生动体现,就是正确认识和有效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的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但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也会不断出现风险和挑战,因此必须保持制度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保持战略定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制度自我完善的韧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彰显出强大治理效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面对改革发展稳定重任,中国制度能够充分发挥效用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改革创新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局面,有力提升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定力和能力显著提高。正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才使得各项改革事业有了统筹协调的主心骨,社会共识得到最广泛的凝聚,各项改革决策部署得以高效率高质量落地见效。这也为强化中国制度自我完善的韧性提供了坚强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套制度体系是否管用,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国家治理中,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制度改革创新的方向。强化自我完善的制度韧性,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推动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改善。2012年至2017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我国已织就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上亿人喜迁新居。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使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发展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增强,也强化了中国制度自我完善的韧性。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也是强化自我完善的制度韧性的必由之路。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不渝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强化自我完善的制度韧性永无止境。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改什么、不改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在此基础上,注重在国有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集中攻坚,打出一整套改革“组合拳”,一大批重要改革压茬推进,改革整体效应充分释放,有力强化了中国制度自我完善的韧性,充分证明了中国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高效管用的制度。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有效激励和保障创新创造
让制度活力充分迸发
于方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最近几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而且内生动力强劲、发展势头良好。这充分说明中国制度具有旺盛活力,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分析,让中国制度活力充分迸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增强党的创造力。我们党是中国制度建立、发展、完善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党具有强大活力和创造力,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增强中国制度的活力。作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本身就富有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努力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坚持把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统一起来,以解放思想引领改革,以改革增强制度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制度建设,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大力增强党的创造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强调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着力破除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等等。这些重大举措使中国制度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更具活力、更为管用。
激发人民主体活力。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能够充分激发人民主体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领域各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贡献的聪明才智、付出的辛劳汗水。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我们党推动各项事业改革发展、制定各项制度措施,均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同时,将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人民群众拥护什么就坚持什么、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反对什么就纠正什么,最大程度激发和汇聚人民主体活力,让中国制度更具活力、更为管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释放创新驱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制度之所以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能源源不断地释放创新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全部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坚决破除制约创新的制度机制障碍,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给自主创新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提供前所未有的动力。新时代,中国制度的创新活力必将进一步彰显,中国制度释放的创新驱动力必将更加强劲。
(作者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适应各领域各方面快速发展变化的要求
不断发掘和增强制度潜能
刘焕明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的跃升,创造了大型经济体长期保持快速发展的世界奇迹。这有力证明中国制度是高效管用的。中国制度之所以高效管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巨大潜能,能够适应各领域各方面快速发展变化的要求,并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根本保障。这可以从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更广泛更充分更健全的人民民主、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等方面进行分析。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商品物资短缺到220多种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从注重做大规模到注重提高质量效益,从跟随发展到局部领先、部分超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中国制度潜能不断释放的过程。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努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在实践中,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等等。可以说,中国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实现新变革、具有旺盛生机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制度潜能的不断发掘和增强。
推进更广泛更充分更健全的人民民主。人民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中国制度具有巨大潜能,从根本上源于它能够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发掘和增强中国制度潜能,就要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更广泛更充分更健全的人民民主。我们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经过不懈努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人民民主的真谛逐渐深入人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得到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民主形式更加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展,民主内涵日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越来越健全,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不断激发出来,汇聚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中国制度之所以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体制机制,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为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着力推动人才强国战略与其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人才政策同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2016年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多份配套改革文件,各省区市也陆续推出一系列相关实施意见。同时,积极完善政策,大力引进人才。全面深化人才培养、评价、流动、引进、使用、分配和激励等各方面改革,努力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使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作者为江南大学教授)